时间:2021年10月18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分析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张志杰
摘要分析了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现浇施工获得重大的发展,1999年我国混凝土用量居全球之冠,混凝土已经是当代用量最大的人造建筑材料。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身财产安全。
一、 几种质量问题
1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1产生原因
一是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二是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三是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四是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1.2预防措施
一是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二是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 min。三是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 m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四是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振捣时间为20~30 s/点。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1.3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1]。
2露筋
2.1产生原因
一是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二是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三是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2]。
2.2预防措施
一是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二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三是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2.3处理方法
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0∶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3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3.1产生原因
一是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二是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三是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
3.2预防措施
一是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二是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三是搅拌第1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四是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
4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4.1产生原因
一是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导致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二是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导致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三是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4.2预防措施
一是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 cm,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 cm左右。二是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三是混凝土浇灌完后12 h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 N/mm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四是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5混凝土裂缝
5.1产生原因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
5.2预防措施
一是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二是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三是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
5.3处理方法
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0∶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
6混凝土夹心
6.1产生原因
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混凝土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灌混凝土时,就夹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心。
6.2预防措施
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全部清理干净后,通条开口再封板,然后浇灌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