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8月26日 分类:免费文献 次数:
《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探研》论文发表期刊:《电脑知识与技术》;发表周期:2021年20期
《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探研》论文作者信息:寇勇(1985—),男,天津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
摘要:近些年,经济不断发展,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空间也较为广阔,计算机技术使用范围扩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产生的经济利益不可小觑,除了经济优势以外,局域网环境的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人们造成较大困扰。安全问题是社会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对社会发展稳定性具有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措施进行分析,结合技术应用现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技术应用安全性,确保局域网环境稳定性。
关键词: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智能化电子产品的有效应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积极作用,人们通过网络浏览,在各个网站上均留有记录,网络安全性也有了一定威胁性,人们的财产安全以及个人安全问题需要重视,在信息泄露之后,各方面的安全也难以保证。现阶段,局域网络或者是一般使用的网络均存在一定问题,人们的信息在网络技术大规模使用过程中不断披露,信息逐渐透明化,由于媒介渠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数不胜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范围内的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网络环境中的隐患问题,使用具备网络安全性的技术,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1技术概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是指将计算机连接网络之后,使用相应措施,确保计算机内信息完整,不被盗取,并且避免计算机受到病毒攻击,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可以为使用者提供相关技术,为信息加密"。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技术有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PKI技术等。第一种技术为数据加密技术,使用加密的方式,避免计算机中的系统用户访问较为特殊的文件,防止计算机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防火墙技术是在计算机成功连接网络之后,抵挡入侵病毒,保证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病毒入侵,与此同时,其也可以防止不法用户侵入系统;PKI技术应用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中的电子活动展开相应动作,例如电子商务或者是电子政务等。
2局域网安全形势分析
现阶段,局域网环境划分为两种,也就是逻辑安全以及物理安全,前者含义主要是数据特性,其可用性、完整性以及保密性,后者主要是指安全包含范围,例如网络硬件使用或者是维护与管理工作。目前局域网安全中,主要问题是内部原因以及互联网威胁。局域网与互联网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并且互联网的使用自由性与开放性较高,是一种国际性的网络结构,实际运行中,会受到一部分不安全因素影响;其次是内部系统管理人员,其保密性较低,管理口令出现泄漏等,为不法用户攻击提供了渠道,不利于企业信息安全性。
3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安全技术分类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安全技术较为多样,不同的技术应用针对性是不同的,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种技术:(1)防火墙技术,这一技术属于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安全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通常情况下,可以为计算机网络提供有效和基础防护措施,造价成本相对来说较低;(2)网络安全扫描技术。这一技术也可以叫作网络安全加密技术,使用环境主要是开放性较为明显网络环境中,可以使用在大多数计算机系统中,适应性较好,可以避免大多数计算机安全性弊端;
(3)入侵检测提醒系统,这一安全技术的应用是将公钥技术作为基础,基于这一理论,建立安全性较高的服务措施,计算机实际运行中,可以针对电子政务或者是电子商务实现针对性活动处理。
4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安全技术问题分析
(1)用户使用安全问题
一部分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重要文件传输以及下载过程中,文件不加密,还有一部分用户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过程中,没有对设备杀毒,造成移动设备中的病毒带到计算机中。以上这些行为都会对计算机安全系统造成影响,用户的数据出现丢失或者是盗窃的情况。计算机产生病毒是在程序编制过程中,使用了影响或者是干扰计算机正常使用的数据代码,破坏或者是复制计算机内部数据,将这些代码转换为病毒,导致计算机难以正常使用,一些计算机情况较为严重会直接瘫痪。计算机病毒与医学阐述病毒并不相同,是不法人员使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这些数据具有严重破坏性,也存在复制性以及感染性,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计算机应用功能逐渐多样化,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但用户对于计算机应用安全意识并没有同比增加。大多数用户在网络切换或者是实际上网过程中,不会设置密码,也没有相应的安全意识,造成病毒入侵。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现阶段,人们对工作生活倡导高效,安全意识缺失,网络下载资料或者是传输资料过程中,为节省时间会直接操作,使用移动硬盘过程中,不会想到先一步进行病毒查杀,病毒入侵之后,数据丢失。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笔记本电脑,大多数人并没有网络设置习惯,电脑也会随意网络切换,造成病毒入侵"。
