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12月1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科学知识社会学(简称SSK)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些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作为一门富有生命力的新学科,它的诞生直接受益于库恩哲学,库恩哲学中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历史主义方法论对科学知识社会学整体架构有着深远的影响。SSK的核心主张强纲领理论,更是深受库恩范式理论的启发。
【关键词】社科官网在线投稿,库恩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
20世纪60年代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直被认为是性质、本体论和方法论迥异的两类学科。只有以数学、物理学理论为典范的自然科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社会学和心理学只能为错误的、不合理的知识分析原因。在逻辑经验主义的这种知识观的熏陶下,默顿开创的科学社会学只把研究工作限制在科学体制化的框架内。
然而,随着20世纪科学的发展,表明了科学虽然有一套建构和评价知识的可靠标准和信念,但并不能证明科学知识为真。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的论点对经验事实的检验标准提出了质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某些非逻辑因素在理论选择中起作用。奎因的整体论观点对逻辑规则的无误论和理论与证据的确定性关系提出了挑战。奎因在《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一文中指出,理论的评价单元应该是整个科学,科学理论是作为一个整体面对感觉经验的法庭的:科学家取舍理论时,经验证据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因为“在任何情况下任何陈述都能够被确定是真的,如果我们在系统的其他部分作出足够剧烈的调整的话,”“既然经验证据在理论评价中不起决定作用,那么,影响科学家取舍自然信念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科学知识社会学就是从科学哲学的争论中,从打破传统科学哲学中科学知识的实证主义标准观点而产生的。
1. SSK的理论源头分析:范式理论
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们一般认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库恩的范式理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M·马尔凯在其197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库恩与科学社会学》的论文中,明确地说明了库恩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说:“当库恩的著作首次发表的时候,许多社会学家认为这好像是对他们学科的科学惯例的观点发起了引人注目的挑战。”库恩同样也在1979年出版的《必要的张力》一书序言中指出他的理论“会为那些想探索外部影响以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显现出来的人们提供某种初步工具。”"’ 1982年巴恩斯又专门写了一本书来论述库恩与科学知识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书名是《库恩与社会科学》。可见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们和库恩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了库恩哲学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影响。
1.1相对主义认识论前提
“范式”一词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每一种科学均在某一时间内具有一个固定的、自身不再被问题化、不再受到质疑的基本看法,即范式。“范式决定着我们的着眼点,决定着哪些问题允许被提出,同时决定着如何回答所提出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库恩通过科学史的研究发现,科学并非是自然界的纯客观反映,不过是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科学共同心理上的信念。每一个解释,甚至每一研究总是在这一范式指导下的解释与研究。
科学理论的取舍是两个不可通约的范式的更替,决定于理论更替的因素可能来自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价值标准、科学家的个性、还有美学原则(如逻辑简单性)和实用主义原则等。“两个不同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的”。范式的更替,不是认识的深化,而是心理上的信念的变化。因此,科学进步的解释“必定是心理学的或社会学的。”库恩主要考察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理论选择的影响,这样,非理性因素就在科学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库恩哲学作为认识论前提,科学知识将不再具有认识论上的独特地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科学知识社会学把自己的主要任务规定为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的分析。
1.2历史主义方法论指导
正是库恩范式理论的这一理论转换,凸显了科学的历史与境性,将科学看作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一种可以历史地描述的经验事实。而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都相信存在一种超历史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论原则,因而把科学哲学与科学史割裂开来。库恩则坚持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正如他本人所言:“我的观点一直是这样的:在任何时候,自然科学家都要基于一系列概念,当代研究者从他们最近的先辈那里继承的也是这些概念。这些概念是历史的产物,包含在文化中。当代的研究者通过训练,并且只有通过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用来理解其他思维模式的解释学方法,才能进入这种文化。有时我叫它为特定阶段的解释学基础。……它与我曾称的范式很相似。”正是在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启发下,科学知识社会学特别重视对历史上的科学和当代科学的动态生产过程作社会学的考察。
2. SSK对库恩哲学的发展
2.1范式理论的激进解读一强纲领的诞生
强纲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提出的较为系统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是对库恩范式理论的激进解读。强纲领把“知识”界定为:任何被集体地接受的信念系统。这样,知识便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科学知识,而且包括其他时代和其他文化中的神话、魔法、宗教等各种信念系统。科学知识与其他信念系统具有同等地位,因而也应该与其他知识体系一样接受社会学方法的研究。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主要工作是努力去证明,科学知识,甚至是最深奥的数学也可以被理解为社会的建构物。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发言人布鲁尔在其著名的《知识及其社会意象》一书中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制定了一个“强纲领”:“所有科学知识,不论自然科学知识还是数学知识,都可以用社会学的方法分析。”布鲁尔将上述主张归纳为四条原则:第一,因果关系的原则。第二,公正的原则。第三,对称的原则。第四,自反的原则。其中,因果关系的原则是强纲领的核心原则。它的具体内容是:“关于产生信念和知识状态的条件是因果性的,当然,还有非社会类型的原因和社会性的原因共同对信念的产生发挥作用。”这四条原则被称之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的定义。
强纲领批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观,认为方法论原则绝不可能捕获实际上各异的科学实践,一个理论的真理性的确定,常常是在它被选择并运用于实践之后,在因果说明中逐渐反映出来的。而个人的心理体验是在一定的假设、准则、目标和意义的框架内产生的,社会给个人的心智提供了这种框架,并且提供了坚持和加强这些因素的条件。因此,社会因素是知识的理论成分,是真理必不可少的成分。强纲领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知识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产品的特点,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特点,引导人们重新审视科学在整个文化框架中的地位。
2.2相对主义的彻底化
库恩模糊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否认真理是对自然界的真实陈述。而认为当理论能支持对经验的检验时,就是真的;当理论不能支持对经验的检验时,就是假的。库恩还认为不存在客观的中性观察,认为观察都是渗透理论的。然而,库恩主观上拒绝承认自己是相对主义者,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被称为“相对主义者”,是因为对相对主义不同的理解。”科学知识社会学却从不隐瞒自己的相对主义特征,公然承认自己是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者。巴恩斯和布鲁尔说:“相对主义绝对不是对科学的一种威胁,恰恰相反,它是这种理解所需要的。……正是那些反对相对主义者,那些认为某种形式的知识理所当然地具有特殊地位的人,他们才对知识和认识科学理解构成了真正的威胁。”
库恩的“范式”理论否认科学理论的连续性和可比性,但是在他的思想中仍保留了理性主义的规范的思想。库恩虽然把非理性思想引入了科学发展观中,但他坚持科学进步的观念。此外,库恩认为虽然社会因素影响范式的选择,但主张这种影响是有限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则认为理论没有绝对的真或假,所有理论都是相对的,由社会决定的;理论(包括自然理论和社会理论)的真随部落、社会群体或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理论的选择不存在可遵循的标准。所以,知识社会学只研究信念的可信性,信念的真实性不可能有什么实质的意义。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观点与进步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知识的真是相对的。可见,科学知识社会学将库恩哲学中的非理性思想、进行了激烈的解读,将相对主义思想走向了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