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职称论文办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时间:2014年10月3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分析,提出大学生要认清形势,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就业观,不断提升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推荐能力、专业竞争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分析,提出大学生要认清形势,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就业观,不断提升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推荐能力、专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职称论文办理,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能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遭受了严重的“创伤”。我国的产品出口量大幅下降,许多外向型企业纷纷减产,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无疑会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和不断裁员。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199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8万,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0万人,加上历年积累的未就业大学生,今年共有700万以上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目前,从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初步统计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学生就业比率有所下降。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外资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调整和压缩校园招聘计划,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今年最冷的“寒冬”。对于环境的骤变,国家、地方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而作为大学生,就应该有所准备和思考,坚定信心,迎接挑战。

  1.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就业观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应从追求白领的就业观转变为先从蓝领干起的就业观,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就是一名素质比较高的普通劳动者,放下架子,适当降低薪酬标准,低姿态进入社会,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寻求发展的机会,实现从“精英学子”向“普通员工”的转变。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获得就业机会是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积极进取才能赢得就业机会,脚踏实地才能干出成绩。在大的就业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条件下,大学生可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有岗位就上,使而在就业过程中积累经验和个人的人力资本,为今后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职业奠定基础。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就业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就业观才是大学生的理智求职观。

  从发展的眼光看,目前,毕业生争先恐后地涌向沿海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而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区少人问津。毕业生选择就业者高达72%以上的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还不如选择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中西部地区,这些地方更缺乏人才、更需要人才。大学生在那里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有更大的展示空间,更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调整心态,施展才华和发展事业。谁先捷足先登,谁就拥有主动权,谁就会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谁就会在竞争激烈中获得就业机会。毕业生对自己应聘的部门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应尽量回避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一些不能直接产生利润容易被裁减的部门。

  2.制定生涯规划,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大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在这里,大学生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走好自己的大学之路,除了社会、学校应尽的责任之外,大学生也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出符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规划和三年目标规划。

  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就必须学会未雨绸缪,提早做好就业准备,千万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充分的择业准备是成功就业的前提。大学生要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政策,重点关注有何优惠政策,有何限制,各地人才供需状况总量和结构,行业特点及发展前景,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及用人机制等。对于这些,大学生都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知识宽、双学历、多证书的人才;技能精湛的“应用型”人才:能写、能做、能言;自立自强的“创业型”人才:不畏失败、勇于开拓。大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还要有拓宽与专业知识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更新职业信息,加强知识储备,尽量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同时,大学生还应到社会中去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性格、人生态度等的塑造。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专业技能是重要的,但大学生其他的内涵元素,如: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创业精神等对大学生人生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合作。以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操守、敬业精神为代表个人态度素养是大学生成功的关键,以敢啃硬骨头、勇于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技能素养是专业能力的基石。同时大学生还必须优化自己的展示能力,把自己所拥有的专业能力和资本信息通过各种方式有效传递给市场,让市场接受自己,彰显自己的价值,不断提升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推荐能力、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济.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05.3.

  [2]马莉.金融危机环境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8.11.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2009.3.

  [4]莫荣.2003-2004年中国就业报告[R].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20.

  [5]唐玲.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6):71-73.

  [6]刘志侃.实现高校德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究.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