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07月2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研究和记录郊区化发展在战后时期的转型,呈现代表项目的时空背景以及探索多元化的建筑特色对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产生的影响。以及研究郊区化对今后的城市发展以及缓解人口压力方面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郊区化,城市发展,借鉴意义
以指数方式增长的人口数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下半叶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因而城市化进程也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很明显,城市市区也在不断的扩大边缘范围;新卫星副城建立在主城区的周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此生活和工作。
了解郊区形式多样化有其独特意义,不同的郊区化模式通常都被简化为依赖汽车联系的住宅社区。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就使得莱维敦成为郊区化发展的理想型模式,这具有误导性的概念遍及世界各地。如今,距离第一个纽约莱维敦建成已有60多年,在远东、中东、拉丁美洲以及南非大都市区仍然大肆地复制这种郊区化模式。可以确定的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且这些地区的生活方式、宗教和意识形态都存在冲突,对莱维敦模式的模仿都以失败告终。为了更好的理解郊区化的发展,我们需要了解原始的莱维敦的历史背景。
莱维敦,纽约,1947-1951
第一个莱维敦建于1947-1951年,由建造者莱维特父子公司命名。该公司由亚伯拉罕•莱维特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把一块位于长岛西部的土豆田(距离曼哈顿大约30公里)变成一片真正意义上的批量建造的郊区化社区,也被美国文化机构认为是现代郊区化的鼻祖。
在莱维敦之前,住房通常是以个体为单位建造,并且费用高昂,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威廉和弗雷德设计了能批量建造的模块化住房。他们用预先切割好的木材在浇好的混凝土上搭建,这样既加快了建造速度也节约了建造成本。
莱维敦的第一个阶段计划是出租2000套住房,并很快取得了成功,《纽约先驱论坛报》在1947年5月7日报道,在莱维敦刚刚开始出租的两天内有一半物业已经租出。随着不断增长的需求,莱维特父子扩大了他们的项目,新项目包含超过4000套住房、社区服务以及学校和邮政局。到1951年,已经有17447套房屋建成于莱维敦及其周边区域。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莱维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是受到了批判。它的风格、质量以及同质化的外表被不同政治派别的公共知识分子作为主要的攻击目标。但是这些来自社会精英的批评丝毫不能影响社会对新建住宅的巨大需求,因此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有三个新的莱维敦项目开始动工(雄鹿县,宾夕法尼亚州,1952年;柏领顿县,新泽西州,1955年;莱维敦,波多黎各,建于1965年),还有美国其他各地也有建造莱维敦的打算。
莱维敦于二战后的美国出现并不是一个巧合,多项因素导致了现代郊区的出现。战后美国经济蓬勃发展,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都为莱维敦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非但没有遭受损失,并且抓住机会休整和发展。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最强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欧洲和日本,面对战后混乱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以及遭受的大规模破坏,美国是唯一一个国家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应对这一波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住房生产。二战后退伍的男性士兵归国,导致美国住房严重短缺,作为应对措施,GL法案于1944年宣布,对这些退伍士兵提供资金用于教育以及建造住房。据统计数据显示,在1945年至196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倍以上。在政策的鼓励下,例如建设高效的道路、铁路、公路以及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并且为郊区住户的住宅抵押贷款提供保险服务,政府机构有力的促进了各地郊区化的发展步伐。
技术改革尤其是在交通方面,都对郊区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居民实际收入的增加,以及汽车相对价格的下降,50年代末美国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家”,77%的美国家庭拥有至少一辆汽车。 伴随着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家庭汽车的普及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汽车文化由美国开始,后来遍布世界各地。汽车提供的机动性,使得郊区生活变得可行,对美国人来说能够避免一些例如污染、种族、低质量教育、高犯罪率以及高税收等问题。汽车的普及也促使“白人群飞”现象产生,(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后,黑白混校。由于黑人学生的学术表现差、犯罪率高,或者有种种许多白人家长所认为的劣等品质,白人如同候鸟群飞一样,纷纷离开大都市中的学校,搬到黑人住不起的郊区。这一现象被称作白人群飞)在某些方面来说也促进了郊区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汽车的普及也使得制造业从市中心迁移到郊区,其中土地成本、租用场地费用和运行成本相对来说更便宜。这种产业转移为郊区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来了公共事业和服务设施。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城市扩张根本上是由“汽车的技术优势”所带来。
