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11月26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也随着蓬勃发展,路桥工程越来越多,路桥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为我国交通道路桥梁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结合路桥工程施工实践经验,对路桥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师论文题目,混凝土,施工工艺,体外预应力,路桥过渡段
交通是经济发展大动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撑,交通道路桥梁建设是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道路桥梁所承载的车辆交通荷载越来越重,人们对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就路桥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以及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进行探析,以不断提升路桥施工技术水平,助推我国交通道路建设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1.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如今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多数使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施工,为了使泵送混凝士的效率更佳,相关人员要确保施工现场的运输工具准备到位,泵送混凝土可以一次做好混凝土的水平和垂直运输,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混凝土运输法。混凝土泵根据不同的驱动方式分为挤压泵和活塞泵两种类别,活塞泵在我国建筑施工单位使用较为普遍。如果施工方对输送要求较高,可以使用接力泵来输送混凝土。为了让施工效果更佳,应结合使用混凝土泵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让混凝土搅拌车随时为混凝土搅拌站做好供应准备,保证混凝土泵不间断的工作,防止管道出现堵塞。在布置管道运输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要少用锥形管,尽量减少接头以及拐弯。事先润滑运输管道内壁,以减少泵送混凝土时管道产生的阻力。在进行泵送混凝土时,为了避免受料斗吸入空气造成堵塞,要保持受料斗处于充满的状态,泵送运输结束之后,切记及时清洗泵体以及管道。
2.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在进行混凝士的灌注时,若采用竖立导管,那么相关人员要严格监督导管的质量。导管要有光滑的内壁,以20~30cm为内经,为避免碰挂钢筋骨架,底节管下端不能有法兰盘;漏斗底至孔口的距离要比一节中间节管的长度长;若采用砍球法灌注混凝土,则要事先进行球塞通过实验。
使用导管法进行混凝土的水下灌注工作时,为了避免管道堵塞,首批混凝土的准备量以及自身的流动性能要得到保障。保证让首批混凝土使导管的埋深度超过1、Om,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时,各组施工人员及器械要协调到位,看准砍球、开料门的时机。
3.桩基施工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在路桥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尤为广泛,桩基和基础的护壁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要相同,在进行桩基的建设时,要注意使护壁高于地面半米左右,桩基护壁的防水措施也要做到位。在浇筑的准备期间,要事先检查混凝土的用料,确定配比率。水下浇筑的混凝土容易产生坍塌,对这一问题施工方要加强处理措施,人工挖孔混凝土的施工强度要得到保障,根据工程规定制定混凝土,确保工程质量。在整个工程施工阶段中,桩基基础的混凝土灌注工程尤为重要。在施工前做好充分准备,检查底部是否存在渗水和沉渣,如若发现,要及时处理。在水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处理孔底部的积水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相关人员可采取吸水法将积水用吸附性较强毛毡或海绵吸出。施工前,混凝土要进过充分的振捣,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工作时,施工人员要仔细认真的实施灌注,不可懈怠。水下的灌注工作较为困难,一般的施工工具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此时可以使用钻孔桩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二.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1.体外预应力加固原理
体外预应力是后张无粘结预应力体系的分支之一。体外预应力就是把预应力索放在梁的主体结构之外,只通过两端能锚固以及梁中的转向装置与梁体相连。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筋布置在主体结构之外,固体外预应力索通常为由多根钢绞线组合成的集中钢索,故也称为体外预应力索。体外预应力加固通常是在梁底或梁侧下部增设预应力加劲钢丝索或预应力粗钢筋补强并分别锚固在梁的两端,通过设置一定的联结构件使预应力拉杆(钢丝索或粗钢筋)与梁体构成一个桁架体系,成一次超静定结构。在体外对桥梁上部结构施加预应力,以预应力产生的反弯矩部分抵消外荷载产生的内力,从而达到卸载的作用,提高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对于钢筋混凝土路桥,可考虑采用体外预应力进行加固,该法具有加固、卸荷、改变结构内力的三重功效。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组成主要包括:体外预应力索、管道和灌浆材料,体外预应力索的锚固系统,体外预应力索的转向装置。
2.预应力筋的安装和张拉
在安装预应力筋前,首先要检查各种锚具是否能正常工作,特别是粗钢筋的螺杆和螺母的匹配情况,逐个试拧,均应达到每个丝头在不加力的情况下,以手拧动就可将螺母拧至全程。对于水平筋和斜筋分别采用两根粗钢筋或斜杆为型钢的情况,首先将斜筋与水平滑块固定在一起,并将斜筋的上锚固点固定。用临时支架将滑块定位在其垫板的位置上,然后再穿入水平筋。穿筋时应保证水平筋的两端均有相等的丝头长度,检查滑块位置并预留滑移量。为了防止在张拉锚固时拧紧螺母困难,上紧两水平筋的螺母,同时应保证水平筋的中心与滑块锚孔的对中。
而横向收紧水平筋产生预应力的体系,则首先按斜筋的斜度要求将斜杆焊接在梁端的U型锚固板上,采用夹杆焊将水平筋焊在斜筋上。每隔2-2.5m用木块将水平拉杆垫起,然后安装锁紧装置,以减少垂度。以各张拉,先安放弯起点处的立柱,再按设计位置安装撑棍和收紧器。
就张拉位置而言,体外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法可分为沿斜筋方向在梁顶张拉和沿水平筋方向在梁底张拉。一般来说,由于张拉设备及操作人员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梁同时张拉,但对于同
一根梁的两侧预应力筋应尽量做到同步张拉,以保证梁两侧的钢筋具有相等或相近的预应力状态。
三.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
1.设置桥头搭板
为了防止桥头跳车而采用桥头搭板是目前针对于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现象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处治方法。为了达到消除沉降差的目的,避免产生行车的不舒适感,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桥台搭板长度为足以保持其坡度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六以下,且能承受全部行车荷载的搭板。
2.台后填筑
桥梁两端路堤沉降由地基、路基、路面三部分压缩变形组成。其中,地基的压缩变形由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引起,填料的压缩、固结、次固结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对于面层,若搭板上和桥面上的面层结构和厚度相同。则不会产生沉降差。因此,搭板上和桥面上应采用相同的面层结构和厚度。车辆荷载的作用的影响深度一般2m左右,因此一般搭板下的加强层不超过2m。
3.加强路堤填料的选择
实施台背路堤填筑之前,要有目的地选择施工路段的填料,对要采用的各种土壤作对比试验,其试验项目包括:不同土壤在相同压实机具下达到同等压实度时的压实变数和松铺厚度的关系,从试验结果比较各种土壤的技术指标,选出最适宜的土壤作为填料:土壤的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实施筛分和击实试;从经济角度考虑,以就地取材为主。就地取材不仅经济而且取材方便、不误工。
综上所述,施工技术是关系着路桥工程质显、安全、效益的关键因素。施工技术的选用得当,能够直接提升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促使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能够增强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在进行路桥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做好相关施工技术的选择,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以促使路桥工程建设实现稳健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锋.路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工程应用[J]福建建筑2006(2)
[2]房春鹏.浅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
[3]吴澄清.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