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城镇规划职称论文发表一般规范与建设思路

时间:2013年08月08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 要:根据小城镇环境规划技术编制导则、技术规范,论述了小城镇规划规律,提出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城镇环境规划一般操作规范,为了确保小城镇环境规划的可操作性,提出环境规划一般的建设思路。

  摘 要:根据小城镇环境规划技术编制导则、技术规范,论述了小城镇规划规律,提出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城镇环境规划一般操作规范,为了确保小城镇环境规划的可操作性,提出环境规划一般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环境规划,建设思路,小城镇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而且已具相当的规模。但是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特别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了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在环境污染与小城镇人口急速增长的双重压力下,城镇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小城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低起点的规划建设、无规划无序建设及大中城市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同构”现象是造成这一严峻形势的关键因素。如果对此没有清醒认识,不采取科学规划方法,必然对小城镇发展乃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目的

  小城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镇域农村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止资源破坏,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可以协调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对乡镇环境的宏观控制和管理,解决好乡镇企业与城镇环境污染的问题,保护农林牧渔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促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小城镇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3小城镇环境规划的一般规范

  (1)总论

  说明规划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时限、技术路线、规划重点等。

  (2)基本概况

  ①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②城镇社会经济及建设总体规划。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①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③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④固体废弃物与声环境调查与评价。对规划区内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在调查基础上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说明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实现规划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4)环境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①指标体系(见表1);②近期目标(近期目标年限可按5年考虑);③中远期目标(中远期目标年限可按10—20年考虑)。

  (5)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状况与使用功能、可能具有的功能,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分导分治的原则,结合小城镇总体规划,划分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如工业区、商贸区、文教生活区、农业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并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要特别注重饮用水源和自然保护区、点的保护。各功能区要合理布局,对各功能区开发与建设提出具体环境保护要求。严格限制城镇上风向和饮用水源地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包括养殖业)。

  (6)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①水环境 对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工业必须要实施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要进行整治措施,对于镇区内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选择处理工艺时,不能脱离实际,一定要做到从本城镇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如土地、湿地、草地);对水源地与农田、村屯、城镇之间要设生态防护隔离带,确保水源地安全运行;提倡循环经济、中水回用。沿海地区小城镇,应同时制定保护海洋环境规划和措施。

  ②大气环境 针对环境状况调查反映出主要问题,实施大气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进行必要的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一切大气污染源都达标排放。规划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结合当地实际规划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如秸秆造气、秸秆还田),控制焚烧秸秆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③声环境 综合整治结合道路规划和改造,加强交通管理,建设林木隔声带,控制交通噪声污染。加强对工业、商业、娱乐场所的环境管理,控制工业和社会噪声。重点是通过规划解决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声污染问题。

  ④固体废弃物 工业有害废物、医疗垃圾按国家分类规定进行处置。一般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着重考虑综合利用。提倡垃圾分类,适合堆肥的可考虑堆肥,生产有机复混肥等途径加以利用。

  ⑤生态环境保护 根据分导分治的原则,制定生态功能区划。在区划基础上,根据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本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出生态建设方案、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重点是小城镇周边区域,天然林保护区,沼泽湿地、滩涂湿地,平原林网化建设,重点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保护,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等。

  (7)可达性分析

  根据人口、环境、资源、社会、经济、技术等诸多方面对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全面分析。

  (8)规划方案经费概算与实施计划

  ①按建设项目经费概算方法核算经费,经费概算应以实现规划目标所有的工程和管理项目经费概算,②实施计划,提出实现规划目标和时间进度安排,包括各阶段需要完成的项目、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以及各项目的具体承担和责任单位。③保障措施,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组织、政策、技术、管理等措施,明确经费筹措渠道,规划目标、指标、项目和投资均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4小城镇环境规划建设思路

