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经济类期刊论文发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金融危机论述

时间:2016年10月11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这篇经济类期刊论文发表了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金融危机论述,金融危机导致的大萧条对研究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得出结论,马克思经典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面对金融危机。

  这篇经济类期刊论文发表了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金融危机论述,金融危机导致的大萧条对研究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得出结论,马克思经典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面对金融危机。

经济类期刊论文发表

  摘要: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被认为是继大萧条后的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动荡。本文以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此次危机爆发的本质进行剖析,认为危机爆发的本质性原因是在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下加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关键词:经济类期刊论文发表,虚拟资本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信用制度

  从2001年到2006年,美国房价飙升了近64%,刺激了包括银行在内的抵押贷款机构降低贷款标准,吸引大量“次贷购房者”。2001年,当“9•11”造成的恐慌可能会加剧已经不断在加深的衰退时,次级抵押贷款发放变本加厉。同时通过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出现大量次贷支持证券。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2005年到2006年,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从1%提高到5.25%,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以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为开端,美国次贷行业陷入崩溃状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此次金融危机被形容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其产生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

  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实质性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的产能不断扩大和发展。但与其相对,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劳动产品在分配过程中的两级分化,资本家占有更大比例的劳动产品,而劳动者可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相对地变少,美国的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形成了“有效需求”的严重不足,产能扩大,形成了以生产相对过剩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有效需求”的减少不仅仅来源于个人消费的减少,更糟糕的是,企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以以往的规模将自己全部的利润用于投资,导致储蓄的规模大于投资,这种“多余的储蓄”造成了一种需求,同时,当资本所获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时,用马克思的话说,剥削率增加。也就是说,工人在全部产出中用于其消费的那部分所占的份额变小了,那么所有的产出全部卖出去就更加依赖于企业的投资,如果投资的规模没有达到其全部的利润规模,显而易见,会造成潜在的经济衰退。此时,向穷人提供大量的次级抵押,使其能够消费自身收入难以承担的东西,从而形成抵消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盈余的一股重要的力量。那么,作为制造“多余的储蓄”的企业,为什么会选择缩减用于投资的利润呢?这是我们更应该关心的问题。据杜梅尼尔和莱维给出的美国商业部门的利润率变动情况显示,利润率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下降的,1997年的利润率只相当于1948年同一数值的一半。实体经济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造成企业减少原有投资规模的主要原因,并且衰退被金融及其他泡沫所掩盖。泡沫的产生是因为企业将其利润的一部分从生产性投资中转向提供高于平均利润的金融体系。以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股市和房地产繁荣为代表,在短期可以表现为真实经济的增加,但是,企业最终会发现,它们的利润只是虚幻的来自金融泡沫的收入,一旦泡沫被打破,企业就会陷入清偿力的危机。

  2信用断裂成为推动危机爆发的最后一股力量

  信用是虚拟资本形成和运动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一旦信用链断裂,就会爆发危机。“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1]。美联储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对经济恢复产生明显的作用,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较有利的资金条件。美国意识到经济可能出现过热的情况,连续17次升息,“虚拟资本,生息的证券的价格会随着利息的提高而下降。其次,它们的价格还会由于信用的普遍缺乏而下降,这种缺乏使证券所有者在市场上大量抛售这种证券,以便获得货币”[1]。个人所背负的债务迅速在增加,无力偿还现象严重,同时,那些将资本投入到金融领域的企业发现其持有的次贷比例相当巨大。

  3结论与建议

  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经济危机爆发其本质性原因终究是来自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并且由于平均利润率有下降趋势,使得企业缩减了投资于实际生产的规模,造成了“多余的储蓄”的不足,一方面,政府通过减息刺激消费;另一方面,企业将更大比例资本投资于不产生实际价值的虚拟部分,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一旦政策停止,与个人消费迅速缩水相对应的是个人负债的巨大压力,波及到投资于次贷的证券的企业,最终,信用的链条断裂,金融危机一发不可收拾。针对本文对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成因分析,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正确认识信用制度的两面性。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信用制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提高,降低了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费用,促进了生产与流通的速度。而另一方面,信用使得商品的买卖和货币的支付发生分离,货币获得了与商品相对的独立性。(2)金融危机爆发的实质性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始终是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性原因。虽然资本虚拟化的发展使得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但实质是不变的,因此,马克思经典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和应对金融危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克里斯•哈曼.次贷危机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J].嵇飞译.国外理论动态,2008,(7):17-23.

  作者:李虹萱 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推荐期刊:《当代县域经济》(月刊)创刊于2013年,系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专注于深度研究和宣传县域经济的高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