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08月17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黄石市是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处于城市圈的核心层和国家“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之东西轴上,是城市圈内除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外,以铁路、公路、水路组成、以公路、港口功能为主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关键词:城市规划师评职论文发表,黄石市,交通,调查,建议
黄石市经过五十多年的工业发展,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其在鄂东地区逐步发挥着“龙头”作用,城市功能正逐步完善,已具备了承担区域中心城市任务的条件。2007年,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黄石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黄石市是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处于城市圈的核心层和国家“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之东西轴上,是城市圈内除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外,以铁路、公路、水路组成、以公路、港口功能为主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立适合城市发展、满足区域交通需求需要的高水平、高效率、多样性的城市交通体系势在必行。
目前,黄石市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交通形势,交通设施供给和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很突出;经过调查,我市交通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给交通设施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经调查,近5年的时间里,在产业转型、旧城改造等背景下,黄石市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房地产、商务、餐饮等行业发展尤为迅速。中心城区土地利用产生的强大辐射作用吸引了大量的消费人群聚集而来。随着城区土地利用规模和强度不断提高,其对外部人流、车流的吸引越来越大,城市中心区有限的交通资源承载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城区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组织方式等得不到及时改善,新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辐射能力弱等原因更是为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雪上加霜。
二、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保障
目前,黄石市公共客运系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为黄石市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现状公交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公交停车场规模偏小,首末站用地缺乏保障,中间站及枢纽站点需要优化布设。首末站点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站房及停车场地,难以保证公交正常的运营调度。受交通管理及城市用地条件的影响,中间站点的布设不尽合理,造成乘客的步行距离过长,或换乘不便,这一点在中心城区尤为突出。
(2)道路交通环境恶劣,公交运行的准点率得不到保证。黄石市城市道路普遍处于拥挤状态。中心城区在高峰时段的交通尤为拥挤,而且公交车没有得到广泛的优先保障。公交车在这样的交通环境下运行,其准点率得不到保证。
(3)公交车日常运营调度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公交车动态运输能力。受管理手段及技术条件的限制,公交公司还不能做到依据客流的变化,动态实时地进行调度管理,公交车的动态运输能力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4)出租车停靠站数量不足、位置不合理。通过调查可知,目前黄石市的出租车停靠点的设置方面存在数量不足、位置不合理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租车的门到门的优势,降低了居民出租车的出行比例。同时,停靠点的问题也导致了许多有关出租车的“随意”停车、等客的违章现象。有较多的出租车长期停留在汽车站、酒店、医院、学校、机关等企事业单位门口,严重影响附近的交通秩序。
三、停车设施缺乏,停车管理工作不到位
长期以来,黄石市对公共场所停车场的建设与管理不够重视,造成车辆无处停放及乱停乱放、随意占用道路的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石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机动车停放问题在中心城区就显得日益严重。一些新建的大型建筑吸引了大量的车辆、行人,但这些建筑没有配建停车场,或是配建的停车场过小,设计不够标准,车辆出入停放不便,致使大量车辆占道停。为了解决停车问题,一些临时停车场(点)应运而生,主要是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上了机动车道,而行人不得不在停放的车辆中间穿行,十分不便。
在中心城区停车管理方面,黄石市因缺乏必要的停车管理政策,存在停车设施审批职责不明、经营、管理依据不清等现象。例如,在缺少管理规范及依据的情况下,对路边何处可以停车、何处不可停车缺乏指导和指引;对停车收费标准没有明确界定;在日常管理中,城市交通、规划、公安等部门多头、分散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缺乏足够的协调等等。
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求
从黄石市城区现状道路网络来看,道路设施条件较差,“断、堵、窄、弯”等问题十分突出,导致交通供应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高峰时段许多路段和路口的饱和度大、交通拥挤,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相当严重,这些交通问题主要是由于道路网络先天性不足所造成。总的来看,城区现状道路设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沿江方向交通压力大。中心城区呈沿江带状分布,南北方向仅有黄石大道和滨湖大道两条联系道路,没有可为其分流的同等级道路,同时与这两条主干道相交的道路过多,使得中心城区交通更显复杂,交通压力较大;
(2)道路网络结构级配不尽合理。目前,我市中心城区交通需求增长迅速,南北、东西干道缺乏平行分流道路、道路交通设施功能不清等是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许多道路机非混行严重,行人穿越道路的随意性较大,降低了整体路网的通行能力。同时江、湖、山脉等天然屏障也是造成交通瓶颈的主要原因之一;
(3)城市道路网密度偏低。黄石市在城区道路建设中,重视了主干道的建设,但忽视了对次干道、支路的建设与管理,城市道路网密度偏低,大部分车流、人流集中在城市主干道上,次干道、支路的缺少导致主干道上人流、车流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流,城市主干道承载的高强度交通流量极易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
(4)断头路多、路网连通性差。由于地形、地物条件的限制,城区路网中的断头路多。同时穿越城市主要干道的重型车多,超载现象严重,加速了路面的破损;
(5)公交停车、保养场严重缺乏,港湾式停靠站建设不足,目前城区内大多数公交停靠站形式不是港湾式,部分路段站点设置不合理,形成了动态交通屏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与政策仍不足。
