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10月0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我国铅锌成矿规律仍是目前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记录了云南省弥勒县胡椒山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
关键词: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期刊发表,胡椒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
1 概况
矿区位于东经 103°10′00″—103°12′00″,北纬 24°01′00″—24°04′00″,勘查区面积11.17 km2。地貌属于典型的中-深切割的中-高山区。区内最低海拔1000m,最高海拔1700m,相对高差700m。气候属亚热带半干旱-半潮湿类型,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在1200-1500 m m之间,年蒸发量为1000 m m左右。年日照一般在2300-2500小时之间,对野外地质勘查工作来说非常有利。
2 区域地质特征
本区位于亚洲著名的特提斯成矿带中段东侧,属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南盘江断裂带东侧。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等时期的地层,总体呈南北向展布。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为南北向,其次为北东向,断裂性质普遍以压扭性为主。由于该区主要地质体和主体构造线与区域性主题构造分布一致,均呈近南北向展布,岩石变形普遍,断裂构造及破碎带颇为发育,具有良好的矿液活动、迂回和矿物质沉淀的低压空间,成矿十分有利。
3矿区地质特征
3.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比较稳定、简单,现由新到老介绍如下:
第四系(Q):主要为残坡积物,分布零星。
泥盆系上统(D3):分布于矿区北东部,为一套中厚层状石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为断层接触。
泥盆系中统曲靖组三道箐段(D2qs):分布于矿区中部及西部,为一套薄层状泥沙质白云岩、泥砂质白云大理岩夹白云质灰岩,直接构成主要矿体底板,与下伏地层为断层接触。
泥盆系中统曲靖组婆兮段(D2qp):分布于矿区中部,为一套中至厚层状石灰岩,构成本区主要矿体顶板,与下伏地层为断层接触。本区主要矿体就赋存在D2qs 与D2qp接触带(F2断层破碎带)中。
下元古界昆阳群美党组(Pt1m):分布于矿区东部,为一套薄至中厚层状泥质板岩夹粉砂岩及泥质灰岩透镜体。
3.2构造
矿区构造格架基本为“一背六断”,分别叙述如下:
铅厂坡背斜:南北贯穿整个矿区,轴部位于矿区西部,近南北向展布。该背斜东翼为倒转翼,位于矿区中部,主矿体走向和其轴部平行,呈南北向赋存于该翼。
F1断层:位于矿区中东部,平面呈舒缓波状,南部呈南北向,中部呈北东向,北部为北西向,断层性质不明,对本区矿体没有影响。
F2断层:位于矿区中部、铅厂坡背斜东翼(倒转翼)、D2qs 与D2qp接触带。走向为近南北向,倾向西,倾角一般50°-70°,断层性质为逆断层。区内总长度约5km,宽30m-50m,是本区最重要的导矿控矿构造,目前所发现的主要矿体均赋存在F2断层破碎带中。
F3断层:位于矿区中西部及西南部,中西部走向南北,西南部走向南西,倾向西-北西,断层性质不明,对本区矿体没有影响。
F8断层:位于矿区南部,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0°左右,与F2断层交汇部位倾角较陡,一般在60°-75°左右。F8断层为逆断层,错断了F2断层,致使F2断层在空间上发生较小位移,因F8断层本身也是控矿构造,并且规模较小,故对矿体影响较小。
F10断层:位于矿区北东部,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较陡。该断层只对地层的空间展布起了控制作用,对本区矿体没有影响。
F11断层:位于矿区北部,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50°左右,为平移断层。F11断层将F2断层错断,并且使F2断层在平面上产生较大位移,平移斜距达600m,对本区主要矿体影响较大。
3.3岩浆岩
本区构造活动虽然强烈,但岩浆活动则较弱。在测区内和其周边地区的地表或者浅部都未见有较大的岩浆侵入体或喷发体存在。
3.4围岩蚀变及矿化
