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建筑施工评职论文简述高层建设施工的体会

时间:2013年12月06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 要: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高层有几种分类:9层-16层(<50m)为一类高层,17层-25层(<75m)为二类高层,26层-40层(<100m)为三类高层,大于40层(>100m)为超类高层。

  摘 要: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高层有几种分类:9层-16层(<50m)为一类高层,17层-25层(<75m)为二类高层,26层-40层(<100m)为三类高层,大于40层(>100m)为超类高层。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比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结合我在施工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建筑施工评职论文,核心期刊,高层,建设施工

  1、控制高层建筑“三线”

  1.1 垂直度的控制

  (1)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直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2)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铅垂仪进行测设定位。用激光铅垂仪首先在首层面层上做好平面控制,选择四个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在浇筑上面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在首层架设激光铅垂仪,准确测出上层控制点,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1.2 轴线的控制

  (1)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1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mm×200mm×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2层及以上施工时,以1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洞,采用激光铅垂仪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板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就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因此还要注意以下几点:a.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b.浇筑混凝土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1.3 标高线的控制

  (1)在每层预控轴线上至少设置四个200mm×200mm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同时辅以多屋标高总和,然后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2)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的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3)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辅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2、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

  2.1 防止柱主筋偏斜位移

  (1)基础及梁内插筋位置不正确是柱主筋偏斜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浇注混凝土前应检查校正插筋位置。基础插筋绑扎应方正,底端定位应牢固,必要时可与底筋焊接。插筋上口用井字形套箍箍紧。主筋外侧绑好混凝土垫块。此外应加强模板刚度。当基础插筋发生位移时,如偏移尺寸在允许范围内,可按1:6斜度调整至设计位置并在该处加密或加粗箍筋补救;如偏移过大,应在基础台阶上钻孔,将锚柱插筋。

  (2)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柱主筋易被梁筋挤歪。另外,柱箍筋绑扎不牢,模板上口移动,浇注混凝土时振捣也往往使柱主筋偏斜。故应当采取预防措施。

  2.2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漏绑

  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情况复杂,当地震荷载反复作用时,核心区混凝土处于剪压复合应力状态,往往造成核心区出现交叉形式裂缝及柱端混凝土压酥剥落,钢筋压屈外鼓。特别是角柱和边柱,由于扭转和偏心等影响,受力更为复杂,比内柱更容易引起震害。当节点核心区出现斜向裂缝时,由于核心区箍筋及纵筋约束,节点仍能承担荷载。因此,节点核心区箍筋绑扎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及安全。但梁柱节点钢筋密集,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给箍筋绑扎带来不便,因此常常出现箍筋漏绑事故,为防止出现以上问题,除加强监督检查外,可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施工顺序:支柱头模板——支梁底模板及—侧模板——绑扎梁钢筋——套核心区箍筋并绑扎——支另一侧梁模板——支现浇板模板——绑扎楼板钢筋——浇注混凝土。

  (2)绑扎钢筋时,先把柱头模板拆下1-2块,在侧面及现浇板下绑扎核心区箍筋。

  (3)用两个开口箍筋拼成一个完整箍筋。

  3、与梁钢筋的位置有关的问题

  (1)梁的受压区及受拉区钢筋往往需按两排摆放,但在穿绑钢筋时,在主梁钢筋插入柱钢筋或次梁钢筋插入主梁筋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矛盾,迫使第二排钢筋与第一排钢筋的净距达到十几厘米甚至第二排筋接近中性轴,从而大大削弱第二排梁筋的受力功能。

  (2)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连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积百分率在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例如绑扎接头对梁、板、墙不应大于25%,对柱不应大于50%。这里无论如何钢筋连接接头部位都是钢筋受荷载及传力方面的薄弱点,因此为了保证结构安全,需限制接头面积百分率。但在工程实践中往往未能达到以上要求。

  (3)钢筋保护层尺寸对于保证构件承载能力及抗裂性能以及防止钢筋在使用过程中锈蚀,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保护层厚度低于规范要求的情况。

  (4)规范要求同一排受力钢筋间距的允许偏差为±10mm,但在实际工程中,偏差往往大于上述规定,甚至两根受力筋拼在一起。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是通过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来实现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对于保证必要的黏结力有重要作用,两根受力筋拼在一起使钢筋和混凝土接触面积大大减少,从而削弱受力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性能。

  形成以上各种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1)结构中钢筋密集,纵横交错,设计人员对钢筋实际位置未深入考虑,往往出现难以解决的矛盾。因此在钢筋安装之前,必须深入研究图纸,请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如何解决矛盾。

  (2)往往钢筋(尤其是箍筋)的弯钩、弯折形状、角度及尺寸以及钢筋平直情况不符合要求,从而加剧了纵横交错钢筋在位置上的矛盾。因此在钢筋绑扎安装之前,必须认真检查钢筋加工质量,并纠正加工偏差。

  (3)钢筋安装操作人员不了解图纸及规范要求或思想上不重视。必须在安装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流,并在安装过程中检查监督。

  4、模板的施工质量

  4.1 模板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结构构件拆模后往往发现柱、梁等构件弯曲,截面扭转、鼓肚、窜角等质量问题,对结构的受力性能及外观质量有明显影响。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模板刚度不够;

  (2)首层结构模板支撑点地基变形(冬季基本冻胀,软弱土受荷下沉等);

  (3)浇注混凝土时使模板受力过分不均,以及振捣时过分受力;

  (4)在正在施工的结构上承受过多堆载。

  在上述原因中,模板的刚度不足是主要原因,因此应事先研究模板设计方案,认真检查支撑点、柱箍、楞木、柱杆、柱箍等的断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当模板面板采用竹胶板时,刚度比组合钢模板差,更应认真对上述要求进行检查。

  4.2 清水混凝土施工时对模板的要求

  近年来,在高层混凝土施工中开始推广清水混凝土,采用清水混凝土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自重;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表面质量,从而提高耐久性;取消抹灰层,从而相应节省人工,缩短工期。为了实现清水混凝土的要求,模板是关键。

  (1)模板面板

  清水混凝土施工时对模板在板的平整度及刚度要求高,常采用以下两种面板。

  1)胶合板

  弹性模量是影响胶合板板面刚度的主要指标。

  2)钢板

  清水混凝土用的钢模板的面板厚度为6-8mm,并配合有强劲的楞木、边框、竖肋等。板面采用企口连接,企口宽40mm,并留有2mm安装或拆模余量。

  (2)板缝密封

  板缝用橡胶条等密封,以防止漏浆。

  (3)特殊部位模板设计

  做好特殊部位模板设计,以保证模板的刚度、严密性及易于拆模。

  5、结束语

  在高层建设施工工程中,所有技术、施工人员,必须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掌握各类规范、规程,对高层建筑施工要求,必须详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认真进行检查,消除各种质量隐患,力求做到施工前有预防,施工中有标准,施工后有保护,有验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施工,梁柱钢筋位置,模板施工质量以及三线控制,从而保证整个高层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46-163。

  [2]赵志缙,高层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