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11月28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产教融合理念下新建院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是高校研究的重要话题,而其中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成人才培养,为此下面文章主要分析了产教融合对新建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同时提出四大实现路径,希望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值得借鉴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建院校,工商管理,产教融合,实现路径
“产教融合”是最近三年来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一个热词,是我国教育改革尤其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产物。这个词有诸多类似说法,如: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产教合作、产教依存、产学研协同、产学研合作、产学研政融合等等。而这之中在使用时也有区别,比如产学研合作的提法往往泛指或侧重指研究性大学,而“产教融合”则指职业教育,包括应用型大学。
产教融合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大学存在发展的客观必然。由于文化、政治、经济、教育观念的多样性,产教融合在各国形成了不同的体制和机制,不同的名称、主体、模式。研究者一般认为,产教融合发达的国家有着共同特点,一是教育法律法规完备、二是政府财政积极支持、三是企业全程参与、四是实行就业资格准入。
目前,产教融合研究内容范围较广泛,从宏观到微观,从区域学校整体到个体案例,均有涉及。但许多研究与地方产业联系不紧密,脱离了地方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背景;有的研究比较空泛,或是就教育谈教育,或是就合作谈合作,缺乏量化研究;更没有对基于产教融合的新建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的研究,因此本文研究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新建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的价值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新建院校定位为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定位为应用型专业,产教融合是实现新建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并具有实际价值。
(一)对内价值。一是对学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高校差异化竞争的有利策略,同时有利于扩大学校影响、提升学校品牌,并完善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的职能。二是对老师:产教融合为教师提供了接触社会积累经验的机会,有利于教师积累应用型科研素材和成果,并积累教学资源。三是对学生:学生在参与学校产教融合的各种项目过程中,可以将理论融入实际,并在校内外增加实践训练、实习就业的机会。
(二)对外价值。新建院校在与政府、产业、行业、企业深度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让政府了解学校、让行业认同学校、让社会支持学校。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新建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
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路径基于产教融合的新建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实现路径,具体包括:
(一)成立产教融合专业组织。为落实产教融合工作,需要成立专业组织机构,可以包括:第一、校院系产教融合管理组织:负责产教融合政策解释、制度建设、日常管理、人员安排、对外宣传等;第二、以专业为基础的项目专家团队:这是产教融合项目的研究执行团队,专家可以跨学科、跨专业、跨机构;强化决策咨询,保证项目质量;第三、培养以市场为导向项目服务团队:该团队负责商务谈判、项目后勤、财务报销等。
(二)扩展产教融合合作渠道。新建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可以拓展产教融合的合作渠道,如: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专家顾问智库建设、专项课题合作研究、企业活动策划实施、企业管理辅导支持,以多种方式做好学校与合作单位的深度融合。
(三)建设双师双能师资队伍。新建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可以着力打造三个团队:一是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优化,加强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二是实战型兼职教师队伍优化,做好兼职教师信息库优化;三是实战型专家顾问队伍优化,做好实战专家的聘任与激励。
(四)组建专业产教融合中心。为保证产教融合工作的落地与执行,新建院校可以组建专业产教融合中心。产教融合中心的建议遵循四分类的原则,即:分行业、分产业、分区域、分专题;四关注原则:关注政府、关注热点、关注技术、关注专家。新建院校可以根据各学校学科特色和产教融合中心的构建原则,成立如:自贸区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文创研究中心、管理咨询培训中心等,服务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
三、结语
新建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需要聚焦产教融合方向,聚集和整合各方资源,最终才能拿聚变成果,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让学生增值、教师增值和学校增值。
参考文献
[1]王柏生等.新建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途径研究.高教学刊,2018.2.
[2]王曙光.产教融合: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时代选择.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
[3]黄帅.商明蕊.“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机制及其构建.高教学刊,2016.3
教育论文投稿期刊:高教探索(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理论刊物。报道广东省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成果与动态。读者对象为高教研究与管理人员、有关部门的党政干部及高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