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金融发展视域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专业市场发展的门限效应研究

时间:2019年06月22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以2005-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一套新的专业市场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得到专业市场综合竞争力得分。进而,综合采用OLS和面板门限模型对金融发展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专业市场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

  摘要:以2005-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一套新的专业市场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得到专业市场综合竞争力得分。进而,综合采用OLS和面板门限模型对金融发展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专业市场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证明:以金融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专业市场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双重门限效应。

  目前,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尚未跨越第一道门限,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改善对专业市场发展起阻碍作用;东部超一半省份跨越了第一道门限甚至个别省份跨越了第二道门限,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助力专业市场发展作用明显且不断加强,带动专业市场发展和转型。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应该从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两方面“双管齐下”来助推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进而重新激发专业市场活力,推动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专业市场,面板门限模型

金融经济

  一、文献回顾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滑,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疲软。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尤其是整个专业批发市场产业链的主体,其融资难、融资贵现状严重影响了专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阻碍了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进程。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但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不足贷款总额的20%。①

  另外,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普遍存在上浮利率或要求担保公司担保的情况,还存在搭售咨询服务等中间业务额外收费情况,加大了融资成本。②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普惠金融发展计划不断推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越发受国家和和社会重视。由此,如何通过深化金融改革、规范金融监管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从而助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专业市场并非中国独有的经济现象,但在西方国家消亡过早,国外学者对此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对于专业市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之后研究如火如荼开展。

  从专业市场形成机制的研究层面看,可以用“制度变迁论”和“集群论”来解释。金祥荣等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认为我国专业市场是对国有供销合作社销售渠道的“体制壁垒”下的一种制度创新,有利于中小企业通过交易的外部性来节约交易费用。③郑勇军等认为,专业市场作为一个共享式销售网络,是具有明显体制落差优势的“市场特区”。④而后,随着集群理论的大量引入,从集群的视角并采用标准的集群理论来阐释专业市场的成因成为潮流。

  朱爱萍首次把专业市场与规模经济理论联系起来,认为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聚集在一起的强大动力就是获得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⑤彭继增细分了专业市场的商业集群和市场集群,并指出了商业集群所特有的“共享客户”的外部性;①陆立军等则从演化动力学角度揭示了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互动的内在演化机理和实现机制。②针对专业市场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伴随专业市场形成机制的研究而产生。金祥荣和柯荣住认为市场交易效率、专业市场管理体制约束等因素对专业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陆立军等认为,市场交易的规模效应以及现代交易技术的发展等均促进了专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③谢守红等则指出市场化程度和交通条件等一些专业市场外部环境条件是专业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外开放利于加快专业市场国际化步伐。④

  此外,一些学者强调要准确定位政府在专业市场发展中的职能,必须强化地方政府在促进专业市场发展、推进其转型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⑤另外,人际关系是小厂商在市场活动中得以存活并且推动专业市场持续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⑥饮食文化和生活文化是一些特色专业市场(如鱼批发市场)在受传统零售受冲击的背景下不断繁荣的重要推动力。⑦无论是专业市场的上游产品供应商还是专业市场经营主体的销售商,中小企业这一主体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但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专业市场发展乏力,学者们开始着重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在专业市场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从银行实际经营的角度看,相对于向大企业做融资批发业务,服务中小企业“小、频、急”的贷款业务是不经济的行为。学者们开始着眼于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来寻觅专业市场发展的出路。

  林毅夫等强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健全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职能;⑧郭小波等着眼于中小企业信贷方式的创新,认为大力发展零售信贷既是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途径,更是对当前“金融脱媒”趋势下银行业实现转型和自我发展的应对之策。⑨进一步,陈昌庆对银行为专业市场中小企业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必要性和风险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贸易融资打破了银行以往针对单个企业的贷款局限,从企业个体上升到整个产业链高度,为整个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瑏瑠为解决专业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的论证。

  纵观上述文献,探讨金融发展水平、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和专业市场发展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鲜有。专业市场发展受制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与金融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因此,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可能的创新和改进:(1)构造一套新的评价体系测度专业市场综合竞争力得分,从而评价专业市场发展水平;(2)基于金融发展水平视角,运用面板门限模型验证和分析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于专业市场发展影响的非线性关系;(3)基于实证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约束瓶颈从而加快专业市场转型发展提供金融改革方面的依据和思路。

  二、金融发展水平、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与专业市场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一)金融发展水平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机理的研究结论,学术界大致划分为“金融功能观”和“金融结构观”两大派。“金融功能观”强调金融发展的整体功能,而轻金融结构。Becketal.实证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成长面临比大企业更为严重的外部融资障碍,而金融规模的扩大极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①“金融结构观”则认为金融结构应该被重点关注而非金融规模独大。

  而且,林毅夫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认为,不同的经济体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等差异应该对应不同的最优金融结构。金融总量抑或是金融结构都属于金融发展水平范畴,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于金融总量和金融结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孰轻孰重的问题,而不是二者取舍问题。基于此,金融发展水平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二者呈现同向变动的关系。

  (二)金融发展水平与专业市场发展

  一方面,信贷规模扩大和金融结构的优化能够使专业市场上下游中小企业来获得更多信贷资金来源或得到价格更为公正的信贷资金来支持其运营,激励企业通过扩张规模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引致一系列良性连锁效应:企业规模扩张带动当地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扩张效应释放到对专业市场商品的消费环节,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带来专业市场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会在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方面惠及市场投资者,金融监管也更加有效。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年来,金融监管不断加码旨在引导资本由“脱实入虚”过渡到“脱虚入实”。金融监管大时代背景将助力引导更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经济体转型升级。