牧场风格住房1949年首次应用于莱维敦社区,而在1950年,则演变为带有敞开车库和嵌入式电视机的住房模式。汽车文化重塑了独栋别墅的布局,以及住宅区的组织划分。经过设计的车库和室外停车场、划分为大块大块的住宅区以及弯曲的道路是战后美国郊区社区的建筑特色。汽车文化也促使新的建筑类型生成,例如街边小店、快餐店和大型购物中心。甚至有人认为,购物中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发明。
1948年7月,莱维敦可以达到每天30幢住房的建造速度。预制技术,统一和可更换的房屋构件,新材料(例如胶合板)的应用开启了一个功利主义建设系统的新时代。另一个高效住房建造的例子来源于埃姆斯住宅,在1949年由查尔斯·埃姆斯和蕾·埃姆斯夫妇建造,用作他们的工作室兼住宅。这栋房屋在两天内由人工搭建完成主体构架,该构架是由现成的预制钢梁和窗户组建完成。除了它的建造效率,这埃姆斯住宅本身也是一个现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代表作,埃姆斯为在家办公的生活方式做出了典型诠释。
这个案例引领了另一个战后时期的重要课题。人们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现代生活便利性,也在同时需要在技术主宰下恐惧地生活。这种情况说明城市郊区化有了自相矛盾的现象:在汽车的帮助下,人们得以从污染严重的市中心出走,得以享受郊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却在出走的过程中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导致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橡树岭新城,田纳西州,1942-1949
为了安置二战期间在东田纳西州的“曼哈顿计划”所引入的大量工作人员,美国联邦政府计划新建一个机密的生产基地,提供给工程师、科学家及他们的家属。由SOM负责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 SOM的合伙人,J.O.梅里尔搬到田纳西州,负责橡树岭的建筑设计。他所创造的这个小镇,很快便拥有了300英里长的道路,55英里的铁路,10所学校,17个饭店和咖啡馆和13个超市,一座拥有9400本书的图书馆,一个交响乐团,以及许多的体育设施和教堂为这个城市和它的75000位居民服务。
街道按照“规划社区”的样式设计,像动脉一样弯曲的公路线路,很好的保护了橡树岭如画的风景。预制模块化的住宅、公寓、宿舍迅速搭建完成。每一类别的预制模块都有它的代表字母,用来代表房屋的不同部分。例如,A代表住宅中的一间卧室,F代表客厅。这种建造方式使“规划社区”显示出其特定的构架,而从根源上来说正因为这是一个政府项目,才能有如此高效的建造速度。橡树林的大户型的住宅的建筑特点是在房屋二楼的前部有一个悬挑式的部分,从而在一楼部分形成了一个半公共空间用于停车或是储物的场所。尽管有着军事化背景,橡树岭的建筑住宅并没有显示出同质化的缺点,相反它有多种建筑类型。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秘密的原子弹城市的规划,最初目的是为了组织新城镇,分散人口数量,用于防范核战争,但后来却成为美国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战后的郊区化是一个持续、长期、普遍的过程。这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要求城市在物理尺度、密度、复杂性上都要进行扩张,以求在周边主要城市容纳更多人口。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来看,多出来的这部分人口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按出现顺序排列):二战后的退伍军人,战后的新生婴儿潮,移民,中产阶级的“白人群飞”等等。在世界的其他区域,城市郊区化的产生因素多少会有些不同,都有其特殊的地理政治性,历史性,以及影响该地块郊区化形成的意识形态等。
多恩米尔斯项目,多伦多,1952-1965
20世纪五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国不但出口资金和货物,还出口它的思想和文化,强大的美国在它的“后院”加拿大,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二战后,加拿大成为美国的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在加拿大,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美国式的郊区以及清新的田园生活方式,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建筑也由原先的哥特式风格转变为现代主义风格。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加拿大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规划性现代化郊区——多恩米尔斯。
多恩米尔斯距离多伦多城市中心大约10英里,如今驾车只要20分钟左右。1951年,实业家E.P.泰勒购买了超过3000亩土地,计划建造一个酿酒厂和一个小型社区,安置酒厂的工人,就像莱维敦一样,但是他最终放弃了这项计划。多恩米尔斯的设计被委托给麦克林·汉考克,当时他只有25岁左右,哈佛研究生,师从于一些现代主义和新城市规划创始人,包括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威廉·霍尔福德和佐佐木英夫 。这些学习经历使汉考克设想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区别于以往惯用的设计原则和审美观念。
