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06月0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了解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务院于2010年到2012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现阶段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摸清了我国水利建设的现状,对我国水利事业未来的发展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普查过程中也反映出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加以措施改进。本文首先对我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进行了概述,然后归纳了水利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水利普查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加以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普查,经费,台账,宣传,数据准确
一、水利普查工作情况概述
2010年1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明确了水利普查的目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根据普查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全面系统”和“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了普查的对象和范围。明确了水利普查时间要求,标准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11年度。整个普查历时3年,分4个阶段进行。2010年进行前期准备,2011年进行清查登记,2012年上半年进行填表上报,2012年下半年进行成果发布。
搞好全国水利普查,有利于谋划水利长远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水利普查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普查协调工困难
由于普查涉及部门之多,组织协调工作量之大,需要多个政府部门通力协作,同时,还需要统一组织和协调与普查内容相关的工业、建筑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这项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具体抓,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支持才能完成。普查本身是政府组织的事情,而往往在具体落实上就变成了牵头部门的事了,而任何普查都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大事,第一次水利普查也不例外。确定普查相关单位的责任,真正弄清做好普查工作,既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的需要,又是完成本单位工作业绩的需要。唯有如此,才能使各部门从根本上认识普查的深刻意义,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普查工作的成功。
(二)经费落实难
由于水利普查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办公设施、设备,相当多的数据采集需要实地访问、现场查勘,还有业务培训、普查宣传等等。普查经费实行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而政府又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管理措施,水利普查经费需实行专款、专账、专人负责,不得挪作他用。市、县级经费总体不足,许多地区的经费仅能维持最低限度的工作,普查员补贴、宣传动员等费用都无法满足,可以说,根本没有普查经费作保障。唯有加大普查资金到位力度,本级财政给予必要的经费保证,才能有力地提高各普查单位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普查工作的开展,提高普查工作质量。
(三)台账建设难
有些地区经济社会用水户数量较大,部分用水户担心用水量调查触及自身利益,不能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导致调查工作难度加大。规模以下典型用水户,由于水量计量设施尚未普及,一部分用水户没有计量设施,用水量数据获取困难。台账建立前需进行大量的清查工作及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对象样本名录的核实确认,台账建立时间紧、困难大。
三、对水利普查工作的思考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普查工作的流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最大限度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水利普查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
(一)加强政府的参与力度
领导重视、政府参与是水利普查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有些地区以政府的名义召开会议、下发文件,部署水利普查工作。政府出面协调解决水利普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以政府名义抓典型、树榜样,对一批水利普查工作积极的事业单 位、企业和村进行大力宣传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很快在掀起全民参与水利普查的热潮,确保了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 ,确保普查工作深入人心
为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注重宣传,全力营造浓厚的氛围。通过召开动员会、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以及电视、报纸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广泛宣传。随着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办“下乡入村宣传”活动,深入到乡镇、企业、行政村进行宣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水利普查工作的意义和工作要求,国家制作的水利普查宣传片在电视台每天中午和晚上两个时段播出,连续播放了3个多月,营造了人人关心水利普查、人人支持水利普查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普查手段的技术化和信息化
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对象面广、分散、普查工作量大;由于大多数取水井未安装水量计量设施,获取准确的取水量难度非常大,可以看出:对于最终相关指标的审核在各专项之间的关联性、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相应地采取了以下几种对策:
1、数据的准确性
在数据获取的工作中,又分为静态数据获取和动态数据获取两种。在静态数据的获取中,主要采取了档案查阅、实地访问、现场测量、综合分析等方式获取静态数据;动态数据的获取主要采取实际计量与间接推算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通过单位清查建立完好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是防止漏报、重报、错报的重要措施,是正确录入和汇总普查数据的基础。因此,在普查数据录入前,认真做好基本单位清查和名录库的建库工作,普查人员与数据处理人员要密切配合,下大力气搞准普查单位数,保证做到单位不重不漏,各项属性准确无误。
(2)加强基层表数据的人工审核
计算机数据录入之前,必须对基层表数据先进行人工审核,人工审核合格方可交付录入人员。人工审核由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机构工作人员完成。审核人员与录入人员之间应建立交接验收制度。
(3)强化对普查基层表的计算机审核功能
数据录入后,一定要按要求进行计算机审核操作。根据制定的数据审核规则,进行各类审核关系操作,并打印审核结果报告单。对于计算机审核出的提示信息须查明原因,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如为填表错误,则需交普查员进一步核实,更正普查表,重新录入。校正情况要有记录和经手人签字;如普查对象对核实的情况拒绝更正,普查机构可以按更正情况录入,并做好相关记录,附加说明上报。
(4)加强汇总表的人工审核,把住综合审核关
组织有经验的人员分析综合汇总表的信息,及时发现基层数据中的问题,并在数据上报前,对主要综合数据和主要的统计分组数据进行合理性检验和质量评估。所有数据全部审核完成后,组织有关质量控制人员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并写出质量评估报告;最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合并。
2、关联性问题
地下水取水井专项在这次普查中与经济用水专项、水利工程专项中的农村供水工程及灌区专项关联性最大。
在对经水专项与地下水专项的关联性问题中,采取从根本上解决的方法,即地下水取水井专项与经济用水专项在同一时间抽查典型用水户用水量,同时填写辅助台帐,这样推算出的用水量基本相等,为后继的经济用水与地下水取水专项的关联性审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与水利工程专项及灌区专项关联性问题中,采取了打时间差的方法。在清查阶段培训时就要求地下水专项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扩大普查对象范围的清查工作,详细到每一供水工程的实际供水人口及一切静态数据,这样就和水利工程专项中的清查同步,一份资料同时报给两个专项,即没有加大下级普查机构工作量,还为两个专项的普查工作打了提前量。同样,也用到了其它专项工作中。
例如:在与灌区专项中的关联,也是采取了打时间差的方法,在清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将普查表电子版进行下发,通过多种渠道及方法已基本确定所有地下取水井的静态数据,对其静态数据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填写上报,为后续的专项间的审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督导检查
第一次水利普查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前阶段基本上是边实施边摸索,因此,准备工作滞后、进度偏慢、问题偏多是必然的。为确保水利普查顺利实施,就应加强检查督办。事中监督检查和事后成果质量的自检与抽查非常重要,普查领导小组应对普查员普查过程中进行督导检查,深入实地,解决问题,确保水利普查数据可靠真实。
结语
综上,水利普查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却又十分细致和繁琐的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各个方面的协调,并且要争取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从而确保水利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淑玉.闻喜县水利普查工作问题与处理[J].中国水利,2012.4.
[2]庞进武,程益联,罗志东.水利普查与信息化[J].水利信息化,201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