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道路施工职称论文发表范文有线施工技术控制

时间:2013年06月0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 要:文章以水钢隧道工程下穿铁路既有线为例,对D型便梁布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线路加固方案是安全可靠的;大管棚施工、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为既有铁路线下隧道施工组织,加强施工技术控制,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既有线

  摘 要:文章以水钢隧道工程下穿铁路既有线为例,对D型便梁布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线路加固方案是安全可靠的;大管棚施工、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为既有铁路线下隧道施工组织,加强施工技术控制,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和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隧道,铁路既有线加固,大管棚,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水钢隧道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为单向双洞隧道,隧道限界净宽10.5m,左右路线设计线间距18m,既有沪昆铁路线从隧道进口上方通过,与公路隧道夹角为65°,铁路轨面至隧道设计公路路面高差约16.55m,下穿段开挖拱顶高程与既有线路轨面高程差为8.4m。铁路左测为块石砌成的护坡,稳定性较好,右侧边坡地形陡峭,为基岩裸露边坡。下穿既有线段地质条件较差,围岩软弱且埋深浅,节理发育且整体性差,自稳能力差,同时受运营列车振动影响,造成洞身开挖后围岩稳定性更差,为此,必须采取稳妥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地表沉降,确保既有铁路运营安全。

  2 总体施工方案

  为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和隧道施工安全,既有铁路线右侧高边坡安设被动防护网,左侧边坡钢花管注浆加固, D型便梁加固铁路既有线后(隧道与加固线路关系见图1),进行大管棚超前支护,采用双侧壁导坑法钻爆施工,初支采用钢支撑、锚杆,挂网喷砼联合支护。下穿段衬砌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恢复既有线原样。

  3 既有线加固施工技术

  3.1既有线路左侧边坡边固防护

  3.1.1既有线铁路坡面采用Φ42钢花管注浆加固,间距1m×1m,梅花型布置,长度伸入灰岩2m。

  3.1.2由于下穿铁路既有线为块石高边坡,人工填筑层较厚,在加固地段两侧从下至上进行钻孔注浆,间距0.5m ,以在加固段形成止浆墙体。在边坡段可采用两次造孔注浆,一次为造壳注浆,一次为挤密注浆,从下至上进行施工,确保注浆效果。

  3.2 D型便梁施工技术

  进口段下穿既有线采用1孔24米D型便梁对既有线进行加固,逐洞施工,先右洞后左洞,待右侧隧洞施工完毕后,将D型便梁移至左洞上方既有线,进行加固后,再施工左洞。两端各设2根1.25m×2m挖孔桩,中间设两根3m×2m的挖孔桩, C30混凝土,作为便梁基座。

  3.2.1便梁的布置

  (1)D型便梁单跨总长24.50m,设计最大支点距离24.12m,主要由2道钢纵梁、37根钢枕、148块节点板、钢轨扣件和相应数量的其他配件组成。

  (2)单线曲线段采用施工便梁加固线路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线半径,二是外轨超高值;多线铁路还需要考虑线间距。

  (3)本工程便梁位于缓和曲线直缓段,既有线技术参数为:曲线半径为710mm,HY点桩号ZK2245+864.80,ZH点桩号为2246+034.65,D型便梁位于ZK2245+881~ZK2245+929段。便梁段外轨超高61~39mm,按照D24低高度施工便梁设置表,便梁布置形式选择丁式,其参数表如下:

  线路情况曲线半径布置形式纵梁位置轨底至梁底梁顶至轨面

  单线曲线R≥400m丁式最低位825mm299mm

  (4)外轨超高设置,按公式计算为h=11.8v2/R进行计算,在行车速度为45km/h时,圆曲线段外轨超高为34mm,便梁段外轨计算超高应为31~26~21mm,而原外轨超高为61~50~39mm,为避免线路过大改动,外轨超高值均设置为50mm,过超高值最大为29mm,未超过铁路轨道设计规范规定的过超高允许值。超高的设置通过在基座上设置横坡来实现。