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硅化、碎裂岩化、泥化,其次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矿化主要有方铅矿化、白铅矿化、闪锌矿化、菱锌矿化,其次为褐铁矿化,局部可见黄铁矿化。
4 矿体地质特征
截至目前,矿区内共圈出三个矿体,从南至北分别编号为KⅠ、KⅡ、KⅢ,全部赋存在铅厂坡倒转背斜东翼(倒转翼),泥盆系中统曲靖组三道箐段与婆兮段接触带中,该接触带也是F2断层破碎带。矿体总体走向与区内主要构造线走向及地层展布一致,均呈南北向或近南北向。
KⅠ矿体:矿体分位于矿区南部、采矿权北面,与采矿区内矿体相连,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严格受泥盆系D2qs与D2qp接触带及F2断层破碎带控制。长大于100m,地表厚0.85 m -2.85 m,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一般在40°-65°之间。矿石为氧化类型,品位较低:Pb含量0.37%-1.22%,平均0.76%;Zn品位0.78%-5.06%,平均3.25%。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锌矿、白铅矿,少量方铅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石灰石,少量方解石、石英等。矿石结构主要为细-中粒粒状结构,构造主要为星点状、浸染状,地表为土状。
KⅡ矿体:位于矿区中部、F8断层与F2断层交会处北侧,赋存在泥盆系D2qs与D2qp接触带及F2断层破碎带中,矿体呈不规则多边形似层状产出。长430 m,宽15.00 m,平均厚度5.73 m。矿体走向北北东,倾向北北西,倾角50°-70°,局部可达80°。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类型铅锌矿,向深部有变化为原生铅锌矿迹象,Pb含量0.83%-2.69%,平均1.09%;Zn含量1.72%-8.19%,平均4.22%。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锌矿、白铅矿,少量方铅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石灰石,少量方解石、石英等。矿石结构主要为细-中粒粒状结构,,构造主要为星点状、浸染状,地表为土状。
KⅢ矿体:位于矿区北部、F11断层与F2断层交会处北侧,赋存在泥盆系D2qs与D2qp接触带及F2断层破碎带中,呈透镜状产出。长大于50 m,厚2 m左右。近南北走向,倾向西,倾角65°左右。矿石以混合类型为主,Pb含量0.63%-1.71%,平均0.85%;Zn品位1.21%-6.26%,平均3.10%。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锌矿、白铅矿,少量方铅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石灰石,少量方解石、石英等。矿石结构主要为细-中粒粒状结构,,构造主要为星点状、浸染状,地表为土状。
5 矿石特征
矿石主要为黑色、灰色、黄褐色、灰褐色,金属矿物主要为菱锌矿、白铅矿、褐铁矿,次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次为石英、重晶石等。据光谱分析,主要化学成分为:Ca、Mg、Fe、Si、Al、Zn、Pb,次为Mn、Ti、P等。
矿石结构主要为粉-细-中粒结构,主要构造为星点状、浸染状、网脉状,次为团块状、细脉状土状。
目前,本区赋存标高大致在1300 m以上所见矿石均以菱锌矿、白铅矿、褐铁矿为主,少量闪锌矿、方铅矿,矿石类型应属氧化矿石类型-混合类型;标高1300m以下所见矿石(钻孔见矿标高1250 m)基本未见氧化,主要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属原生矿石类型。本区矿石铅锌品位:铅品位多在1%左右,锌品位多在4%左右,铅锌合量在5%左右,矿石品级应属中等品位。随着不断加大勘查投入,有望在深部找到具有更大经济价值的原生富矿。
6成因类型
根据以往异常查证资料对泥盆系取样分析,泥沙质白云岩、泥沙质白云大理岩等岩石中Pb含量100-600PPm,Zn含量200-900 PPm,远高于其他地层,充分表明该套地层是富含铅锌的高背景地质体,也是本区铅锌成矿的主要矿源层。本区构造活动频繁,给热液带来能量,带来动力,不断的汲取泥盆系地层中的有益物质组分,形成含矿热液,并促使含矿热液不断向低压空间迁移,相互交代、充填,不断富集成矿。到目前为止,本区主要矿体均赋存于D2qs与D2qp接触带中,同时,该接触带又是F2断层破碎带。由此可见,本区主要矿体严格受泥盆系地层和F2断层破碎带的严格控制,为层位、构造双重作用的叠加控矿。
综上所述:本区矿床成因类型应属层位、构造双重控矿的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