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06月13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 要:工程监理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误区。 按照市场运行规律, 工程监理必然要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 文章探讨了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 以及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监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市场
0. 引 言
工程建设监理是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 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 建设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 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则是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 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 接受业主委托, 按照双方合约的规定, 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正因为二者之间的区别,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方,按照双方合约的规定对整个工程项目全过程实施管理或服务的行为。 而监理企业则是一种有偿的技术服务, 不具备项目管理企业更加广泛的职能和职责. 监理制度推行的本意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建设管理模式。 但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 项目法人不可能将项目投资、 进度、 合同管理等交给监理去实施。国家的政策法规又规定项目法人必须委托监理对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进行监理,造成了目前项目法人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只将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委托给监理。近几年政府对建筑安全监管十分重视, 各地均要求监理承担建筑安全监管责任。 工程监理的定位及职责的界定使工程监理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当前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工程监理就是质量监理
监理的职责原本应当概括为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 “三控、 二管、一协调” 。 但是目前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 由于体制、 机制不配套等多种原因, 原本法律、 法规赋予监理的职责多被拆解, 导致监理处于该做的没做够,该得的没得到,不该承担的责任却承担着的尴尬境地。 监理的三控 (建设项目投资、 进度、 质量控制) 职能多被弱化, 绝大多数监理单位仅仅是以施工阶段的 “质量控制为主” 。工程建设中的监理工程师充当了业主方聘请的质量检查员。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前期咨询、 勘察设计、 招标办理、 设备采购与建造等服务内容却基本不涉及。 正因为如此, 工程监理变成了业主单位聘请的工程质量监督人员, 有些业主单位聘请工程监理纯粹是为了应付国家法规的要求, 是应付政策法规的对策。受工程监理定位及监理单位自身人员结构限制,监理单位很难涉足建设项目前期技术含量高、服务范围广的领域, 监理的职责得不到充分发挥, 生存空间狭窄, 难以承担起建筑市场发展对工程监理咨询业务更高需求的重担。
(二) 工程监理对业主行为无法规范
业主行为规范与否, 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现实情况业主单位大多是出资方, 因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 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 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对于大型的建设项目, 业主往往还要自行组织一套人马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导致业主与工程监理人员职能重叠,职责不清, 造成不良的后果。从理论上讲, 监理工程师应当是工程建设项目从事现场监管的唯一一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依据业主方的授权, 有权独自处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他人无权干涉。 业主的意见和决策也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去实施, 业主方真正要做的是监督监理单位履行合同义务,明确阶段任务目标, 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 这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处理和解决的问题, 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业主的行为不规范, 往往出现许多问题。
(三) 工程监理缺少高智能人才
自从工程监理制度实施以来,由于缺少监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许多人员对工程监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恶性竞争导致监理酬金呈逐年下降趋势, 过低的监理费不利于工程监理行业健康发展, 降低了监理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监理企业生存环境恶劣,低水平工作难以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社会地位低, 工资待遇低使得监理行业失去吸引力,难以招的进、 留得住高水平、 高学历、 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企业在低水平上生存和维系,极大地限制了监理企业的发展空间。 朝阳产业尚未见到胜利的曙光,却过早的跌入了下降的通道,有志之士对此忧心冲冲。
由于工程监理基本上属于施工阶段的 “三控、 二管、 一协调” , 与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有很大差距,监理并未进入项目前期的工程咨询和技术服务领域。 监理单位缺乏从事项目管理的人才, 尤其是经济、 管理、 商务和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奇缺, 监理单位目前拥有的人才缺乏项目管理的知识, 从事项目管理的能力严重不足。 大多数监理单位以目前的人员结构应对建设项目现场监管的任务, 尚显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 若转向知识密集, 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工程项目管理行业, 更显得捉襟见肘, 困难可想而知。
二、 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市场也逐步走向规范化、 精细化的轨道。就现状来看, 业主方具备自行完成项目管理部分任务的能力, 但是从技术管理、 经济管理、 合同管理、 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看, 业主单位与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能力无法比拟。
对投资方的业主而言要组建专业齐全的项目管理班子, 是人力、 物力所不允许的,业主需要社会化的专业机构分担部分职能。正因为如此,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应运而生, 为投资方业主提供了解决困难的途径。 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得以发展的基础。 而一个以质量监督为主要职能的工程监理企业, 难以担此重任,就势必要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转型和发展。
(一) 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项目管理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开始了, 历经可行性研究、 设计、施工招标、 项目实施、 竣工验收、 试运行和项目后评估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对人才的要求, 特别是高智能、 高素质人才要求十分苛刻。监理企业要转型成为项目管理公司就要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下大功夫。监理企业的领导应站在战略的高度, 未雨绸缪, 切实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地位。 尽快完善人才储备, 加大培养中青年技术人员的力度, 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着力改善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创建学习型的知识团队,加强基础理论学习,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建立良好的机制, 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通过以上措施, 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复合型和创新型能力的, 懂技术、 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 建立标准和工作规范
工程项目管理涵盖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 工作范围广, 领域宽,各阶段工作内容、 职责不尽相同。 为此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应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 法规, 依据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236-2006)制定出符合标准,切合实际,独具企业特色的业务标准和工作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体现出企业的文化特色, 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 以此来统一工作标准, 规范员工行为, 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 标准化、 制度化的轨道。
(三) 努力开拓市场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不可能将项目管理企业所承担的工作全部交给监理公司来完成,即使已经从监理公司转型过来的项目管理公司也不可能承担起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部职能,但是有实力的监理公司承担项目管理的全部或部分职能, 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建筑市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需求是刚性的,项目管理企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项目管理企业应顺势而为, 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企业应加大对社会和业主的宣传力度, 主动开拓市场, 寻求发展空间。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企业知名度;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更好地服务于市场, 服务于社会, 在市场的博弈中, 谋求发展机遇, 获取更好的效益。
三、 结束语
虽然工程建设监理目前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是随着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业务不断发展, 工程监理企业势必要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目标, 满足业主方获利需求, 工程监理向项目管理转型也是必然趋势, 这样才能使工程监理发生质的转变, 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 《工程建设监理概论》1997 版
[2] 罗福周 《工程建设监理概论与质量控制》200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