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浅谈城市生态河道的建设_城市建设论文发表

时间:2011年10月17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在城市化进程中,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越发重要,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城市生态河道的建设
刘嵩泽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越发重要,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方法

在过去特别是近几十年,人类通过改变河道系统,以实现生活供水、农田灌溉、水电、防洪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引起了河道本身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引起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巨大变化,包括河道水质变化、蓄水量降低、鱼类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等,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河道的生态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1 河道治理存在问题
传统的城市河道治理片面地强调行洪排涝,往往作为孤立的工程来采取治理措施,却忽略了河流自身的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联系,水泥硬化河道河岸,河道衬砌不仅阻止水的渗漏,破坏地下水的补充,同时,衬砌河道中水流速度加快,也会加快水资源的流失,河道越来越硬化,断面趋于统一,河势越来越顺直,河道已丧失了天然的特性,当河流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拉直河道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和河漫滩的消失,直接破坏了河岸周围原始的生态环境,河道形状单一,河道硬化结构严重,使得河道中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特征消失,河道工程整治多采用硬质护坡,从表面看是一项一劳永逸的事情,但河道“硬质化”,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实质上是影响和损害了河道岸坡土壤植被,直接破坏了河岸植物和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对河道生态环境健康循环发展不利。
2 生态河道建设
生态河道建设是指在确保河岸工程具有泄洪排涝防止河岸侵蚀结构的前提下,以恢复重建河流生态系统及其景观为目的,通过对河道护岸工程的生态设计,采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创造各种生态自然景观,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建设和保持水清、河洁、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环境,把河道打造成城市重要景观亮点。
通过工程技术的应用,发挥河流在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与空间组织方面的潜在优势,达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营造生态化、人性化、美观又实用的滨水景观,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与经济生活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2.1 河道治理的工程措施
治理工程在遵从自然和现状的前提下,依据河道河势现状确定河道主流中心线,避免使用截弯取直、缩窄河道的做法,尽量保持现状河流所特有的、丰富的多样化环境,治理工程应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上游与下游、新堤与旧堤等因素布置堤线,除个别卡口河段扩宽外,其他河段保持河流的原始形态,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相结合,拆除混凝土浇筑的河床,允许河岸和河底出现自然侵蚀、冲刷淤积等现象,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河道形成浅滩、深潭的自然分布,宽宽窄窄、弯弯曲曲的水路自然衔接,采用黏土和原河底的底泥、具有透水性能的卵石、砂土等天然材料对河底进行保护性修复,构成河床。
河段的治理基本依据河道天然地形,随弯就势地布置堤线,仅对局部进行平顺的开挖和回填,保持天然河岸蜿蜒曲折的特点,同截弯取直相比,这样布置有如下优点:
(1)河道行洪断面基本不变,避免了对河道的冲刷。
(2)河道长度不变,不改变河道的自然规律。如果河道缩短,洪峰通过时间就会缩短,可能会造成干、支流洪峰流量的叠加,造成对下游的威胁。
(3)保留蜿蜒的河势,避免出现人工堆砌的大体积堤防,使河流不失原有的特色,而且能与周围的景观工程相结合。
2.2 河道治理的生态措施
2.2.1 绿色生态的护岸
在护岸的设计中,护岸均建成亲水平台、堆石斜坡、自然草皮护坡等生态护岸,尽量采用复式断面的生态护岸,少用和不用刚性的砼或浆砌石护坡,在河岸边坡较缓的地方,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在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
岸坡砌护尽可能用透气、透水、透孔的天然材料,也可以采用上面有大量孔隙可供植物生长并吸取水分,亲水性、透水性强的绿化混凝土,不仅能够保护河岸,发挥防汛护岸的功能,而且对水草生长十分有利,固土能力较强,把护岸由过去的硬性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且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台地以上广泛采用草皮或预制框格砼护坡,同时注意同滨河路的绿化景观带相协调,保持绿色的连续性和层次性,犹如钢筋砼城市中的一片“绿洲”。
2.2.2 鱼巢的设计
考虑到河道内水生动植物的需求,在堤防和岛屿的岸坡预留鱼巢,鱼巢设计最先起源于日本,随后在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的岸坡和堤防设计中迅速得到普及和应用,近年来在我国也开始出现,鱼巢为预制砼块结构,三面开孔,净空尺寸60cm×40cm,底部通过砂卵石层与自然岸坡相连,鱼巢设置在岛屿的背水侧及河道堤防的凸岸,这些部位属于河道淤积部位,水势平稳,光照和养料充足,渗透性强的砂卵石层保证了水分、氧气和养分在岸坡与河水之间的交换和循环,水生植物得以生长,使鱼、虾、螺等可以繁衍生存,同时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
2.3 河道治理的景观措施
滨河公园的设置,使河道景观得以延伸和拓展,滨河公园的设计注重与周围已建广场和河道景观的协调与统一,尽量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硬化,公园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华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在植物的选择上,尽量选用当地适生品种,在空间布局上体现点、线、面相结合,绿草、灌木、乔木高低搭配、交相辉映,并且按不同季节搭配春、夏、秋、冬的植物品种,以及女贞、油松等四季常青的树种,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树木的种植方式依据各景观点的规模和功能各不相同,沿河两岸的垂柳有划分空间,引导视线的作用,采用列植;游乐区、集会区等场地利用树木围合成独立的空间,并可起到隔噪音的作用,休闲区、健身区等场地种植满足遮阳隔音的垂柳、雪松等.要充分运用景观的植物群种结构,利用空间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树种应尽量利用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公园里面有多处景观凉亭,除供游人观景赏韵外,还可避雨、休憩,特别是沿公园边缘设计深入河内的景观长廊,满足了人们亲水的要求,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休闲空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和自然的享受。
河道治理理念在满足河道泄洪排涝基本能力的前提下,着力完善城市河道的生态和景观功能,改善水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绿化生态空间,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蜿蜒灵动、充满生机的河道成为城市美丽的风景线。
参 考 文 献
[1] 王新军,罗继润.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初探[J].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1):120一l26.
[2] 张颂军.浅谈城市河流治理与健康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