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04月1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教师博览青年教师成长中离不开集体交流 推荐站内最受推崇的教师期刊:《教师博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是全国唯一一家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由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教师博览》始终坚持“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寓思想性、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逐渐形成了“可读、可用、可存”的特色和“博而不浅、综而不滥、专而不涩”(柳斌语)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广大教师喜爱的精神家园。
摘 要:在教师的成长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教材挖掘不深,对新教学思想领会不够,对学生抓不住,对教学方法应用不到位,这一切障碍都来自于两个字:“陌生”。在教学的相互摩擦中,在教师的相互交流中,要让“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反思即智慧”的意识和理念成为一种研究模式,深深地烙印在老师的心中。
关键词:教师博览,集体交流,同伴互助,交流反思
教研组是学校基本的用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统领学校集体研讨活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的一个基层组织,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色,但它对学校的发展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促进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平台,尤其是对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想结合实际做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在教师的成长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教材挖掘不深,对新教学思想领会不够,对学生抓不住,对教学方法应用不到位,这一切障碍都来自于两个字:“陌生”。为了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更快地胜任工作,成为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作为学校教研组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和专家互动,开展各种探讨课的比赛,例如“课题研究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新教师出徒课”、“师徒交流课”等。在教学的相互摩擦中,在教师的相互交流中,要让“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反思即智慧”的意识和理念成为一种研究模式,深深地烙印在老师的心中。老师们应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深入其中,细心研究,对课堂教学注重课前“在环节上整体预设”、课中在“生成上点亮智慧”、课后“在反思中琢磨细节”的研究方向,使参与的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一、同伴互助,在交流中扬起智慧的风帆。
教师间的相互帮助是在听课和交流中完成的,听课是年轻教师学习借鉴他人课堂教学优点、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听课,特别是听老教师、经验丰富教师的示范课、公开课,对新教师走向成熟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在课后的相互交流中,将笔记和实践结合,无疑是年轻教师积累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具体做法是:先在小组范围内进行,由上课老师自己备课、上课,教师间相互听课,小范围内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总结问题,再次实践,大家集体研讨,提出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优点,针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再次进行整改,并在交流中说出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其他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研讨过程写出自己的交流心得。在“实践——交流——实践”的过程中,参与教师都能有所收获,不论是教学难点的突破,还是教材的灵活处理、课堂问题生成的处理各方面,教师会对此有更多的认识和看法,不但能深入研讨一节代表课怎么上,而且还能更深地钻研这一类课在教学时应该把握的目标和重难点等。日积月累,年轻教师最终会做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二、名师指导,在聆听中激起理性的思考。
为了进一步提升年轻教师的理论和业务能力,更加注重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们学校做到了名师走进课堂,跟踪听课、针对评课的活动,效果特别明显。具体做法是:年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学校为他们配备“师傅”,期限是三年,在三年中师徒教师要保证日日有交流,周周听课、有心得,学期有论文,同时师傅还要指导徒弟参加学校教研室安排的各种比赛和培训,做到理论和实践同时发展。名师引领徒弟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将教学过程变成了研究过程。这有利于年轻教师个性的教学风格的形成,使年轻教师在教学这片广阔的天空中发挥自己的特色,同时师徒间又能取长补短,使课堂展现它应有的活力。
三、集体交流,在反思中领悟教育的真谛。
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教学后的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波斯纳(Posner,1989)将教师的成长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光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同时应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剖析和研究。对于教师来说,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讲究的是教中学、学中教。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会反思的教师才是会教学的教师。因此,每位教师应该将反思落到实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如下形式:教研组内教师在家常课的基础上,选择一位教师上课,但是这位教师的课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教师根据备课组长安排的内容精心备课,在听课和交流中实现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无障碍地参与探讨。这个过程中,每位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年轻教师在没有精神负担的前提下大胆表述、大胆创新,更新教学思路,丰富他们的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理论和经验方面逐步做到“积跬步,成百步”。
四、同课异构,在碰撞中激活思想的火花。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同课异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它有助于在变化的环境下更好地认识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一方面,这种教学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建构出不同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同课异构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对教师教学思想的创新、情感体验的积累、个性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
不言而喻,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利用集体教研将大家的智慧集中在一起,营造学校独特的、有个性的、有智慧的年轻教师的成长环境,是学校的发展方向,也是学校教研室努力的方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以上只是我结合实际的一些看法,提出来和各位教师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