  (三)金融发展水平、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与专业市场发展

  当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金融规模小、金融结构不完善、金融监管不到位。一方面,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数量少且价格高,小量而高价的资金不足以支撑中小企业在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以带动专业市场发展;另一方面,金融监管不到位导致资金供求双方对资金用途信息不对称,加大了企业滥用资金的激励,恶化实体经济发展。随着金融发展水平提高,金融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结构渐向完善,同时金融监管更加合理有效、金融秩序良好,中小企业规范使用数量大而价格公正的融资,加大投资实体经济,显著促进专业市场的发展。

  可见,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提高是否有效作用于专业市场发展与金融发展水平这一中介变量有莫大关联,由此我们猜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专业市场发展的影响可能存在金融发展水平的门限效应。因此,探讨如何推动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相匹配和适应,是使得专业市场实现持续发展进而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通过斜率系数估计结果可以得知,在金融发展处于低水平区间时,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专业市场发展起阻碍作用,虽然在统计上不太显著但就其现状分析有一定的经济意义。究其原因:“钱没有用到实处”。一方面,由于金融监管不到位和高回报率驱使引致资金乱用现象丛生,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增强并没有真正带动专业市场发展甚至起阻碍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从近几年“脱实向虚”的趋势角度来解读。部分学者对民间资本“脱虚向实”的原因分析归纳为市场进入壁垒高、融资贵、实体产业利润率低等,①“脱实向虚”状况愈演愈烈对实体经济成长非常不利,也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相背离,因此应该妥善处理好不同类型企业融资的资源配置以及资金流向监管问题。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第一道门槛进入中等水平和高水平时,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于专业市场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且高金融发展水平阶段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随着金融发展水平提高,金融监管更为到位。另外,金融结构不断完善,中小型银行崛起,“小银行优势”可以更为高效和准确地搜集中小企业“软信息”如企业家经营能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等难以量化之信息。②另外,金融机构信用体系建立并且逐步完善、资本市场泡沫化高风险等这些因素使得中小企业“脱实入虚”的激励锐减,资金又逐步重归“正途”转向实体经济。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又是金融改革的先行示范区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试点集中区,金融改革助推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给中小企业带来发展的“春天”,从而使专业市场进入新阶段的繁荣。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和面板门限模型初步测度和进一步论证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专业市场发展水平影响存在金融发展水平门限效应。计量结果表明:门限值有两个,分别为10.5770和11.0932。基于金融发展水平视角,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于专业市场发展的影响可大致模拟为“U”型曲线。中西部大多数省份和东部少数省份仍处于“U”形曲线的左半边,即受金融发展水平限制,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对专业市场的发展并不能真正奏效甚至起抑制作用。

  东部地区超过一半省份已经跨越第一道门槛甚至跨越了第二道门槛,位于“U”形曲线右半边,中小企业切实感受到金融改革助推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的红利,从而为专业市场发展带来活力。结论表明:(1)中西部和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距大而明显;(2)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受金融发展水平影响明显,融资约束形势依然严峻,因而导致专业市场发展的动力不足;(3)“脱实入虚”向“脱虚入实”的过渡仍需不断大力推进;(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专业市场发展带动作用突出。针对实证结论,给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金融规模与金融结构“双管齐下”,发力助推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

  长期以来“重总量扩张,轻结构优化”的金融发展思路日益成为金融发展的瓶颈,金融服务的个体差别对待也激化了金融运行的矛盾,金融发展应重视“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配得当”。

  稳步持续扩大金融规模,统筹区域金融合作,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和资源的精准对接和扶助,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在金融结构方面,高度垄断的银行业结构是中国金融发展的“软肋”,应该以发展中小型银行作为改善金融结构的突破口,逐步形成与经济结构相匹配的金融结构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银行业应该转变经营思路,改变传统的单一融资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如试推行对中小企业开展零售信贷和贸易融资等方式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二)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计划,“精准扶贫”中小企业

  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小企业作为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地方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银行建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拓宽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及典当行等融资渠道,让中小微企业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强化金融监管、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一环,推动“脱实入虚”向“脱虚入实”平稳过渡成为要务。同时加快征信机构的培育和征信系统的建立,增强中小企业信用的透明度,保证金融机构“精准扶贫”中小企业,这样能激励企业将获得的融资运用于实体经济,也能降低企业违约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三)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我国商品市场发展很快,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传统专业市场因规划不到位等原因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中逐渐丧失功能,呈现明显的没落迹象。传统商品市场的没落引致产业链的上游中小企业供应商产品积压、投资回报率低、发展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加剧中小企业减退对实体经济的投资热情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契机,准确定位商品交易市场功能,一改以往“脏乱差”和“便宜货”印象,逐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为吸引内商和外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商品市场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化应用、定制化服务、平台化发展成为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为此,需要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商品消费的定制化服务,加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以推动商品市场平台化发展。重新定位和打造“引导生产、拉动消费”的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稳定的经济产业链和生态圈,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提供成果支撑。

  相关经济师评职投稿刊物:互联网金融对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何影响

  现阶段,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个行业都开始引入互联网技术来增加员工实际工作的便利性,以期最终实现公司运作的高效性。与此同时,许多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型产品也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互联网金融业的兴起与发展,作为一个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结合体,它正慢慢地改变着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此,需要给予互联网金融行业较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