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10月28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保证农业生产效果的重要措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将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而农民的切身利益中,尤以农作物的产量最为关键。因而,必须对于农田灌溉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保证农作物的高产和稳产,解决好“三农”问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农业科技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期刊网,农田,灌溉,工程,合理,规划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搞好农业发展,也就是保证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基础,为其他的国民经济部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的灌溉,而我国大部分耕地,都需要水利工程的配合,尤其是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降水带和降水量的变化,都对于农业的灌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而,必须做好农田灌溉工程的合理规划,进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证[1]。
农田水利灌溉与规划,是农作物产量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在新农村建设工程中,要大力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出高效、合理、科学的水利灌溉工程。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以总体规划设计原则为准, 把握工程的总建设方向,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选择较为合适的取水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作物的种类、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河流的径流量而定的。而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不同的年份,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面积也是不同的,因而,农田灌溉的设计,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达到最大的工程效益。
农田灌溉工程的建设,要以一定的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保证所得出的设计方案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发展要求、现行的水利工程应用状况、灌溉区的水源情况等综合的情况而定。
灌溉设计标准是依据灌溉水源能够保证灌溉用水的程度,若灌溉区的农业用水量较高,则灌溉的设计标准也相应提高,因而,灌溉标准的选定,直接决定了灌溉工程的规模的大小。灌溉标准的设计,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抗旱天数,灌溉设计保证率。
1、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就是在连续无雨的期间内,灌溉工程所能够提供的用于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量的天数。这里的连续无雨,并不是绝对的滴水不降,而是在抗旱期内,日蒸发量连续大于日降雨量的情况。例如,若灌溉工程能够满足作物连续70天的生长用水需求,则该灌溉工程的灌溉设计标准为抗旱70天。抗旱天数的确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设计时,要“因地制宜”。
2、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某一灌溉工程所能够提供的灌溉用水,在长期的使用期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通常用符号P来表示,若P=75℅,则表示该工程在长期的灌溉工程利用期间,其所能够提供全灌溉区的灌溉用水中,有75℅的时间是能够得到满足的,则P=75℅就代表了该灌溉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
在实际的灌溉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综合考量灌溉施工工程所在地的情况,想要达到的灌溉规模,当地的灌溉引水源状况及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和种植种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丘陵、平原、旱地和水地的作物需水量不尽相同,因而,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设计出较为切合实际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例如,在水源丰富的地方,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设定在70℅—95℅之间,而在旱地,则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设定在50℅—80℅之间。
二、农田灌溉工程的灌溉渠系布置设计原则
1、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在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的交通道路规划、森林自然资源的保护、湖泊的综合利用、国土的整治等,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质量。在进行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兼顾到人畜的引水需要、航运、发电等部门对于水源的需求性,从而全面安排、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3]。
在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2、综合利用的原则
山丘地区的灌工程,应该应用地势间的落差优势,并结合水力、水电加工,开展一水多用,达到充分应用水土资源的目的,还要结合水库、水渠、水塘等多种优势资源,实现灌溉工程的利益最大化。平原地区要采用井水灌溉、地下水、地表水相结合的灌溉模式,加强该地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以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
在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工程的安全性,在渠道设计及路线选定时,要避开你难竣工、高填方、深挖方的地段,以减少施工难度系数和危险系数。山区地带的灌溉工程设计,要避免溪流、河流位置的选定,以防工程受到山洪的威胁。干渠路线的选择,要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尽量避免节理发育的破碎地带、风化岩层地带、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沿渠应该设计有泄洪、排洪设施,如泄洪闸、溢洪堰的设计等,从而增加工程的防洪、排洪量,提高其使用标准。
4、充分利用地形的原则
灌溉工程的设计,其渠道应该布局在高处,而排水沟则要布局在低处,以实现排水、自流灌溉,形成各自独立的灌排系统。在不影响全局灌溉工程的前提下,可以对局部的洼地或者高地,采取小片提灌的方式,以照顾到局部的利益。在渠道线路的布置方面,要考量到工程的成本,渠道的布置尽可能的实现整齐、顺畅、直通的效果,避开交叉建筑、民房,少占良田,实现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取水方式的设计
取水方式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灌溉水源,决定其取水方式,它是农田灌溉工程的重要设计环节。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水源可以分为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水灌溉两种。本文主要讨论自留取水灌溉方案。
在灌溉工程设计时,要保证自流水位的高程,必须将开渠建闸饮水点定在河流上游水位高点。由于饮水口的不同,决定了工程沿线的水量损失、土石方工程量、需要修建的水渠长度不同,直接决定了工程成本,因而,必须对于取水口进行慎重的选择,以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1、无坝取水
在设计无坝取水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但是,在洪水期,有建闸的引水口能够有效的控制洪水流量,河道不易被洪水冲垮,保证基本农田不被淹没,因而,成为设计时的首选方案。将进水闸的中心线设计成与河道水流方向呈 的锐角,能够有效的减轻洪水对于引水口下层的冲击力度,提高引水量,保证入渠的水流平稳。
2、有坝取水
有坝取水的工程设计,适用于灌溉工程所在地的水源丰富,但受限于地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自流灌溉引水难以成行。因而,在设计时,要在河干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以提高水位,保证实施自流引水灌溉。这种取水方式由于引水口距离灌溉区较近,可以大大减少交叉建筑物的数量和土石方工程量,缩短引水干渠[4]。
在农田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工程的设计标准、灌溉渠系布置设计原则及取水方式的设计,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文地理条件,在满足基本的抗旱天数和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基础上,遵循设计原则,确定综合效益最大的取水方式。
结语
总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仍然占有重要比重,农业仍然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是我国的立国根本,农业发展的好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是农业增产、稳产的重要保障,是粮食丰收的重要基础性要素。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必须大力发展农田灌溉技术,以保证农作物的收成的稳定性,相关的农业部门要加大对于农田灌溉工程的管理、研发,使得我国的农业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促进我国农业向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司效英. 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思索[J]. 内蒙古水利. 2006(04).
[2] 常国祝,陈海燕.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与质量监督[J]. 吉林水利. 2007(04).
[3] 周超. 浅谈新时期乡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14).
[4] 何梦龙. 浅析湖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