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论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浅析

时间:2013年03月2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建筑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将日益增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应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还应保证结构的经济性、合理性。本文通过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建筑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将日益增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应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还应保证结构的经济性、合理性。本文通过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  设计特点

  1 前言

  高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紧张,市区地价日益高涨,促使近代高层建筑的出现,电梯的发明更使高层建筑越建越高。宏伟的高层建筑是经济实力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宣传效应,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高层建筑结构是否合理、经济的关键就是高层建筑抗侧力结构体系的选择是否合理,抗侧力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等。对结构选型来说,没有普遍使用的选择标准,往往是随着建筑的环境、功能要求有所变化,每一选择都有其优劣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认真地对比和考虑。例如: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构件类型少,设计和施工都较简单,但其抗侧刚度小,当建筑较高时,梁柱截面大,影响室内使用空间;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好,抗侧刚度大,侧移小,但其平面布置不灵活,一般适用住宅及旅馆;而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综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并可以设计成双重抗侧力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要注意的就是剪力墙的布置要均匀,刚心与质心重合或相近,且剪力墙数量不宜过多,满足规范的侧移限值即好。框架-核心筒的受力性能与框架-剪力墙相同,由于外框架间距大,使得建筑空间大而灵活,采光好,是高层公共建筑和办公用房的理想选择,在高度较高时,还可以加伸臂减小侧移。筒中筒结构由于柱距小近年已较少应用。

  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3.1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3.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轴向变形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3.3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3.4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4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4.1以承载力、刚度、延性为主导目标,实施多道防线、刚柔结合的结构形式。即应具有一定大的刚度和承载力来抵御风荷载和小震,随着第一道防线破坏,结构变柔后仍有足够大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和延性耗能能力来抵御未来可能遭遇的罕遇大震。

  4.2在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时,应该运用最简单、最直接、概念最清楚的计算方法,将结构的受力与传力途径设计成简单、直接、明确。尽可能避免出现以抗扭为主导的关键性传力构件。

  4.3尽可能使结构平面布置的正交抗侧力刚度中心(简称刚心)和建筑物表面力(风力)作用中心或质量重心(质心)靠近或重合,以避免或减小在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扭转效应。

  4.4建筑物竖向布置的抗侧力刚度构件也最好设计成均匀、连续,避免出现软弱层和上下层间的剪切刚度、弯曲刚度和轴压刚度的突变。

  4.5应重视上部结构与其支承结构整体共同作用的机理,即传力与受力结构两者之间的共同作用;例如,在高层建筑的箱基和筏基的底板设计中,计算软件无法进行上部结构-地下室-地基基础的相互作用分析,计算出来的底板内力远远大于底板实际受到的内力。

  5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设计思路

  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计算已基本告别传统的手工计算而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基本上都采用三维空间结构分析计算程序。常用的计算分析模型有:空间杆-薄壁杆件分析模型、空间杆-墙组元模型及空间杆-壳元分析模型。 有些程序可考虑楼板变形进行结构分析计算,能更真实反映复杂结构的受力特点。除可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外,有些计算分析软件还可进行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计算。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的程序已相当成熟,一般以层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可输入各种类型的地震波,求得结构的位移与内力。弹塑性分析计算近几年已开始进行,已初步开发出一些可应用于工程设计的程序,包括弹塑性静力分析、层模型动力分析、杆模型平面结构动力分析等程序。

  此外我国对结构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1974年开始对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逐步形成了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为适应高层住宅底部设置商业服务设施等要求,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底层大空间,上层为大开间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研究。进入八十年代,为完善筒体结构的计算方法与设计,我国进行了一些复杂的筒中筒结构的有机玻璃模型试验。近年来对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如带有转换层、刚性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等进行了一批模型振动台试验。为了解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带有转换层、刚性层的钢筋混凝土内筒、周边为钢框架的模型试验。另外对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进行了风洞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并作为规范条文修订的依据。

  在总结科研、设计、施工的基础上,1980年颁布施行了我国自行编制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JZ102-79)》,通过实践应用又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1991年修改为《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九十年代以来由于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兴建,1998年我国编制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由于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增多及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的出现,需对《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进行修订,修订后名称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内容包括:总则、荷载和地震作用、常规高度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结构计算分析、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筒体结构设计、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混合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等,更适合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应用。其中按建筑物的高度、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可确定各类构件的抗震等级,从而按各类构件的延性要求,确定各构件的截面配筋设计及构造要求,以确保其良好的抗震性能。最近又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及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对高层建筑结构有了更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6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的思想也得到延伸,所以结构工程师必须对结构地震破坏机理有深刻的认识,对地震试验研究成果有一定的理解,这样才能从概念上作出判断,并采取措施。我国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结构构件必须有足够大的承载能力,足够的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以达到抗震设防目标。在同一地震作用下,刚度小的结构变形大,刚度大的结构变形小,所以,对同种材料而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比设置了剪力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害严重。另外,建筑的体型和结构总体布置也是在抗震设计值得特别重视的,平面形状上宜简单、对称、避免过多的外伸、内凹、避免细腰

  形和角部重叠平面;电梯、楼梯的布置尽量避免布置在端角和凹凸处;避免错层布置等。建筑立面也应是规则、均匀、从上到下外形变化不大,没有过多的外挑内收,避免突变。还有一点就是建筑的非结构构件与建筑主体结构必须存在可靠连接,使其在地震时不脱落,以免发生倒塌伤人。

  7 结语

  随着高层建筑进一步的发展,满足高层建筑的形式,材料,力学分析模型都将日趋复杂多元,为了革新高层建筑,体现其魅力,追求新的结构形式和更加合理的力学模型将是土木工程师们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肖峻.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中化建设,2008,(12).

  [2]范小平.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相关的几个问题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08,(6).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