多恩米尔斯中心是整个多恩米尔斯社区的核心。它的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一个希腊的集市概念,在许多古老的古希腊城市中心都有这样一个开敞空间。多恩米尔斯中央就有这样的一块开敞空间,沿着这块开放空间四周设置防护罩或者拱廊,使来到此处的人们不至于受到风雨的侵袭。建筑群周边都设有停车场。多恩米尔斯中心获得了1955年的建筑设计总督奖。
但是好景不长,1970年雪柏大道的费尔维尤商场开幕,再加上冬天的严寒天气,人们更愿意享受在室内购物的乐趣。由于多恩米尔斯商铺的营业额停滞不前,到1978年,多恩米尔斯中心进行了翻修,但是在翻修过程中,多恩米尔斯失去了很多原有的建筑特色。
虽然多恩米尔斯有时候被称为加拿大的莱维敦,但这两者之前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两者在土地用途和建筑类型方面,都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多恩米尔斯的8000套公寓超过一半以上都是三层楼公寓,还有独栋,双联,排屋等多种建筑形式。此外,由于社区的产业整合,办公楼和公共设施分散在住宅区内,其中有些都经过了精心地设计和高质量的施工,例如J.B.帕金的帕特农帝国石油公司、诺尔建筑工程公司的巴塔总部,并且诺尔建筑工程公司总部作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工程,荣获安大略建筑师协会颁发的地标奖。
多恩米尔斯有多种筑类型,牧场风格的住宅形式尤其引人注目,它被认为是最简单的现代主义建筑。牧场风格有以下几种特点:平坦的大坡屋顶、又长又低的屋檐线、L和U型平面布局、附带车库、拱形的天花板、以砖头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20世纪50年代,牧场风格开始转变,由于玻璃制造技术的革新,大玻璃窗得到了大量运用。在住宅内部,新科技成果大多应用在厨房里。冰箱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受欢迎的美好生活象征,使得依赖于汽车的生活方式变得更为合理。人们并不需要每天去超市,而是从商场一次购买很多食品,塞在他们的大冰箱里。
多恩米尔斯成为加拿大历史上讨论度最高的规划社区。虽然大规模的郊区发展模式受到了一些批评,但是它试图建立一个功能完备的城镇,可以使居民在里面工作、生活和娱乐,在这方面收到的更多的是来自世界各地对它的赞誉。
小结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身的发展模式,并且大致相同,以我的家乡东阳为例(位于浙江省的一个小城),在这里的当地建筑的不但具有自发性的具体美学,并且也有接受异质性的特点。当地的一些联排别墅的都是由当地人在二战后设计和建造,以满足每个家庭的生活需求,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央政府颁布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当地居民也受到了外来观念的影响,开始对原有的建筑装修,改建,重建,但他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物,就像一个博物馆,展示着社会生活的变化。
然而这种渐进式的进化即将结束,整个中国都在迅速的城市化。几乎所有的小城居民都面临着选择的两难境地:一种是重新定位,入住所谓的“现代”高层建筑,或者在负担得起的情况下,选择独栋别墅,尽管他们也知道这种选择会失去传承了数百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另一种选择就是继续生活在可怕、古老的房子里,忍受着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相兼容的生活条件。尽管中国经济已经急速增长,但仍然没有一种住宅模式能够同时支持传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满足现代生活方式需求。
“城市化”这一名词在如今的中国主流媒体和老百姓日常会话的街区上都能听到。但是很奇怪,人们很少谈论“郊区化”,人们都觉得郊区化似乎很陌生和遥远,而事实上与城市化相对应的郊区化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且遍布世界各地。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30年这30年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长超过20亿,接近1950年的整个世界人口数量。 更令人咂舌的预测是,在这30年间,增长的人口数量为22亿,其中21亿都是城市人口。其结果还预计,2000年至2030年间,将开发大约100万公顷土地,这些土地都来自于原来的郊区(但是郊区化并不是由人口增长驱动,助长郊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增加住宅空间以及城市空间)。70%以上的人口和城市规模增长基本产生于发展中国家。大多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都在模仿发达国家的步伐,不自觉的按照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发郊区,盲目开发导致了许多严重的问题,而其中许多问题都通过先驱城市的几十年发展表现出来,通过研究这些先例经验,就能够避免许多问题。
因此,需要推广对郊区化概念的理解,并且总结其他国家郊区化发展的重要经验。尽管数量有限,这些郊区发展的案例研究仍然表明:虽然有很大的复杂性,以及动态区域多变性,但这些复杂性和多变性带来的进一步创新都值得鼓励。郊区化的过程包含了人类的集体智慧,从最初的莱维敦,到现如今开发的卫星副城,并且直到将来,郊区化都会对城市发展变得更加有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旭 厦门大学历史学系 莱维敦:美国郊区化的理想模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
[2] 陈晓娟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埃姆斯住宅:工业化语境下的住宅艺术《华中建筑》2011年第12期.
[3] 唐凤《科学新闻》编辑部 橡树岭:一片不毛之地的蜕变 《科学新闻》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