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12月27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本文通过对设计师们的作品思考出发,试图探索建筑材质在设计中的地位,以及设计师关于建筑材质的不同的理解与运用。建筑材质成就了每位大师,建筑材质伴随着每位设计师,建筑材质感动着每位观众。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以材质作为它的自然本质,并使观者对其一目了然……这样,我们便能够谈及木建筑风格,砖建筑风格和石建筑风格。
关键词:建筑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材质,意志,艺术,感受,和谐
0 研究背景与方法
0.1 研究意义
往往设计中建筑造型更为被关注的是形体的把握、体量的变化、虚实的对比,这些形式美法则所强调的理念。我们或许可以试图想象一下清水砖墙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试图想象一下毛石贴面的朗香教堂、试图想象一下混凝土浇筑的上海世博会德国馆,也许很多人不敢继续想下去,因为这样或许经典不在。建筑材质成就了每位大师,建筑材质伴随着每位设计师,建筑材质感动着每位观众。建筑也许不只是凝固的语言,它也能柔似水、辣如火,我想这能依靠的便只有材质的魅力。它是建筑的功臣,这点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
0.2既往研究
材质的美学表征:
无论哪种材料,其表面都具备一定的质地、纹理与色彩,这些视觉特征及其表面的形态构成也就是材质。它是建筑界面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界面起着形态构成和性格表达的作用。建筑形象的塑造离不开造型、色彩以及材质等要素,而材质是建筑界面最基本的物质实体,可谓主角,起到其他形式要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视觉和触觉共同作用的效果,尤能给人以深刻入微的知觉体验。
就视觉感受,材质的质地和纹理反映了界面的细部特征,而细部也极大的增强了立面的“耐读性”,丰富了立面的层次和深度,使建筑富有了艺术美感。有些材质可以引起人们的视觉联想,如石头的粗糙传达沧桑与粗犷,木材的年轮富于温馨和柔情。此外,对材质的特性和特殊质地、纹理的利用,可以在形象的塑造中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构筑形象中的视觉显著点;它的巧妙运用也可使环境获得识别性,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引导指示作用。
就触觉感受,不同的材料和质地给人以不同的触感,如大理石通常给人以光滑、坚硬的触感,金属面给人以清凉的触感,而木材给人以温暖、柔和的触感,石头给人以粗糙的触感。这些不同的触感又传达出一定的建筑内涵,如光滑的触感传达着简捷、干净,粗糙的触感传达着朴实、大方。充分挖掘材质的这些潜力并结合建筑的不同要求,对建筑设计向高质量和文化内涵深度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0.3研究方法
1、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由于材料的艺术表现是最为视觉化的一个命题,我们在探讨该命题的时候不能够脱离实际的建筑中的材料表现来空谈。本论文在阐述观点和理论探讨时都紧密结合实际例证,用国内外实际的建筑作品来诊释建筑外表皮材料的表现特征和表现方法。
2、运用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筑的外表皮材料艺术表现有其一般的表现规律和方法,但不同的建筑材料甚至不同的建筑师在材料艺术表现手法中又有其特殊性,在研究中将两者结合让问题阐述得更为丰富和全面。
设计师的感悟: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建筑师在建筑表皮的表达上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也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有的注重表皮本身,重点研究表皮的材料、表达方式;有的着眼点并不在于表皮,但对表皮的处理最终也成为表达其作品建筑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表皮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反映了建筑师们建筑思想的差异。建筑的表皮,赋予表皮鲜明特征的材料,在当今个性化的建筑时代也打上了建筑师隆重的个人印记。
1) 路易斯•康
“……重要的是,你要忠实于你所用的材料,不要胡乱的说:‘行啊,我们有很多材料,我们即可这么用,也可那么用。’这是不对的……如果你忠实于材料,并知道它究竟怎样,你所创造的东西就会是美的。千万别把材料用到次要用途上,不然它就会让别人来忠实得使用它。”
———路易斯•康