  (5)便梁定位线在曲线段采用平分中矢进行布置,按铁路曲线正矢设置计算方法算得圆曲线段24.5m弦长的正矢F=1000C2/8R,其中C为弦长,R为圆曲线半径,代入得F=106mm,便梁架设位于缓和曲线段,第一、二片梁中心处线路正矢计算值分别为E1=87mm、E2=71mm,实测值分别为80mm、65mm,设计按便梁定位线按矢值E=E1=E2=120mm平分中矢布置,如图2所示。

  (6)验算便梁是否超铁路建筑限界。梁顶至轨面高度为299mm,从铁路建限-1的直线建筑接近限界图中查得相应横向限界值A为1725mm。

  曲线内侧加宽W内=40500/R+H*h/1500=40500/710+299*50/1500=67mm

  曲线外侧加宽W外=44000/R=44000/710=62mm

  便梁定位线支墩纵梁中心线的距离b、c:

  内侧b=A+E1/2+d/2+ W内=1725+120/2+480/2+67=2092mm

  外侧c=A+E1/2+d/2+ W外=1725+120/2+480/2+62=2087mm

  便梁定位线至两片纵梁中心距离之和不能超出便梁本身尺寸限制,即须满足

  b+c+50≤B,50为便梁构件及施工误差,单位为mm。

  b+c+50=2092+2087+50=4229≤B=4460,满足建筑限界要求。

  3.2.2 吊扣轨加固线路轨道

  在进行基座开挖前,在基座处靠近既有线旁,采用吊扣轨的方法,加固线路轨道。吊轨的轨道用P43钢轨,每3根钢轨作为一束,一扣两顺摆放在既有道床两端混凝土枕端头上,然后采用U型螺栓和扁担型箍条将砼枕与轨束连接紧固,使开挖地段的轨排段形成一个整体,起到对线路轨道加固作用。吊轨以基座开挖线为中线两边对称布置钢轨。如图3所示

  吊轨安装过程中,应做好充分准备,防护到位,请点施工,安装要求钢轨密贴枕面,紧箍件安装整齐规则。在挖孔桩施工完毕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拆除吊轨梁。

  3.2.3挖孔桩施工

  (1)挖孔桩施工,要在严格的安全防护条件下,做好轨道的沉降观测,夏季施工时做好轨温监测,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防止涨轨跑道,给列车安全运行带来威胁,在列车运行的间隙进行施工作业,采用风镐进行人工开挖。开挖分两批次完成, 1#、4#、5# 基座施工完毕后进行2#、3#、6#基座施工。

  (2)孔口靠铁路线一侧首先应采用木板防护,挡好道碴,做好锁口,高出路肩20cm,防止周围土石落入孔内,但不得侵入铁路建筑限界。开孔后,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一定要及时浇筑混凝土,否则用砂石袋填满桩孔,以防不测。灌注第一节护壁在桩口0.5m高度范围内,壁厚应超过设计厚度,以下壁厚为10cm,顶面要平整。

  (3)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以电动葫芦作为提升设备,要求搭设稳定、牢固,避免倾倒侵入铁路限界。

  (4)开挖桩孔要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的控制开挖桩孔的截面尺寸,每节的深度由土质情况和操作条件来决定,不得大于1.0m。挖出的土石用吊桶直接提升到井口,出碴装袋运走。

  (5)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支护模板时同一平面偏差不能大于50mm。每节开挖要在上节护壁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护壁砼采取现场拌制,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制混凝土,利用手动葫芦提升料斗。为保证开挖安全应逐段灌注混凝土护壁,上下两节护壁搭接不小于50mm,严禁挖孔隔日浇筑混凝土,同时避免在土石层变化处分节。挖孔深度必须深入基岩2m。

  (6)基座孔开挖到设计要求位置,做承载力试验,并做基底钎探,查明基底5m深地质状况,确保桩基安全可靠。经检查合格后进行钢筋制安,由于既有线路上方为接触网,成品钢筋骨架过长,影响行车及人员安全,主筋采用孔内套管连接,箍筋孔内绑扎作业。

