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09月1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建设工程结算审核,指造价咨询机构以发包方提交的工程竣工资料为依据,对承包方编制的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进行全面的审查,是核实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工程结算审核出现的问题分析,然后探讨了如何做好工程结算审核工作,并提出了有关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师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工程结算,结算审核,有效控制
一、工程造价结算失真的原因分析
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常发现有工程预算造价多报而失真的现象产生。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1极少数的结算编制人员业务水平不过关,以致计算失真。
1.2建设单位在发包合同及现场签证中用词不严谨而导致结算与实际有出入;施工单位顾虑结算卡得太紧而有意提高结算造价。送审结算是建设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审核的,中介机构的主观愿望是核减核增的额度来收取业务费,这自然形成施工单位加大水分多报的可能。
1.3现场签证方面。现场管理人员盲目签证,事后补签证,签证表述不清、准确度不够等现象。
1.4工程量计算方面。工程量的计算是依据竣工图、设计变更联系单和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来编制的,是结算编制的基础。工程量计算误差主要包括在定额中子目录再次计算、计算单位不一致而造成工程量的小数点错位和个人理解不同等。
1.5套用定额方面。对定额中的缺项套用子目或换算的理解有出入、忽略定额综合解释,补换算系数、高套定额。
1.6材料价格方面。主材的型号、材质在设计中不明确:除了规定的材料价格外,还有大部分采用的是市场价,这也影响了结算的造价。
1.7费用计算方面。不按合同要求套用定额,或合同用词不严而导致高套定额。如根据工程类别划分,三类工程高套用二类工程等。
二、控制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有效措施
2.1工程结算审核的重点内容。
(1)审计结算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时效性和适用范围。结算的编制依据主要有:国家、省、市有关单位的现行定额和文件及取费标准;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地质勘测报告及其它相关资料;建设施工合同、竣工图、招标文件、标底、工程量清单、设计变更、签证单等。
(2)审查结算文件的组成和具体项目。检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计算规则、是否准确;检查分项工程的定额套价是否准确;检查定额缺项工程是否依据有关规定编制补充定额并报经上级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认可;检查工程价格计价方式是否按“结算价=合同价+设计变更价+ 签证价”进行编制,其计价原则是否依据充分、资料明确、手续完善、价格合理;检查有关计价条款与招标文件是否违反“招标投标条例”;结算范围与合同承包是否一致;检查工程取费是否按施工合同约定及相关取费标准规定计取;检查工程工期质量如有特殊要求,其赶工措施费或优质奖励是否按合同约定计算(标底)或报审结算以及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一致,与现场签订的工程量核定单一致;检查人工、材料、机械和设备的购买价格是否符合市场实际,手续是否完备合法。
2.2工程结算审核的有效方法。
为实现工程预结算的快速审查,就要按照从粗到细、对比分析、查找误差、简化审查的原则,对编制的预结算采用对比、逐项筛选和利用统筹法原理迅速匡算等技巧、方法,使审查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1)分组计算审查法。分组计算审查法是把预结算中的项目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连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查或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的方法。
(2)全面审核法。也称为重算法,它和编制预算一样将图纸内容,按照预算书的顺序重新计算一遍,核查每一个预算项目的工程量和定额套用标准等是否有误。在审核中,若能将预算编制人的工程量计算底稿借来,将底稿内容对照图纸逐一复核,就可加快审核速度,也使口径容易统一。这种审核方法适用于工程量小的工程。
(3)重点审核法。是将结算中的重点部位,重点项目进行审核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将预算中工程量小,价值低的项目略而不理,而将主要精力用于审核影响面大的项目。这种审核方法应用的比较广泛,既适用于工程大的工程,也适用于工程小的项目,审核起来比较快,但准确度不如全面审核法。
(4)分析对比审核法。是将工程结算中的一些数据通过分解计算,求出一系列的经济技术数据,审核时首先以这些数据为基础,把需要审核的预算与同类型的或类似的工程预算的一些经济技术数据相互比较,从中分析或寻找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审核方法能够比较快速的反应工程的大概造价,但可信度不是太高,不太容易说服人,准确度也不是太高。
(5)“常见病”审核法。由于预算人员所处地位不同、立场不同,则观点、方法亦不同。在预算编制中,不同程度地出现某些“常见病”。由于“常见病”范畴具有普遍性,审核施工图预算时,可根据“常见病”线索,剔除其不合理部分,补充完善预算内容,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取定定额单价,以达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之目的。
