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12月2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实用骨科杂志骨穿的相关知识 推荐本站特色刊物: 《实用骨科杂志》读者对象适合群体:临床骨科医生,骨科科研、教学人员,影像诊断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制药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医师、科研工程技术人员。
【摘要】目的:骨髓取材成功,为诊断打好基础。 方法;穿刺部位、进针角度、深度恰当。 结论;骨髓穿刺术是血液病诊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每个血液医生及研究人员必须熟练正确掌握的基本功;骨髓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实用骨科杂志,骨髓穿刺,混血,干抽,处理方法
骨髓穿刺对血液病的诊断及研究工作皆具有重要意义;但抽取量的多寡和取材是否成功则直接影响诊断结果。
1资料与常见问题
1.1资料:收集白山矿业集团总医院1980年3月10日-2010年4月18日共4012例骨穿病例;取材不满意的达1002例,近1/4;数目之大,无疑将会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影响。下面我们对其中几种情况祥加讨论和分析。
1.2常见问题
(1)混血:主要原因是抽取量过多;Fedem和Belin应用32P红细胞标记的方法,观查到在抽取0.1-0.2毫升骨髓时,周围血混入可达47%-61%[Blood 6;160.1942];如果抽取量超过0.3毫升,将不会真实地反映骨髓的增生情况。其次因有时穿刺针的斜面部分在髓腔内,部分在骨质中,或内斜坡面紧贴骨壁,借负压抽出的骨髓液中会含较多血液;此外穿刺时间过长,同一部位反复进针,反复注射麻药,也可使抽取的髓液被稀释。
(2)标本凝集或短时间凝集:穿刺时多次抽取针心,反复进针挤破血小板,激活凝血因子,引起一系列凝血反应;这种情况是因为注射器漏气,或抽取时负压不够,针内本已有部分髓液,误认为针未在髓腔内所致。
(3)干抽: 除部分骨髓纤维化、白血病[尤以原始细胞增生时,相互粘着的细胞不易分开]外,应考虑穿刺部位不当,此外针心未扣紧、针尖被骨质填塞、针虽在髓腔内,亦可出现“干抽”现象。
2处理方法
(1)混血:如抽取量过多,可用注射器将玻片上的骨髓液上清吸出或倾斜玻片用棉球吸掉上清液留取含骨髓小粒的髓液迅速制片。
(2)标本短时间凝集:穿刺前应仔细检查注射器是否漏气或含水,以免抽取时负压不够或因注射器含水而造成溶血;其次制片应迅速。
(3)干抽:如确认穿刺针在髓腔内,可旋转针柄或将针轻轻上提即可抽取髓液;如反复抽取无效时,可带一定负压将注射器连同穿刺针一同拔出,有时针尖及针内的髓液已足够制片诊断之用。
3讨论
骨髓穿刺术是血液病诊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每个血液医生及研究人员必须正确、熟练掌握的基本功。由于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特归纳以下几点供参考:
(1)穿刺部位、进针角度、深度恰当;
(2)髓液抽取量限于0.3毫升之内;
(3)同一部位不宜反复进针,[如反复三次未抽出髓液,可考虑更换另一部位];
(4)抽取时负压适宜,切忌过大过小。
参考文献
[1]王风计.骨髓取材标准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4.3.177.1983
[2]杨秋华.骨髓取材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7,第18卷 增刊ISSN1006-3730/CN51-1298 P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