路易斯·康曾归纳出一个全面性的建筑理论,即“建筑存在的意志”并且认为作为构筑建筑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也存在意志,这种意志体现在材料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关系上。康在一次谈话中用与砖对话的口吻谈了他处理建材的方式,以“砖爱拱券”为结论形象地阐明材料具有“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子”的意志,得出要了解材料的原则与本质,了解材料能够作什么,并且在设计中对材料的意志给予尊重的启示。
2)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感觉听起来有点太天真。但你是对的,我们对直接的物理和情感的冲击更感兴趣,如音乐的声音和花的香味。我们不寻找我们建筑的含义。建筑不能被像书一样去读,其不像画廊里的画一样含有任何致谢名单、副标题或标签。建筑就是建筑。基于此判断,我们绝对地反具象派。”
———赫尔佐格、德梅隆
在概括自己的建筑思想时赫尔佐格说了两点:“一、不追从任何一个潮流,不会遵循哪一种风格,当然也不会刻意与谁区别;二、随性而成,你看看一棵树的变化,在夏天是那么丰盛,在秋天开始凋零,到冬天就会变成枯枝,不同的时空总是造就不同的情形,所以我的建筑是自然的。”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材料表现中寻求的是一种非理性而注重知觉的表达方式,这也许就是一种对材料本身的关注和尊重。 除此之外,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材料表现思想中加入极强的时代性和艺术性,他们与多位艺术家合作的经历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所传递的时代特征也表达了他对于建筑和其他艺术之间的态度。他们或许是把其他门类的作品和成果直接加入他们颜料的调色盘里,以一种非建筑的形态进行着建筑的表演,这无疑是一种对建筑材料特别是作为视觉相关的表皮材料的扩充和扰动。
3)彼得•卒姆托
“表皮是建筑的结果,是对场地的回应,是材料诗意的表达。”
———彼得•卒姆托
卒姆托总是试图在作品中重新发掘传统材料内在的特性,细致地考虑材料触觉、气味和声学品质,将其与特定的场所、建筑结合在一起,赋予材料以特定的意义。卒姆托坚定的相信,尽管材料本身并不是诗性的,但只要建筑师为它们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情境,材料便能在建筑中展现诗性。
而卒姆托对场地却异乎寻常的重视,很多时候,卒姆托对表皮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都是源于场地。他认为,“每一个新的建筑都闯进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闯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同既存环境产生富有意义的对话”。但卒姆托依然强调新建筑自身的个性,所以在材料的构造方式上,常常有所创新,而这种创新又是基于对传统独特而又深刻的理解。
如在Vals的温泉浴场中,他根据当地传统选择材料,从而使建筑扎根于基地。这座建筑坐落在瑞士山区,力图与山地环境对话并形成新的平衡。卒姆托采用产自同一山体的灰绿色片麻岩以表现建筑与场地的同质和谐。并特别设计了一种构造方式“瓦尔斯复合结构”将片麻岩和混凝土相组合叠砌起来,获得了一种坚硬与柔软并存,光洁与粗重并呈的特殊质感,整个建筑像一个被掏空的巨大石块,插入山体之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结语
材质一向都是建筑语言中最有表现力的词汇,它既像建筑的皮肤又像建筑的衣服,赋予建筑丰富的表情,也完成建筑自身的言说。同时,材质也是建筑语言中最灵活多变的词汇类型,它亦新亦占,可以是行业用语、科技术语,也可以是方言但语,给建筑表达提供了多种途径。在泛视觉化审美占主流、追求图像化视触觉的时代,建筑材质的这种言说变更加外泉,更加直观,包含更多信息。信息时代,人们的求知、求解欲异常膨胀,与时代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当代建筑中的材质附带的信息量加大,更趋表意化。
参考文献:
[1]布朗宁·B·戴维;路易斯·I·康——在建筑的王国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刘青昊. 永恒的追求——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J]. 新建筑1995.2.
[3]王方戟,吴 蔚.瞬间的永恒———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的时尚特征[J].时代建筑,2000(3):32.
[4]杨雪蕾,李佳艺.感受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的建筑创作[J].华中建筑,2007(1):16.
[5]Peter Zumthor,Helene Binnet.Peter Zumthor Works:Buildings and Projects 1979-1997.Las Muller Publishers,1998
[6]Peter Zumthor.Thinking Architecture.Las Muller Publisher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