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医药杂志咨询邮箱中成药的分类方法

时间:2014年12月1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综合分析中成药的各种分类方法及对其优缺点的个人评价,并通过优缺点的对比,以及对各种分类方法的思考、凝练探讨了一种新的混合分类中成药方法。

  【摘要】综合分析中成药的各种分类方法及对其优缺点的个人评价,并通过优缺点的对比,以及对各种分类方法的思考、凝练探讨了一种新的混合分类中成药方法。

  【关键词】医药杂志咨询邮箱,中成药,分类,方法,思考

  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以药材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和工艺制成一定剂型,供医生处方或患者购用的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等。目前我国的中成药品种繁多,而且随着市场要求的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种类的中成药处在开发中,这样如何科学合理的分类中成药就成为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中成药源于方剂,故其分类方法大部分也都在沿用方剂的分类法,从有方剂之始,大抵有按组成分类、按功效分类、按病证分类、按剂型分类、按笔画分类[1,2]、按给药途径分类等方法,不论如何,现有中成药各种分类方法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优势与不足。

  1 按组成分类法

  按组成分类法主要根据中成药处方中组成单位的性质、数量等特点来分类的。此法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即“大、小、缓、急、奇、偶、复”,后人将“复”易为“重”,并正式把它定名为“七方”,但迄今未找到按此分类的医书,严格来说“七方”也只是制方之说。确切以组成分类的书籍要推明代施沛的《祖剂》,其“首冠素灵二方,次载伊尹汤液一方以为宗,而后悉以仲景之方为祖,其《局方》二陈,四物、四君子等汤以类附焉”。现代使用此法分类者较少见,故不再赘述。

  2 按功效分类法

  按功效分类法主要是根据中成药整个组方的功效特点进行分类的。该法始于北齐徐之才的“十剂”,其后张景岳的“旧八阵”及程钟龄《医学心悟》中的“新八法”皆为功效分类法的代表,至汪昂的《医方集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功效分类法,他将药物分为22剂。20世纪90年代初的《实用中成药》按功效分类将中成药分为18类。2002版《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又将药物按功效分为22类。

  由此可见,按功效分类中成药法方兴未艾,其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这种方法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其次概念比较清楚,便于教学和临床;再次基于西药多以功效分类的特点,也使其便于与西药接轨。但与此同时,种类众多的中成药也因其功效的多样性而存在药物不便归类的问题,如传统著名中成药适合按中成药功用分类没有问题,可也有许多中成药不适合按中成药功用分类,特别是许多名优新中成药不适合按此种方法分类。

  3 按病证分类法

  以病(西医)证分类中成药,是以病证分类方剂的沿用,也可能是最古老的方剂分类方法了。此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在其之后,汉代《伤寒杂病论》、唐代《外台秘要》、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普济方》直至清代《张氏医通》等皆沿袭此法。其中我国第一部中成药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中成药分为:治诸风、治伤寒、治一切气、治痰饮、治诸虚和治痼冷、治积热和治泻痢、治眼目疾、治咽喉口齿和治杂病、治疮肿伤折、治妇人诸疾、治小儿诸疾等10类为应用此法的最具代表性一部书籍。直至今日病证分类法仍被广泛使用如国家药监局组织编写的《国家中成药医学分类标准汇编》。

  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首先是便于临床以病索药;其次有利于现代中药新药开发的方向选择, 通过对中成药的病证分类,方便了解不同病种的药品开发太过与不足,便于国家药监局指导新药研发,从而避免盲目开发与重复开发。但是这种分类法也存在着问题:首先由于“病”与“证”的差异,此种分类法使中成药的使用范围可能缩小,不利于中成药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证的不确定性与中成药功效的多样性,使“证”与“药”很难对应,会出现一药多证的现象;其次中医病名的滞后性削弱了病证分类法的实用性,一些原有的中医传统病名,如天行赤眼、喉喑、胞肿等,有时连一些临床医生也不一定知道为何病,就更不要说患者了;再次现代开发的新药多以复合证型为主,这也造成原有的单一证型无法涵盖的问题。

  4 按剂型分类法

  按剂型分类法多为一些中药成药制剂手册所采用, 如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主编的《中药成药制剂手册》就是按丸、散、膏、丹、酒、露、茶、锭、其他等将中成药分为10类。

  这种分类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突出中成药剂型特点,清楚反映我国中成药剂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益于中药制剂现代化。其不足之处在于其使用的局限性, 一般必须配合其他分类法以补其不足。

  5 按笔画分类法

  中成药的笔画分类法是受国外药典英文字母分类法的启发而产生, 如《中国药典》就是以笔画来分类中成药的。

  该方法简单清晰,没有功能或病症分类方法的归类交叉问题,方便使用,利于检索。但也存在着专业性较差,不能反映功能相近中成药之间的联系的问题。

  6 按给药途径分类法

  传统中成药的给药途径主要以口服为主,所以口服给药途径占绝对优势。现代开发中成药新品种,还考虑了其它的给药途径及其相关剂型,如鼻腔给药、透皮给药、口腔给药、穴位给药、静脉滴注等。虽然至今还未见有书籍按此类方法分类,但是考虑此法能方便人们了解中成药的丰富品种,适应广大患者对中成药多层次及多样化的需求,满足医药市场供应的优点,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分类方法。

  7 讨论

  常见中成药基本的分类方法,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但都不能科学合理分类中成药,如果说哪种分类方法更好,或者要作出比较,笔者认为基本不具可比性了,至于应用时要选择哪种分类方法,笔者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到以下两点问题:首先明确应用不同分类方法的目的:是与西药相对照、以病索药、了解剂型现状还是只是注重检索功能;其次不得不提应用不同分类方法面对的读者群问题,临床医生、普通群众还是不懂医的相关工作人员。

  综上所述,在中成药分类问题上,为了贴近市场、贴近临床,方便医患双方,方便中西医临床工作者与具有一定医药知识的普通读者方便地选用中成药,笔者给中成药分类的建议是:综合各个优点混合分类法,即将中成药以科系为纲,以病证为目的方式进行分类,具体如:将科分为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再将内科按脏腑辨证分为心系、肺系、肝系、脾系、肾系、气血津液、经络肢体及其他等。外科即按传统分类为疮疡、皮肤病、肛门直肠疾病、乳房疾病等,其次类推;最后为各系统的疾病名称,为解决病名落后于临床的问题, 可以引进西医病名作为扩展,这样不但扩大了中医体系的结构,还增强了其活力,像中医之消渴扩展为糖尿病,这样或许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如果再在后附之笔画分类法予以补充,整个分类体系看上去就会比较完善。总之应依据研究中成药目的和需求不同来选适宜的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文博,薛东升,齐俊英.论中成药的分类[J].中成药,2007,29(6):2.

  [2]王 停,荆 鲁,高学敏.中成药分类方法的现状与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