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08月1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 要: 经过六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石家庄市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分析石家庄市水利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保障水利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水利发展,面临问题,保护对策,评职论文发表
1 石家庄市水利发展现状
1.1 概况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居环渤海经济区腹地,交通便捷,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有通畅的物资、商品、资金、信息渠道网。辖区总面积15848km2,2011年全市总人口1027.98万人,耕地面积870万亩。
石家庄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1.16亿m3,人均水资源量206m3,属极度缺水地区。2011年石家庄市平均降水量554.8mm,水资源总量19.60亿m3,比多年平均少1.56亿m3。
1.2 水利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家庄市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在抗御水旱灾害、促进粮食稳步增产、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石家庄市有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231座,总库容37.50亿m3;塘坝670座,有效库容0.24亿m3;有万亩以上灌区22处,灌区干、支渠总长6390km;拥有配套机电井13.8万眼。截至2011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积773.9万亩;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20km2,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70万人。
2 水利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面临的机遇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石家庄市围绕建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各级政府对水利改革与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也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2 面临的问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并存是石家庄市的基本水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是石家庄市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水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2.2.1水资源短缺、配置不合理
石家庄市属资源型缺水地区。全市可供水量约为24.7亿m3,2007~2011年年均用水总量31.7亿m3,年均缺水量7.0亿m3,缺水率为22.1%。受自然条件、生产力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因素影响,石家庄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工程条件不完善,尚未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尚未走上量水而行、以供定需、因水制宜的道路。
2.2.2农村水利设施薄弱
石家庄市仍有282万农村居民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艰巨,许多工程老化失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必要的抗旱水源。
2.2.3水生态环境脆弱
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地表水资源量明显减少,不得不依靠超采地下水和牺牲环境用水来维持沉重的用水需求。目前全市地下水平均埋深由70年代初的7m降至36.43m,石家庄市城区、辛集市城区、高邑东南部地下水位埋深已降至50m以下。全市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水质达标率不高,2011年全市地表水监测河段水质在Ⅲ类及以上的河段占43.9%,平原区已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
2.2.4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
目前,石家庄市初步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水利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水资源管理相对粗放,用水效率较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良性的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建立,水价与水资源紧缺状况不相适应。
3 水利发展保护对策
3.1 调整产业结构
3.1.1农业结构调整
影响全市水资源供需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小麦、玉米、蔬菜三大主导作物,应提高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以优质、高产、高附加值提高效益,蔬菜用水量较大,蔬菜占地面积应保持在100万亩左右,应多发展设施蔬菜,减少露地蔬菜种植面积。
3.1.2工业结构调整
石家庄市应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装备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开发利用高效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和产业集聚,构建资源节约型工业。首先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对医药、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提升技术含量,降低能耗水耗,培育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其次培育后续支撑产业,加快建设以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为龙头的化工产业,以新型干法水泥为重点的建材产业;第三发展高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保产业等领域,创建生物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软件工业基地。
3.2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随着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将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是随着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工业基地化、集约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将加快。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布局将出现较大调整,城市周边建设地区和一批独具特色的集镇将有较快发展。三是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质量、城市形象和高品质饮用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石家庄市将逐步形成“三横一纵”、地表水、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三横”:第一横,以横山岭水库为主水源,利用引磁济郜、口头水库和红领巾水库进行丰枯调节,形成市域北部磁河、郜河供水体系。第二横,以娘子关泉、威州泉、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为主水源,利用冶河枢纽、引甘济绵、张河湾水库、八一水库进行调节分配,形成市域中部冶河、滹沱河供水体系。第三横,以白草坪水库为主水源,利用引槐济泲和平旺水库进行丰枯调节,形成市域西南部槐河、泲河供水体系。
“一纵”:指南水北调工程,与引岗南、黄壁庄水库水入市工程和韩家园、八一、白草坪水库城镇应急供水工程以及城市地下水水源工程连接,形成省会及山前平原区城市供水体系。
3.3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
到“十二五”末,努力解决28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176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保障国家种粮大县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有效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3.4实行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开展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严格取水审批制度,合理调控地下水,有计划地逐步关停城区自备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全市地下水开采量基本维持目前的开采水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限制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搞好污水集中处理,营造人工湿地,恢复水生植物多样性。蓄水、引水工程应适度保留河湖、湿地的生态用水量。
3.5保护水源地,提高城乡供水安全性
完善水源地和地下水源井群储备、建设,加快建设应急供水体系,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在出现大面积水质污染事件、供水工程故障时,紧急启动储备水源。
加强对重要水源地和河流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和处置可能危及水源保护区的水污染事件,做好水源保护区的治理工作。
抓好国家太行山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和河北省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为实现稳定供水,降低供水风险,必须实行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开展水资源的丰枯调蓄与水源涵养。适度安排多水地区向贫水地区调水,实现地区间丰枯调蓄;充分利用河道断流区和可能拓展的地表水入渗场地,丰水年引蓄雨洪资源进行地下水回灌;适度恢复上游水库对下游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
3.6加强水利改革与管理
3.6.1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
积极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强化对城乡水资源全面规划、优化配置,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形成统一的水务管理格局。
3.6.2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严格实行取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对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的建设项目。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用水效率管理实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与区域年度用水计划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严格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对超标准和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征收加价水费,并核减用水量。建立和落实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控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各行业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合理用水,构建节水型经济结构。农业方面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工程节水技术和生物农艺节水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工业方面要以钢铁、化工、火电、纺织、制药、建材等高耗水行业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的节水管理,积极开展节水示范工程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8%。鼓励企业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为节水减排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城镇生活方面要着力加大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广普及高效实用的节水器具。
3.6.3推进水价改革
稳步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研究制定“分类水价”和“阶梯式水价”为重点的水价政策。对取用水单位超计划或者定额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费制度,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基本建立调入水和本地水同区域同行业同质量同一水价的用水管理机制。研究制定鼓励使用再生水等非常规水价格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探索实行农业灌溉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3.6.4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护责任,加强行业指导,建立健全水价机制,确保工程良性运行。规范完善19个县级水利技术推广中心站,92个乡级或区域片站建设。依托水利重点项目积极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
4 结语
经过六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石家庄市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新形势下,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石家庄市面临严峻的水利形势,需要通过采取各方面的保护对策来保障水利发展,实现石家庄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石家庄市水务局.石家庄市水利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
[2]石家庄市水资源综合管理办公室,石家庄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石家庄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6~2020年).2008.
[3]石家庄统计年鉴.201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12月31日.
[5]石家庄市水资源公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