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在线发表方式透析创价活动中的代价问题

时间:2015年01月2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 从哲学的角度看,代价是人在创价活动中所丧失的各种价值的统称。它不仅包括经济学 意义上的成本付出,而且包括非成本的价值付出,其主要表现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其 他价值而选择了可能带来的价值损失,包括人们在价值活动过程中的消极后果。作

  〔摘要〕 从哲学的角度看,代价是人在创价活动中所丧失的各种价值的统称。它不仅包括经济学 意义上的成本付出,而且包括非成本的价值付出,其主要表现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其 他价值而选择了可能带来的价值损失,包括人们在价值活动过程中的消极后果。作为哲学概 念的代价又分为与创价活动有内在必然联系的“必然性代价”和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性代 价两类。我们应该有效地控制创价活动中的代价付出,把代价控制在最低限度。

  〔关键词〕 在线投稿方式,创价活动,代价,哲学思考?

  一、代价与人的创价活动

  代价在英文中的词义为“price”和“cost”,在汉语上最普遍的含义是指“为达到某种目 的所消耗的物质或精力”。①显然,这里的代价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的,它是指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各种损耗和日常消费,因而这里的代价是与成本相同的范畴。我们认 为,对于代价问题,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经济学问题来研究,它还可以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研 究。所谓把某一特定问题作为哲学问题来研究,就是对某一特定问题作统一的、终极性的说 明。例如,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认为人既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 并且这一存在物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物,它不会停留于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这一认识就 是对我们所知的一切人的统一的、终极的说明,即我们所知的一切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具有 上述特征,否则它就不是对我们所知的一切人的统一的、终极的说明。

  要把代价问题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研究,就必须对我们所知的一切代价作统一的、终极的说 明。归根到底,我们所知的一切代价都是相对于人的创价活动而言的。众所周知,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动物 的活动是由其生理本能导引的,它无意识地适应于自然的现实状态,本质上与自然是同一的 。而人的活动特别是实践虽然受着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但却不是为了实现客体的规律, 而是具有其“内在尺度”,为着实现其价值目的而不断进行创价活动的过程。马克思说:“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 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是按照美 的规律来构造。”②显然,上述“内在尺度”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美的尺度 ”就是指人创造价值的活动过程。这说明人高于、超出自然之处,就是能把两个尺度自然 地统一起来,进行价值创造活动,哲学上叫“创价活动”。这种创价活动是人的活动 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概括,因此,我们把代价问题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研究,就应该从 人的创价活动出发。

  相对于人的创价活动而言,代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人的创价活动过程中必要的 、必须的价值付出与损失,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成本,它构成新价值的主要部分。例如要 加工面包所需的面粉、白糖等,就是人们在创价活动中所付出的必要的、必须的代价,这一 代价相当于经济学上讲的成本范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二是非成本类的价值 损失,它主要表现为人们“放弃”的其他价值选择可能带来的价值损失,以及人们在价值活 动过程中的消极后果。比如,我国改革开放后一度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带来了许多 社会问题,如腐败问题、社会风气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

  人类活动的实践证明:代价与人类的创价活动是相伴随的,并且随着人的创价活动的水 平、范围和能力在社会发展中提高的同时,造成代价和危机的能力也随之上升,代价产生的 可能范围和程度也随之扩大和加深。我们知道,近代工业文明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的创价活动范围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世 纪以来人类社会正处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拓展。今天,人 类的足迹已经迈出了地球,踏上了月球,进入了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与此同时,人类也第 一次掌握了足以毁灭整个地球的能力,人类世界处在生与死的边沿线上。先进的通讯技术和 交通工具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全球信息。同时,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被滥用,使得人 类在20世纪相隔仅仅20年的时间就爆发了有史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造 福自己、提高自身活动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无数的灾难。正如英国著名历 史学家爱德华•卡尔所 指出的:“每一发明、每一改革、在历史进程中发现的每一技术不仅有它积极的一面,而且 有它消极的一面。代价总是要有人来承担的。我不知道在发明印刷术多久之后,批评的人才 开始发现它有助于散布错误的意见。今天,对由于汽车的出现而带来的公路上的死伤感到哀 悼,这是很寻常的事情;甚至有些科学家对自己发现了解放原子能的种种办法,感到遗憾, 因为它可能而且已经作为造成巨大灾难的用途。”③

  二、创价活动中的必然性代价与人为性代价

  当然,相对于人的创价活动而言的代价付出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我们总体上又把它分 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与创价活动有内在必然联系的“必然性代价”;另一类是在创价活动中 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代价。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和揭示必然性代价与人为性代价产生的 根源,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创价活动中的代价付出,以实现创价活动的最大化。

  必然性代价植根于人的创价活动之中,其产生有内在的原因。人类历史发展的实 践已证明,人类的创价活动总是与代价付出是相伴随的。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 一种历史进步,但这种进步是以原始平等的丧失和纯朴道德的失落以及私有制的出现为代价 。对此,卢梭指出:“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 滋长”。④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 的生产力,使人从人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但是,资本主义在实现社会进步 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此,马克思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 象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 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和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 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⑤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但由此引发的“全球性问题”则是人类为此付 出的沉重代价。韦政通在阐述现代化的矛盾运动时指出:“现代化是人类以混乱及痛苦为代 价来换取新机会及新希望的过程,此过程同时具有创造性与毁灭性。”⑥对此,美国学 者艾恺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 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价。”⑦可见,人类的创价活动 是以付出代价的方式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代价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从目标方面来看。从应然角度来看,人们在创价活动中无疑应当追求全面发展的目标 ;但是从实然角度看,人类的任何创价活动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活动,因而必然要 受到特定的实践活动的制约。诚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 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 、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 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⑧从而决定了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实际上只能追求其中一种主导的 发展目标,而不能使所有目标整齐划一地得到实现。这就造成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出现 “马太效应”,代价便由此产生。例如,我国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人的 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社 会物质条件十分有限,所以当前只能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生产力的 发展作为发展的主导目标。“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也正是考虑到全 国各地主客观条件不同,不可能同步发展而制定的。