(3)管理制度不健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管理制度是局域网环境保持严格规范的重要保障,起着核心作用。但在实际计算机局域网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人对安全管理并不重视,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专业性的管理人才也较为稀缺。局域网环境下实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需要保证硬件设备配置满足需求,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的硬件设备是过时的网络设施。基于这一情况我国局域网环境计算机安全管理弊端较多,难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究其原因,我国并没有较为健全的局域网管理制度,实际运行中,没有确切的约束行为,监督管理工作也较为欠缺,局域网的安全性难以保证,与现代化局域网需求相差甚远,安全性不高因。
5局域网环境计算机安全技术有效应用措施
(1)有效利用防火墙技术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系统实现不打断更新,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此同时,也带来较多隐患,为病毒入侵提供了渠道。现阶段,市场上杀毒软件较多,实现了种类多样化,并且软件不断更新换代,病毒也在同样生长,一旦入侵,损失重大。基于这一情况,各个单位局域网管理人员需要引起重视,实施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重视户权分配问题,管理人员要控制局域网内部户权,在实际管理中仅仅依靠杀毒软件或者是防火墙是不够充分的,单位范围内需要建立系统以及防火墙,有效阻止病毒入侵,并且不断优化更新,做到预防为主。
(2)重视工作人员网络安全培训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管理中,操作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完成,因此工作人员作用显著,本身专业性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直接性影响。结合现阶段的安全现象,大多数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低,难以有效操作网络安全工作,造成计算机网络中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这一过程中需要专业化培训操作人员,强化其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应对多样化的问题,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3)备份处理重要数据
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用户都会将重要数据保存在计算机内,但在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是系统崩溃时,数据极易丢失,对计算机用户造成严重损失。避免出现这一情况,需要对计算机中储存的重要数据实施备份处理,防止计算机在出现故障后,数据丢失,有利于用户基本利益保障。
(4)局域网络管理制度建设
较为完善的局域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计算机使用网络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其核心保障。伴随局域网络不断完善与发展,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较为严格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内部网络以及外部网络的访问权限严格设置,避免用户在网络切换过程中,带入存在病毒的数据,不利于局域网环境顺利运行6。(5)安全防护技术制定
实际计算机使用时,即使制订了较为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也极有可能被计算机病毒侵入或者是攻破,计算机丧失原有的保护能力,基于这一情况,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安全防护计划,建立多种层次的保护系统,实现多个层次的保护有效结合。建立多种层次的保护之后,即使一部分保护系统被侵入后,也可以有备用的保护系统,继续保护计算机,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较为完善的安全防护计划,可以实现全面化的监控和检测,防止计算机出现病毒传播或者是非法入侵等情况。
(6)物理设备安全防护措施
这一部分措施主要是指通过保护网络运行设备以及设施等,避免网络安全被他人恶意损坏。网络环境有效保护,防止危险灾害发生,转移具有电磁干扰或者是影响的设备,避免对计算机系统形成物理性损坏网。
6总结
局域网环境在实际运行中,安全保障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机自身的防火墙或者是杀毒软件安装,更要重视计算机全面化管理,在工作人员实际操作下,注重计算机网络保护,针对计算机内部的控制工作,强化控制程度,防止计算机系统崩溃或者是病毒入侵过程中,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彭凯,宋秀珍.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探研[J].计算机与网络,2018,44(4):56-57.
[2] 徐晨莉,李国贞.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4):72,74.
[3] 关云飞.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2):229.
[4] 蒋希敏.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应用管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6):10-11.
[5] 吕菲.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安全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2(6):165-166.
[6] 刘钰慧.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5):103-104.
[7] 周勇.新时期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0):92-93.
[8] 吴磊.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