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11月1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介绍了大白菜闲置日光温室储藏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大棚准备、大白菜准备、大白菜入棚、入棚后管理、包装及上市等内容,以供大白菜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大白菜,日光温室,储藏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秋季集中购买大白菜量逐年下降,到冬季随吃随买,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就要求广大菜农须加强大白菜采后储藏[1-4]工作,做到分批上市。而传统的储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需求,近几年来,尝试着利用日光温室冬季储藏大白菜取得了成功。
1品种选择
用于储藏的大白菜应选择抗病、商品性好、耐储运、产量高的品种。最好是绿帮品种、新三号(北京蔬菜研究中心)、大连水师营91-12等。
2大棚准备
一般可用冬春茬蔬菜生产或育苗用的温室,经改造即可用来储藏白菜。最好是无支柱棚,后墙有通风孔,设有排风扇,半地下式温室(即棚内地面低于外界地平面40~50 cm)。一般于入菜前10~15 d扣棚,扣棚时,前底脚留1条30~50 cm高的风带。棚膜选择无滴膜,塑料封严后,加盖草苫子,草苫子上边也固定于后坡上,防止大风揭开,下边距地脚1.0~1.5 m处,横拉1条铁丝(8#)或尼绒绳(粗1 cm左右),与草苫子间用细绳固定,防止草苫被风揭开,还可以在放风时将苫子底边揭开,固定于这条绳上。入棚前,底脚风带和后边风口均打开通风,以利于降低棚温。地面上先撒1层生石灰,然后用钉耙耧平,使土壤与石灰混合进行消毒、杀菌。
3大白菜准备
一般霜降后7~10 d视天气情况采收。收获后的白菜放在垄台上,根向太阳,晾晒1~2 d,使外叶略变软,提高抗寒能力和库容量。经晾晒的大白菜运至窖旁,摘除黄帮烂叶,不要清理过度,不黄不烂的叶片要尽量保留,以护叶球;同时进行分级挑选,整理结束气温尚高,应将晒好的菜在窖外进行预贮。方法是:将大白菜的根朝里,叶朝外,堆码成不超过1 m高的空心垛,以后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及时入棚。在收菜前2~7 d用20~50 mg/kg的2,4-D水溶液田间喷洒,或在收后于窖外或窖内喷洒或浸根,以抑制脱帮。
4大白菜入棚
一般在立冬至小雪,寒流即将到来前抓紧时间入棚。菜要码成1.0~1.5 m高的长条垛,南北延长,2棵菜宽,2棵菜根相对排列,以利于通风降温排湿。每垛间留35 cm宽小道。菜垛上方留80 cm以上空间。南北分别留1.0 m和1.2 m过道,东西分别留1.5 m空地。
5入棚后管理
大白菜性喜冷凉湿润,其贮藏适温为(0±0.5) ℃。白菜含水量高,保护组织不完善,极易蒸发水分而萎蔫。因此,大白菜应贮藏在相对湿度为95%~98%的高湿条件下。贮藏初期通风量大,棚内有时湿度不足,可以在地面喷水,或挂湿布下端浸入水盆中;严寒季节又觉湿度太高,应每天在外界温度较高时适当加大放风量。
5.1前期管理
此期为入棚至大雪,气温较高,大白菜呼吸呈旺盛状态,易导致棚温升高,要注意通风降温、翻倒、除烂叶。保持棚内温度0 ℃左右为宜,利用夜间通风降温,一般要从18∶00—19∶00放风直至24∶00左右。如棚温高,下降不快,可开排风扇放风,注意防强北风或西北风侵袭;同时要勤翻白菜,一般要连倒2~3次。倒菜人要戴手套,以减少人的体温对菜的影响。倒菜时要快、轻,不伤或不摘菜叶,做到散热降温不损伤菜。有烂叶需摘除时,可用竹刀削除,不用铁器刀。摘下或脱掉的叶一并带出窖外,以防影响窖内白菜贮藏。
5.2中期管理
此期为从大雪至立春,为最寒冷阶段,外界气温明显降低,棚内温度也随之降低,最易发生冻害,此期防冻害为重点。窖内温度变化较稳定,白菜自身呼吸强度较低,可根据窖温情况采取勤放风来调节。放风时间在白天外界气温较高时,以棚内白菜不受冻为原则。必要时,可以用五彩布或防水纸被,在大白菜上覆盖1层,白天外界气温较高,太阳光充足时,揭开草苫子至2/3处,可达到升温目的。这一阶段翻倒白菜的次数要少,一般15~30 d倒1次,做法和注意事项同前期。
5.3后期管理
此期处立春之后,外界气温逐渐回升,棚内温度也相应上升,白菜自身呼吸加强。除预防冻害外更应防伤热,以控制温度为重点。利用夜间和早晚两头多放风,防止外界热气流进入棚内和阳光射入。增加倒菜次数,快倒细摘,此时窖内贮量因已部分上市及损耗而减少,可降低菜垛高度。
6包装及上市
储藏的大白菜上市前先摘除黄帮烂叶,分级挑选,然后装入塑料袋或编织袋,一般20~25 kg/袋。分批上市分批包装,尽量不要因上市而引起棚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运输和上市过程中,应避免大白菜受冻或过热。
7参考文献
[1] 张国锋.大白菜储藏保鲜技术[J].河北农业,2005(1):24.
[2] 薛志勇.大白菜储藏技术[J].现代农业,2002(10):18.
[3] 钟华.大白菜的储藏[J].河北农业,2005(11):36.
[4] 王甲初.大白菜简易储藏保鲜试验[J].长江蔬菜,1988(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