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中医辨治口疮

时间:2015年01月16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中医辨治口疮 推荐本站高人气刊物: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快速发论文 是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技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深受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并获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中医辨治口疮 推荐本站高人气刊物: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快速发论文 是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技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深受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并获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等殊荣。

  【摘要】口疮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临床上主要分虚实两大类,实证有风热犯肺、湿热相搏;心脾积热、复感邪毒;肝经郁热、伤脾生湿;肝气郁结、冲任失调。虚证有脾肾虚弱、清阳不升;真阴亏耗、虚火浮越。

  【关键词】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口疮,辨证分型,治验方剂

  口疮又叫口腔溃疡,是指口腔内部肌膜包括唇、舌、颊、上腭及齿龈等处粘膜出现黄色或灰白色、表浅的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大小不一,呈圆形或卵圆形,溃疡周边规则,疼痛或饮食刺激时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可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口疮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有“民病口疮”的记录。口疮在《内经》中又称为“口糜”、“口疡”。后世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又有“口疳”、“口舌生疮”、“口中疳疮”、“口破”、“口内糜腐”等之称。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把本病分为虚实二种。实证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或嗜饮醇酒,以致心脾积热,热盛化火,循经上攻于口而发。如《幼幼集成》指出“口疮者,满口赤烂,此因胎禀本厚,养育过温,心脾积热,熏蒸于上,以成口疮。”《圣济总录》同时指出:“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盖口属脾,舌属心,心者火,脾者土,心火积热,传之脾土,二脏俱蓄热毒,不得发散,攻冲上焦,故令口舌之间生疮肿痛。”虚证者多因素体阴虚或劳伤过度,亏耗真阴,伤及心肾,阴液不足,虚火旺盛,上炎口腔而发病。《寿世保元·口舌》曰:“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也有因禀赋阳虚,或久病、过用寒凉之品,耗伤阳气,温化失调,津液停滞,寒湿困于口腔,肌膜溃烂而成疮。《景岳全书》指出:“凡口疮六脉虚弱,或久用寒凉不效者,必系无根之火……。”舌为五脏经络所系,不但心、脾可致口疮,肺、肾、肝等脏器也可以引起口疮。正如《医贯》指出:“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进一步阐明了口疮的病因病机为实热、虚寒、阴火三大机制,指出了各经络是有机联系,相互影响而产生口疮,对口疮的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就笔者在临床上对口疮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介绍如下:

  1 风热犯肺、湿热相搏

  外感风热之邪,上犯于肺,肺失肃降,内有脾湿伏藏,湿热相搏,郁结上腾而成口疮。本型常见病者口唇、颊内、牙龈先呈现鲜红,随即发生圆形直径约2mm的水泡,泡膜甚薄,迅速破裂后即成溃疡,有时可涉及舌和软腭。由于局部疼痛剧烈,病者烦躁、饮食困难、发热、流涎、舌质略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清热宣肺化湿为主。方用黄芩15g、公英30g、连翘15g、大青叶10g、胡连6g、苍术12g、栀子12g、五倍子6g。

  2 心脾积热、复感邪毒

  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过食肥腻、烟酒、烧烤、辛辣之品而形成心脾积热,热邪循经上行,复感邪毒,两邪合并,熏蒸口腔而致疮。证见初起口腔黏膜红晕水肿,不久即出现大小不等溃疡,溃疡常发生在舌、颊、唇内侧及上腭等处,有时可扩展到唇口外、口角及咽喉。溃疡散在或连成较大一片,周边规则,溃疡表面可形成白色假膜。溃疡较深,假膜可呈灰色或略带黄色,溃疡灼痛难忍,特别是扩展到咽喉时更甚。病者伴有口臭、流涎粘稠、发热较高,大便干结、小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为口疮之重症。治以泻心清脾为主。方用黄连15g、黄芩15g、栀子12g、莲心15g、大青叶10g、焦三仙45g、枳实12g、五倍子6g、元明粉9g分冲。

  3 肝经郁热、伤脾生湿

  忧思恼怒过度,肝气郁结,郁而化热,横逆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阻中阳,久而湿热内蕴,熏发口舌而致口疮。证见舌缘或两颊有散在溃疡面,溃疡周围充血,边界清楚,溃疡较深,表面有灰黄色假膜,灼痛、时有口臭。病者多伴有失眠、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作痛、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化湿为主。方用胆草12g、胡连9g、栀子12g、柴胡12g、郁金12g、 苍术15g、元胡12g、五倍子6g。

  4 肝气郁结、冲任失调

  妇女患口疮病例较多。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疏泄无权,冲任失调,气郁化热,每随经前循肝经上冲,熏灼口腔黏膜而成口疮。溃疡面好发于舌底、下唇内及两颊下部,溃疡面大小不等,基底黄白色,周边红晕,局部疼痛,常常与月经周期有关,临床上常伴有精神抑郁或烦躁,口干苦,两胁及乳房、少腹隐隐发胀或疼痛,月经不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治以疏肝清热、调理冲任为主。方用柴胡12g、郁金12g、川楝子12g、胆草9g、香附6g、丹皮12g、当归12g、栀子12g。

  临床上首先应辨清虚实,此外,无论虚证实证,在内服汤药的同时,局部可酌情用锡类散、口腔溃疡散、西瓜霜等药外用,内外同治,使口疮早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