  (7)桩身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配串筒灌注,落差不大于2m,振捣密实,混凝土必须一次连续灌注完毕。浇筑完毕时清除桩顶浮浆,按设计预留坡度,并在便梁安装位置外侧安插钢轨桩作为便梁的横向限位,防止行车时便梁外移。做好混凝土养护,防止混凝土发生收缩或干裂。

  3.2.4补充注浆

  由开挖揭示的地质特征和边坡加固时的注浆效果,铁路既有线路基回填砂类土层厚,土体松散,各桩为便梁的支撑点,特别是3#、4#桩,为便梁主要支撑点,且离开挖面最近,为增强桩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根据开挖情况,对局部注效效果较差的挖孔桩附近4m范围内边坡再次采用钢花管进行补充注浆,亦可在桩基开挖过程中,预埋Φ42钢花管,在开挖完成后注浆,以达到加固桩周土体和开挖影响区土体目的。

  3.2.5便梁安装拆卸和检查维护

  便梁安装拆卸和检查养护严格按照D型便梁使用说明书、铁路工务规则、设计要求执行,加强施工前的培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和通车前的安全检查,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检查和维护,确保万无一失。

  4 下穿既有线段隧道施工

  在D型便梁施工完毕后,先下穿该侧隧道,二衬浇注完毕后,再转移D型便梁施工另一侧。采用超前大管棚支护,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隧道拱部穿越地质条件为人工回填土夹石高边坡,孔隙比大,边坡已经过钢花管注浆加固,要求路基填方土体通过注浆加固达到密实紧固,以便造孔作业。

  4.1管棚施工

  大管棚超前支护对控制地表沉降起到关键作用,对防止隧道塌方十分有效,是目前通过浅埋不良地质段的常用施工方法。

  4.1.1导向墙施工

  施工工序:测量放线,导向墙基础施工,开挖导向墙基础,因隧洞进口开挖体为土体,可在开挖线外侧插打工字钢桩,一方面支撑导向墙基础,另一方面可作为开挖时的预支撑,防止隧洞开挖后侧壁土体坍塌。浇筑基础混凝土,埋设安装导拱的预埋件,在预拼好的工字钢上按设置角度焊接导向管,安装调整带导向管的工字钢架,搭设脚手架,立模板浇筑导向墙。导向墙的作用是保证大管棚施工精度,钻进时始终保持同一钻进角度和方向,使得管棚落在同一个环面上,通过注浆加固地层,形成有效的承载拱。导向管的角度,需考虑钻杆的下垂,隧道纵坡,防止钻孔侵入隧道开挖面,导向管轴线与纵坡仰角设置为2°,导向管在径向上离墙内侧0.3m,外侧0.7米。墙长1米。

  4.1.2管棚布置

  为确保线路安全,设计采用在拱部120°范围内设置Φ159 大管棚超前预支护从进口端一侧进行施工,长度为35m,穿越铁路路基和右侧挡墙进入覆盖层较深的基岩3m。管棚环向间距为0.4m。合理设置各孔每段进管的长度,保证同一断面处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错开不少于1米。

  4.1.3管棚施工顺序

  管棚施工先从右洞两侧开始向拱部中央进行,隔两孔钻一孔的作业顺序,钻成一孔,及时下管注浆,避免塌孔和路基下沉,一孔结束后再施工下一孔。

  4.1.4钻孔和下管

  (1)搭设钻孔平台,钻孔前用木板调整钻机位置,先轻压慢速钻进,以保证开孔质量,钻进中用测斜仪测量钻孔方向,及时纠正偏差。

  (2)为确保隧道拱部围岩的稳定要对大管棚进行注浆处理,同时为提高导管的抗弯能力 ,可在管棚内增设钢筋笼。为使浆液充分渗透,管棚采用花管,在钢管上钻孔径为15mm 的注浆孔孔眼排列呈梅花形布置间距为15cm ×15cm,每根管棚在最后一节时在钢管上要预留1.5m长不钻注浆孔以起到止浆作用。