目前,黄石市正在进行城市转型期,在发展大城市、大人口、大园区的“三大战略”背景下,黄石市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机动化水平逐年攀升。然而,中心城区有限的交通资源和落后的交通组织结构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车流量和人流量,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及混乱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黄石市交通状况将必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城市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面对黄石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混乱现象以及交通发展的严峻形势,我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现状出发,对中心城区交通改善的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的联系,确保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流量的科学性、合理性
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是“交通源”和“交通流”的关系,不考虑道路承载能力的超强度土地开发利用,是造成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因此,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是保证城市中心区交通流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里,我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好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
首先,利用土地级差效应,将与城区中心职能关联较弱的功能用地(中心区的工厂、仓库等)置换到城市中心区外围,合理调整土地
使用、居住人口和工作岗位的分布,尽量使人口、岗位和服务设施在中心区内相对平衡;
其次,改变沿城市干道展开的线形发展模式, 用地布局主要采用向干道纵深发展相对集中的组团发展模式,将公共建筑布局在城市街坊的内部, 将交通流引入城市结构的内部,从而减轻城市干道的交通压力;
第三,为了保障中心区交通与土地利用性质的合理关系,在中心区道路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道路资源首先应保证满足中心区尤其核心商贸区集散交通的需求。将与中心区土地利用性质无关的穿行机动车交通疏解出去。一方面,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建设能梳解穿行机动车交通的道路.保障穿行机动车辆的畅通;另一方面,调整土地开发模式,减少跨中心区出行的交通。
二、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公益性事业。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随着黄石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公共交通所具有的个体交通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从城市的特点出发,按照公众利益优先和效率最优原则。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即优先保证合理的公交用地,优先保证公交资金投入,优先保证公交高效运营,优先保证公交换乘方便。并且,通过积极的引导,不断提高公交方式出行比重,稳步提高交通机动化水平,发挥慢行交通短距离出行和接驳公交的功能,逐步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个体交通为辅的交通模式。
三、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完善道路网体系
黄石市道路网体系要适应智能化交通组织、公共交通优先、适度的汽车化水平和机非分流运行等要求就必须重视道路设施建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城市道路网体系建设和完善方面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因地制宜构筑主城快速道路系统:根据黄石市城市特点和发展需要,为有效快速疏解过境交通、对外交通和主城片区间长距离机动车出行,为保护旧城历史文脉和市中心区商贸活力,必须构筑黄石--大冶一体化的环形放射式快速道路系统。
(2)进一步完善干道网系统:为适应未来适度的汽车化水平、交通流组织和公交线网布设的要求以及用地调整开发的需要,须对既有规划的干道网规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主次干道至少要分别满足6车道和4车道的要求;必须预留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提供公交优先通行条件。
(3)要高度重视支路网建设,努力大幅度提高路网密度:支路网的加密不仅可以增加道路交通的可达性,方便广大市民,而且可以均衡交通流分布,便于交通流组织,减少主次干道上的短距离交通,提高干道通行能力,从而有效发挥路网整体效应,增强对汽车化的适应能力。黄石市支路网密度的偏低,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缺乏过渡性连接设施,显然不利于机非分流系统形成,不利于整个路网合理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加快支路网建设,加大支路网密度已决不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而必须提升到路网全局与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和实施了。
(4)加强交叉口渠化,提高路网总体容量:交叉口是制约路网整体效能发挥的关键。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应改变只建干路不重视交叉口渠化的旧观念,对既有主次干道平面交叉口应根据条件结合道路改造或用地开发,努力做到基本渠化,新规划的主次干道面交叉口应全部按渠化要求控制。
若黄石市总体规划路网的所有交叉口进行渠化,路网容量将大大提高。因此,交叉口渠化效益极大,应大力提倡。对于近期难以实施的交叉口,远期应严格控制其用地,以保证路网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停车收费制度,合理配置公共停车场
(1)初步构建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黄石市到目前仍未实现对静态交通的有效管理,管理体制有待形成。因此,近期内应该重点构建静态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其中,规划是龙头,是研究规划静态交通系统的环节;建设是主题,是实施规划设想的环节;管理是灵魂,是保证静态交通系统有效运作的硬性环节。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停车问题都不能得到完善解决,只有将三者融为一体,贯穿始终,才不会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2)重点整治重点路段的停车场
通过清理重点路段的停车场,并在部分支路上新建一批路内停车场,以达到缓解主次干道的交通压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支路道路时空资源的目的。
(3)适当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
根据停车需求的迫切性并结合黄石市城市道路建设的时序,在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周围需适当的增建一些路外停车场,以减轻路内停车的压力,逐步规范已建大型公建附近的停车秩序。
(4)加大配建停车执行力度
对于新建建筑物,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黄石市的相关文件中关于停车场的建设标准,对于会吸引大量机动车的已建大型公共建筑物没有配建停车场或没有达标的需要增建停车场或补交停车差额费。
结语:城市交通建设不仅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着基础性、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将对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城市交通建设的具体措施应该在符合黄石市总体发展规划和交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根据黄石、大冶市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合理的交通规划实施计划,按照一定的程序,对重要的交通规划实施措施提供明确的指导,为黄石市的长期发展提供稳固的交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