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2月05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今天跟大家分享年轻人的视角如何看新零售。为什么很多新零售实践,呈现同质化,且收效不大?我们是怎么理解新零售的呢?我们把新零售拆解成三个点:一个是我们可以调用的商业技术手段;一个是把商业技术手段通过不同的公司,组合成创造价值的生产力或者生产方式,也就是我们做零售的方式;另一个是消费者价值,商业的本质是要给消费者创造价值。
我们看到的变化是什么?过去几年商业技术手段突飞猛进,达到了指数级增长,理解这些技术的变化并非易事。我们用“流动、升级、多元”三个词来了解消费者价值。
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消费者价值的变化——不仅仅是年轻人,我以下讲的消费者都是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消费者。消费者的变化是流动的,几年前讲“得屌丝者得天下”,再到消费升级,后来变成了消费升级的下半场,又变成了消费降级,其实是消费者一直在变化。
对于多元化的理解,千人千面并不够,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可能需要不同的样子,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价值是不一样的。
我们理解的新零售,就是技术手段突飞猛进,面对的消费者价值发生彻头彻尾变化的时候,中间没有变,所以中间要变,中间要变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哪边呢?我听到行业里很多人都在选择左边的技术,似乎理解并应用技术较为容易,但其实并不容易。
企业常提“以消费者价值或者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但是今天有多少企业深刻地去理解了消费者价值的变化?
我们第一次做跟新零售相关的项目,发现企业的出发点不对,一个企业在想做新零售的时候,并没有回答——我为什么要做新零售?我只为了升级技术吗?只为了有新的技术出来要怎样吗?不,你要从自己的战略需求点出发,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策略是什么?你才能把技术手段给用好,否则就是你被技术用,而不是你去用技术。
说一个音箱的案例,他们的店面呈现出来的体验场景是一个一个小房间,这是他们发现了音箱应用的环境——很多人喜欢在一个类似于家的安全环境中享受音乐。
消费者体验≠消费体验
什么叫作消费者体验?这是消费者的一种感受,所以消费者要的是以他自己价值空间去衡量的那种感受,我们其实嘴上说的是消费者体验,做的是消费体验,我们想的是怎样更多更快地卖出东西,我们周末去逛商场的时候会说我一定要买什么东西吗?并不是,可能是跟闺蜜聚会,可能是消磨时间。这就需要企业从关注消费到关注人,以不断感知并创造消费者价值为核心。
用“个体化”这把钥匙来理解年轻人
理解中国年轻人的一把钥匙,是这三个字:个体化。个体化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指一个人自己来决定他要成为谁,他要开展怎样的生活,要如何跟这个社会相处。我们今天要用个体化的眼光去看待年轻人。
我们在80后、90后、95后、00后身上看到非常清晰的个体化蔓延并且纵深发展的逻辑。什么是纵深发展?第一个“深”,95后和00后更早、更主动体现出个体化。另外一个“纵”是什么意思?当你发现年轻人带来的个体化在这个社会上大行其道的时候,瞬间其他年龄段的人也被年轻人所影响了,今天70后、80后、60后开始看到年轻人大行其道,他们的个体化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的时候,有些80后突然意识到我是不是没有年轻过?
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消费者并不以年龄划分,而是因为年轻人呈现出来的个体化,年轻人今天在这个社会上的崛起,会连带影响社会上其他年龄段更多的人呈现出个体化,所以当你觉得那些年轻人我理解不了,请换一个个体化的角度去理解,就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想要成为谁,他做任何一个消费决定的时候,其实是在构建自己的生活。
准确感知消费者价值是构建消费者体验的基础
如何理解消费者的价值?理解消费者的价值就是要个体化,你回到个体化,说我理解消费者价值了,我是一个做茶杯的或者开商场的,这些价值如何体现到消费者价值中去?你去研究消费者的价值,问问自己的品类在消费者价值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然后再去看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一层层叠上去的。
最后我觉得零售升级需要理性+感性的力量。理性是什么呢?是我们能够理解并且调动现在所有的科技手段、商业手段,但出发点不是跟风,而是你自己真实遇到的商业问题,但是我更呼唤感性,我们做零售的要把我做的事情体现到消费者价值中去。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战略
[摘 要] 零售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的商品类型选择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对功能性商品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对创新性商品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与商品类型的战略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