  第二,从手段方面来分析。从应然角度讲,人们在自己的创价活动中应当选择或采取综合的 、理想的手段;但是从现实角度看,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却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或几 种主要的手段,而很难使其他手段得到利用。既然选择某种手段要放弃其他手段,这就意味 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这也容易使人们把某一手段当作目的来看待,目前许多国家普遍 存在的拜金主义现象就与此相关。

  第三,从主体方面来看。发展的承担者和实现者是人,人可以表现为个人、群体和人类三种 形式,在这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和矛盾,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利益驱使下进行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⑨这说明人是具 有利益矛盾的主体,由于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因而人的需要和利益也就各不 相同。尽管人类存在着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的存在并没有消除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间的矛 盾和冲突。马克思指出:“只要人还处在自发地形成的社会中,只要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还 没有分裂,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 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⑩因此,在这 种社会历史条件下,一方面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不可能完全做到受人的自觉控制和合 理调节;另一方面,各个社会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有增无减,难以协调。于是,我们可 以看到,到目前为止,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还普遍存在。其具体表现为:一是整体利益和局 部利益的矛盾,这种矛盾往往使社会发展以牺牲个人甚至是整个阶级的利益为代价为自 己开辟道路。二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人类常常由于思想的狭隘和行为的短视而牺 牲长远利益,从而为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同时,我们还应特别关注的是,虽然有些代价是人的创价活动过程中必然付出的,在一定的 条件下难以避免,但这些代价的扩大化或转化为灾难却与人的主观失误有关。为此,我们 将进一步分析代价产生的人为性因素。代价产生的人为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

  其一是由认识主体认识的相对性和局限性而造成的代价。我们知道,作为创价活动主体的认 识能力总是受着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而具有历史局限性。这就决定了人的认识活动指导下的 创价活动不可能使主体和客体达到完全的统一,从而导致人的创价活动以付出代价的方式进 行着。对此,杨亮才教授在《发展的选择》一书中说:“正是由于人类实践后果及其潜在 效益和延迟效益的不可充分预测性,使得社会发展往往会为此付出代价”。B11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取决于人们当时的认 识,而当时的认识既有历史的合理性,也有局限性。由于我们未能及时地觉察和突破这种局 限性,所以付出了一定代价。

  其二是主体在具体创价活动中的主观失误造成的代价。作为创价活动主体的实践能力总是受 着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而具有历史局限性,从而决定创价活动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产生 由于自己的主观失误所造成的代价。诚如韩庆祥所概括的,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由于主体的主观失误所付出的代价主要表现为:“(1)由某些政策的偏差造成的贫富差距拉 大和一些人非法致富;(2)由于缺少有效的及时的监督,少数公职人员以权谋私 ,假公济私,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害;(3)由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文化素质较低而 造成的邪气上升和道德滑坡;(4)由不懂得‘发展限度’而人为超越这一限度所造成的代价 ”。B12

  三、有效地控制创价活动中的代价

  其一,在创价活动中坚持目标与手段选择的合理性。由于人类的创价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从而决定了人们在创价活动中面临着不同目标、不同手段的选择问题。 要做到目标与手段选择的合理性,就必须保证目标与手段选择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 统一。换句话说,我们的目标与手段的选择,只有既有利于主体的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又 能够保证遵循主体自身在其存在范围内和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与规律性,这样的 目标与手段才是合理的。在合理的目标与手段指导下的创价活动中,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 代价付出;否则目标或手段选择的不合理势必导致代价的扩张或蔓延。

  其二,在创价活动中要协调好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创价活动的主体——人 可以表现为个人、群体和人类三种形式,在这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和矛盾。人们在创价 活动中能够协调好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化解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也有利 于避免不必要的代价付出。例如,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 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有利于减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代价付出。

  其三,提高创价活动主体的认识能力。提高创价活动主体的认识能力,使创价活动主体在创 价活动中正确地把握创价活动的客观规律,不断地提高自己科学的预见能力,树立正确的 代价意识,这样有利于控制创价活动中代价的蔓延与扩大化。

  其四,全面地降低创价活动中的成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降低创价活动中生态 环境成本。在创价活动中坚决摒弃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增长的做法。其次,在创价 活动中降低资源成本。坚决摒弃不顾质量和效益,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人文和经济资源为 代价来支撑增长的做法。再次,在创价活动中降低社会成本。坚决摒弃不顾公正、公平与和 谐等社会目标,以轻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为代价换取增长的做法 。?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40.?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97.

  ③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60.

  ④卢 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21.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

  ⑥姚蜀平.现代化与文化的变迁〔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

  ⑦艾 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212.

  ⑧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27.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B11?杨亮才.发展的选择〔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236.

  ?B12?韩庆祥,张曙光,范燕宁.代价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0, (3).??

  参考文献:

  〔1〕韩伯成.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学习论坛,2006,(1).

  〔2〕张曾祥.创造性运用和运用性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考察〔J〕.中共山西省委 党校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