  (1)做好小城镇的资源环境的本底研究,完善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

  小城镇在开发之前需做详尽的规划和监测,确保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对小城镇现状自然环境资源进行调查,科学地评价和区分人类活动地区、自然保护区及恢复区。采取措施禁止或限制森林砍伐与放牧恢复植被,加强湖泊、水库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重点水源保护区建立相应的法规。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速发展,乡镇企业仍是小城镇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要加强和完善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控制的法制建设,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之前都要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做出科学估算,对于新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政策;小城镇在招商引资项目时要坚持把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项目拒绝在审批之外。

  (2)科学合理使用不可再生资源,调整小城镇能源调整城镇能源结构。

  加强研究,积极寻找和开发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将目前以原煤为主的污染型能源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结构。同时加强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降低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和水耗,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要特别是慎取慎用,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秸秆发电、垃圾发电能)等优质可再生能源,重点解决居民生活用能,其中沼气技术在我国农村得到较好应用,今后的小城镇建设中太阳能热利用、风力发电、沼气等成热技术需要不断规模化推广。

  (3)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循环经济模式是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回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产生量,也有利于转变污染治理的模式,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小城镇的循环经济建设就是立足于循环经济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等。此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应该在有利于环境的资源循环和零排放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其中包括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有毒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处置设施等。

  (4)遵循科学发展观,倡导绿色GDP统计体系。

  建立循环经济要求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从企业到国家探索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包括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政府和企业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使用地区生产总值(GDP)统计方法,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国内外学者结合环境因素和消耗量全面和客观地评价经济状况,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产品资本折旧、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失)。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些落实措施也将出台,在小城镇的建设中应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考核小城镇官员任期的指标也要考虑绿色生态资源这一部分,这将使小城镇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5)加大生态效益补偿力度。

  生态效益补偿专指对生态功能或生态价值的补偿,包括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而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补偿;对因开发利用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而损害生态功能、或导致生态价值丧失或减弱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经济补偿。生态效益补偿包括对生态环境的直接补偿和特定区域内的居民间接补偿两类,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是小城镇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来源除了中央财政拨款外,还可以通过地方政府筹措、社会招助,发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彩票等方法,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总量在逐年显著增加,除此之外,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东部发达省份的小城镇年均GDP和地方财政收入近年来保证了10%以上的年增长率,小城镇地方政府也可以创造条件设立生态建设专项基金,基金专款用于生态环境的公共性项目建设,以加大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形式的生态效益补偿的力度。

  (6)强化政策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提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据有关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仍是“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模式,大多数小城镇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中间阶段,即高人均收入伴随着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环境脆弱、人口过多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小城镇建设只有坚持不断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工业扩张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小城镇规划中,构建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乡镇企业向园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加速工业生态化,建设工业生态园区是一个调整小城镇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工业生态化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新型工业体系。

  (7)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小城镇大都有自己的特定区位环境和产业资源,小城镇是周围农村与城市之间生产要素和生产力流动的传承中介,小城镇建设中要合理规划商贸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此外有条件的小城镇可以发挥小城镇的城乡中介作用,大力发展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是靠近城市、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以为城市提供优质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新兴区域性农业,其中包括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花卉农业、庄园农业、生态农业型新科技园,发展生态农业应该以现在农业为基础,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水、电等设施配套,推广新型栽培技术,引进新品种,增加绿色作物、无公害作物的种植,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科学使用化肥,倡导使用有机肥,按照种养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畜禽养殖的规模,加强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等。

  参考文献:

  [1]高练同,韩学琴.论小城镇环境规划中的生态建设规划[J].河北环境科学,2003,(3):9-12.

  [2]钱金平等.城镇环境规划培训教材.石家庄:河北省环境保护局,2001

  [3]翟宝辉,王如松.中国生态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环境经济,2005,(3):31-33.

  [4]张士博等.小城镇规划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城乡建设,2001,(8).

  [5]刘人齐等.城市环境规划规范及方法指南.北京:中国理论科学出版社,1991

  [6]吴好,范秀荣.推动生态循环小城镇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科技导报(北京),2005,23(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