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11月27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采矿是造成高原脆弱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工程行为之一。笔者通过对青海省砂金矿区开采方式及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分析,指出了砂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工程措施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矿业评职论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采矿,环境,地质问题,治理,对策
对在我国现今的经济发展中,对煤矿资源需求日益增大,因此对矿产资源开发力度也愈大,这样就导致了矿区的环境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对我国地质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护好我国的自然环境,矿区的环境问题就成了急需解决的任务。
1采矿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采矿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多层次的,不单单是因为煤矿开发而直接引起土壤下陷和地下水的问题,还间接带动了矿区的经济开发,从而使人口急剧增加,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也随之而来,自然环境就受到严重人为的破坏。
采矿改变了周围的环境中的地形地貌、表土性质、地球化学环境等等,这些现象也间接导致地质中的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陷、水土大量流失、空气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大自然的平衡被轻易打破后就很难去恢复,事态十分严峻。
1.1.采矿对地面的影响
采矿对地面的影响主要是下沉和塌陷,前者不断的发展而导致后者的产生。地面的下沉和下沉是矿区中最为普遍的事故,也是影响最深的,据有关数据表明此类事故占到矿区事故的70%以上。下沉是指在采矿区中相对埋深较大的非脆性的岩层覆盖下的形成的一个没有阶梯状变化的光滑地表下沉剖面。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采矿区的地下被掏空或者过度排地下水原因引起的,然后就会导致农作物破坏、建筑物的地基下沉,水质变差,土地疏松流失造成沙漠化。
1.2.采矿对水资源的影响。
由于矿区开采时会排出地下水、开沟引水洗矿,矿区废水大多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被污染,酸性物质,富含贡、铬、铅、铁、锰等金属离子,矿区本身的水资源就受到极大影响,地表水、地下水不仅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因为地表排洪抗旱的能力下降,水资源供给不足,最终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受损。据统计2004年,江苏省采矿废水多达1亿吨,,福建省采矿废水多达1亿多吨,浙江省采矿废水年产量达3 000多万吨。
而且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不够发达,环境意识不强,矿区的废水废渣随意排入地表水中,水体泥沙含量大大增加,悬浮物变多,生产中的废弃物也没有集中处理,这些废弃物所含有的重金属离子似的水质变硬,水生生物生存环境质量急剧下降。采矿的污染对于任何自然环境都是极大的破坏,对于这些地区提出合情合理的措施就是势在必行了。
1.3采矿对植被资源的影响
采矿劈坏了当地的土壤和水资源,土壤大量流失,植被所依赖的基础被破坏殆尽,而这些基础是数千年才形成的,经过人类采矿活动的毁坏,就只剩下粘粒含量少的砂砾石层,无法供给足够的营养,自然生态的循环被破坏,导致采矿区的植被绝生。
1.4采矿废渣污染的影响
采矿废渣以废石、尾矿、煤矸石、炉渣为主,这些废物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酸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有些地方随意处置,使这些有害物质溶解在土壤和水中,而造成水土污染。据有关数据表明,2004年,江苏采矿废渣多达1. 7亿吨,安徽省产出量为11. 3亿吨,福建废渣1. 8亿吨,废渣倾入环境,破坏水土资源循,甚至造成泥石流,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之一。
2采矿中的环境地质治理对策
2.1采矿中的环境地质治理的工程措施
在采矿区治理主要目的是恢复生态平衡,就是最水土资源的修复,这些修复工程包括:修理河道引流,填坑固土,在地区圈地保护草原、引入动物物种维持生物链循环等等,重建采矿区的水土系统。
修理河道引流就是对矿区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的现象,对采矿区的河水进行整治,使其宽浅一致,水流畅通,并在两岸建立河堤防止水位暴增引起的洪水灾害。填坑固土指的是由于采矿在地下挖坑而导致土地只剩下粘粒含量少的砂砾石层,所以将地表不平的地方填充,已满足植被的生长的土层需要。以上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更好的回复人类破坏的生态环境。
2.2 采矿中的环境地质治理的政策措施
由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国家有关矿业的法制建设也迫在眉睫。首先在我国的《矿产资源法》中可以增加有关采矿的环境保护政策,规定矿业责任人、地方政府、省级部门都有责任和衣服保护矿区环境,而省级(直辖市)、市级政府须依据国家大方正必须制定相关的措施对矿业周边环境检查,起到监督责任。
政府部门的把关是最为关键的。政府首先要监督企业科学合理的采矿,并对企业的采矿权和环境管理相结合,若环境保护不达标则停滞其采矿权。其次,要帮助矿业企业在政策咨询、技术支撑、资金引导等上有良好发展。
在矿区的管理中要推行“两个主体”,即政府为监督企业的主体,矿业企业为环境的责任主体,“两个责任制”,即为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和矿业企业负责人,“一票否决制”环保部门在对矿业企业监察时,若发现环境保护不利,则勒令其停止生产,并处以一定法律措施。明确政府各个部门的责任,才能起到更好的监督制度,政府和企业才能更好的履行其义务。
2.3采矿中的环境地质治理的资金措施
为了切实落实国家提出了“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政府要帮助矿业企业在环境治理上资金的充足,国家投入加上地方投入就可以集齐较充裕的资金,在老矿区开展环境治理的示范点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矿业企业也必须在资金上加大的投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有报道表示,在前几年,江苏、安徽等地采用"引资"的方式,募集到充裕的资金对矿区环境进行改造,也取得了不错的收效。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吸引资金,政府制定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市场化竞争运作,综合各种措施对矿区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现象的治理。
对于某些矿业企业收取一定的环境治理押金,防止企业不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矿区环境。地方上可以探索者对矿业企业的环境破坏进行定量化分析,将环境污染的成本的亏损量化,然后对矿业企业的治理和补偿需要资金量进行预算,是当地的环境和居民都能得到一定补偿。
2.4 采矿中的环境地质治理的技术措施
由于我国采矿量日渐增大,对于采矿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采矿技术的提高不单单是可以加快采矿的进度,对于矿工的生命安全也是一个保证。包括矿区的采矿方案设计、设备设施、保护措施等方面,可以引入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工艺和新理论来提升采矿的技术含量。不论是在探测矿院还是采矿中,矿业开发都和和地质学密不可分,因此要加强对采矿中的地质环境的理论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充实理论,帮助避免采矿时出现塌、泥石流等灾害,将伤害减小到最小。并对周围的地质环境能进行较好的理论分析,便于更好的采取措施治理。
矿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采矿所带来的水土流失,破坏矿区生态平衡系统。所以为了较好的治理恢复矿区环境,可采取修理河道引流,填坑固土,在地区圈地保护草原、引入动物物种维持生物链循环等一系列工程治理措施。但是由于资金或者政策方面的问题,而且煤炭开采的地质环境效应,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多、过程机理复杂,也是一项的科学、技术的难题,还有很多技术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所以还亟需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防治。
参考文献:
[1]陈仲常,谢小丽.中国GDP能源消耗强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解析[J].经济学家,2011,(6):56-62.
[2]宋世杰.榆神府矿区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损害的定量化评价[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3]王思敬.论岩石的地质本质性及其岩石力学演绎[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3):43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