  (3)钢管节间采用焊接连接,钢管连接端头开4 个2cm ×5cm 的槽口,内套Φ140,L= 40cm 长的钢管,将开口处焊平。

  (4)钢管的顶进,可以使用挖掘机顶进,或利用钻机自身的收缩进行顶管,遇到顶进困难时,亦可以采用手动葫芦固定于护拱上辅助顶进。

  4.1.5注浆加固处理

  封闭孔口,预留注浆口,注浆应通过试验选择水灰比和注浆压力,本工程采用水泥单浆液,水灰比0.5∶1,注浆压力0.5 ~1Mpa,不间断注浆,在注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并加强对地表沉降监测。

  4.2隧道开挖支护

  4.2.1该段隧道开挖在大管棚的预支护下进行,采用双侧壁导坑工法进行施工,各个分部施工依次滞后3~5m。

  4.2.2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见工序横断面图5

  (1)利用上一循环施作的钢架施做导坑中侧壁超前水平锚杆,弱爆破开挖①部,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施作 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初喷4cm厚混凝土后,架立I20b钢架和I18临时钢架,设锁脚锚杆,安设I18横撑,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用同样的工序和方法依次开挖②③④部。

  (3)在滞后②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⑤部,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接长I20b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浇筑该处边墙基础,填充部分隧底、仰拱。

  (4)在滞后④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⑥部,工序和方法同(3)。

  (5)开挖⑦部,喷8cm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相继滞后一段距离后,分别开挖⑧⑨。

  (6)开挖⑩部,导坑底部初喷4cm厚混凝土,安设I20b使钢架封闭成环,复喷至设计厚度。拆除两侧壁I18临时钢架最下一个单元,进行剩余部分仰拱灌注、隧底填充。

  4.2.3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时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控沉降”的原则。

  (2)弱爆破开挖或人工开挖,每次进尺0.6m,严格控制装药量。

  (3)工序变化处钢架应设锁脚锚杆,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

  (4)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5)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6)施工时及时掌握开挖反映的地质状况,若填方土体仍未有良好固结,在拱部120°范围加打Φ42超前小导管,间距为40cm,注浆加固后方可继续向前开挖。

  4.3衬砌与回填灌浆

  4.3.1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铺设防水层和排水盲管,制作安装钢筋,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浇筑边墙和拱部混凝土。

  4.3.2为防止二次衬砌与防水层之间形成空隙,二衬时沿拱顶预留注浆孔,间距5m,在下穿段施工完成前拱顶灌浆充填空隙。

  5 监控量测

  为确保行车安全和铁路线的正常运营,必须严格控制隧道开挖引起的线路沉降,在线路股道中间和便梁支墩上布置沉降测点,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开挖进尺和支护参数。

  6 结语

  (1)采用D型便梁加固既有线路,并对D型便梁的架设应满足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了相关技术参数,施工过程中,便梁起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确保了既有线路上的列车运行和隧道施工安全。采用逐孔施工,减少了D型便梁的架设工程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小了中间基桩的受力,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风险。

  (2)采用吊轨梁等技术措施减小了基坑开挖对既有线路行车的影响。

  (3)充分利用注浆加固施工方法,通过边坡造壳注浆,二次造孔挤密注浆等办法解决填方路基土体散导致塌孔现象发生。

  (4)合理的管棚施工工艺对保证管棚施工正常进行,确保在管棚周围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承载拱,起到了重要作用。

  (5)施工结果表明既有线路加固方案和隧道施工总体顺序安排是合理的,在长大管棚与钢支撑和喷锚联合支护下,围岩可以承受全部荷载,证明了所采用的工程措施和施工参数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参考文献

  [1]陈文珍,D型便梁加固在羊子岭隧道进口段下穿既有铁路施工中的应用[J]. 隧道建设2009(3):356~359

  [2]梁殿坤,曲线区段采用D型便梁加固线路施工技术的探讨[J]. 上海铁道科技2010(1)

  [3] 谭鹏,采用大直径管棚支护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J]. 铁道标准设计2003(10)

  [4]朱兆斌,D型便梁在小半径曲线及小线间距区段的应用与计算[J].铁道标准设计,2004(3):17~19

  [5]王复明,倪伟伟,砂土地层隧道小导管注浆模型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