(6)相关项目、相关数据审核法。施工图预算项目数十、数百,数据成千上万。这些项目、这些数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就可以摸索出它们的规律。我们可利用这些规律来审核施工预算,找出不符合规律的项目及数据,如漏项、重项、工程量数据错误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审核。
三、工程造价结算审核应注意的事项
3.1工程造价预算审计工作必须紧扣建筑施工合同。建筑施工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建筑施工合同具有合同的一般属性,如平等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如建筑施工合同未涉及的问题,可以参照合同法一般原则进行处理。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领悟建筑施工合同的制定原则及具体含义,遇到问题能准确进行判断,了解合同中的造价是如何确定的,包含哪些工作内容。如建设方在合同中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需要审计人员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法规,并根据法律法规来加以纠正。
3.2平时多搜集、整理好竣工资料、严把竣工结算审查关。竣工结算的审核是控制投资的最后一个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关系到项目工程造价的实际结果。在这一阶段,要求有关审查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决不能出现放松心理。同时还要与工程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实践证明,通过对工程项目结算的审查,一般情况下,经审查的工程结算较编制的工程结算价款相差10%左右,有的高达20%,对控制投入节约资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竣工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签证、主材的合格证、单价等。竣工图是工程交付使用时的实样图。对于工程变化不大的,可在施工图上变更处分别标明,不用重新绘制;对于工程变化较大的,一定要重新绘制竣工图,并对结构件和门窗重新编号。设计变更通知必须是由原设计单位下达的,必须要有设计人员的签名和设计单位的印章。各种签证资料、合同签证决定着工程的承包形式与承包资格、方式、工期及质量奖罚;现场签证即施工签证,包括设计变更联系单、如实施工确认签证;主体工程中隐蔽工程签证;暂不计入但说明按实际工程量结算的项目工程量签证以及一些预算外的用工、用料或建设单位原因引起的返工费等。主要建筑材料规格、质量与价格,必须要建设单位签证,如果因某种原因需其价格销售表可备查招投标文件。对于一些涉及工期较长的工程,价格涨跌幅度较大,必须分期多批对主要建材与建设单位进行价格签证,签证是决算的计算依据,因此数据必须准确。
3.3补充费用是否有依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新情况变化,会发生设计变更、签证使造价增减,对这一类费用如何审计呢?我们应该分开处理:
(1)设计变更部分:必须是具有设计资格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才是合法有效的,且变更原因造成未施工的费用要随之扣减。
(2)签证部分:首先,必须审查签证的合法性,应该依据合同的约定程序办理签证手续。其次,审查签证的合理性,审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判断;能明确该签证费用已含在合同造价中则不应计取,要杜绝巧立名目推翻合同的情况发生。另外,签证之间有时会发生工程量交叉的现象,工程造价预算审计人员应该根据资料认真审查。
(3)原合同或原施工图不明确的费用,确实属于签证而建设方又不肯签证的情况,审计人员应本着公正的原则充分运用组织协调能力将问题圆满解决。如果仍然不能解决,则可以依据合同有关条款进行仲裁或判决。
(4)慎重对待新工艺、新材料取定单价,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相应的补充定额尚未出台,审计人员应慎重对待此类单价,必要时还应深入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品种及价格。
3.4深入施工现场全面掌握工程实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从事预结算工程的审计人员,对某单位工程可能不十分了解,而一些体形较为复杂或装潢复杂的工程,竣工图不可能面面俱到、逐一标明,还有些工程竣工图与现场施工有出入,因现场管理人员不够尽职而使竣工资料有误。
3.5熟悉掌握专业知识,讲究职业道德。预算人员不仅要全面熟悉定额计算、掌握上级下达的各种费用文件,还要全面了解工程预算定额的组成,以便进行定额的换算和增补。此外,预算员还要掌握一定的施工规范与建筑构造方面的知识。竣工结算的阶段,是一项集技术与经济为一体的工作,同时也是多部门相互配合出成果性文件,最终完成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和经济责任。
四、结语
总之,建设工程结算审核工作难度较大,问题有时也比较复杂,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参与结算审核的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审核知识与技巧。相信,随着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工作也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吕芳,武菊意.浅谈建设工程结算审核[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9) .
[2]贺艳美.关于做好工程结算审核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 (4).
[3]杨飞雪.如何做好工程结算审核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
[4]李海霞.工程结算审核中的重点问题分析[J].中外建筑,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