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重点

时间:2020年06月17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要求雄安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该研究在阐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采用SWOT法解析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优势、

  [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要求“雄安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该研究在阐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采用SWOT法解析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以打持久战的心态对待雄安新区建设,找准战略定位、抓住战略重点,通过营造优良发展环境,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梧桐树”;营造创新风尚,引进和培育高质量发展的“金种子”;涵养城市精神,铸就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因等,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关键词]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风尚;雄安精神

上海经济研究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同时也是指向未来的战略部署。2018年2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时明确指出,“雄安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经济论文投稿刊物:《上海经济研究》的探索视角紧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经济发展进程,其开放、前瞻、创新的宗旨深深吸引全国及至世界各地的读者和撰稿者,并广受经济理论界、政府部门和决策机构、大专院校、实际经济部门和企业界的欢迎和好评。

  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分析

  (一)应对国际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准确研判世界形势:“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其实,早在2008年,始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和衰退,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就发生了明显变化,“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

  2018年3月起,美国率先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我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先进技术和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但目前发达国家在一些技术和产品对中国实行严格限制出口,这对我国原有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2018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自此,“六稳”成为考量经济走势的重要标杆。

  刚刚闭幕的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六稳”,这些表述透露出我国面临的严峻的外部形势及其对国内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过去四十多年经济快速发展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之后集中暴露出来:市场活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行政体制改革不到位、内需拉动经济较弱等,过去的主要依赖资源要素、依赖出口导向的增长方式、增长路径已经无法持续下去,国际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和国内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共同作用产生的“叠加效应”,迫使我国转变发展路径,必须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必然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判断,对指导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求侧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已经不满足于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提高,从而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环境等精神层面亟需得到满足。

  从供给侧来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货物进口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等,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社会生产”面貌。因此,社会主要矛盾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均发生了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将解决供给侧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作为重点,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的到来。

  (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实现这些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而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诚然,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包括载人航天、载人深潜、量子通信、探月工程、大飞机、高铁等。

  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面对新时代的强国目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老龄化社会、环境污染、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等挑战和风险显现,这些都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去解决,都需要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去解决,可以说,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二、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SWOT分析

  (一)优势和机遇分析

  1.政策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同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的设立相比,雄安新区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凝聚国内外顶尖规划团队和众多专家之智,擘画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之城、希望之城、创新之城的宏伟蓝图。外交部举办河北雄安新区全球推介活动,主题是“新时代的中国:雄安探索人类发展的未来之城”,进一步诠释了雄安新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更加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建设雄安新区的决心和信心,“雄安质量”呼之欲出,为此必然会调动各种优势资源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成功。

  2.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通畅。

  雄安新区位于华北平原腹地,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距离北京、天津约105公里,京、津相距135公里,京津雄三地大体构成一个稳固的等边三角形。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集中承载地,这种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随着四座高铁站的相继开工建设,未来雄安新区将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20分钟到北京新机场,30分钟到北京、天津,60分钟到石家庄;“四纵三横”的区域高速公路网将实现新区60分钟到北京、天津,90分钟到石家庄。

  3.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

  数据显示,三县总人口约为109.78万人,总面积达1576平方公里,经济总量仅为200多亿元,人均GDP最高的雄县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县城里的高层建筑凤毛麟角,在容城县建成县区,商业区和政府部门挤在不到五公里的奥威路上;主导产业多为服装、制鞋、塑料等传统产业,布局散乱;道路年久失修,电动三轮车是雄安新区随处可见的交通工具。可以说,雄安新区的现状用一张白纸来形容最为贴切。也正因如此,雄安新区才拥有着宽裕的发展空间,可以避免较高的调整性成本,具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基本条件。另外,在这张“白纸”上作画,受到各方面利益牵绊较少,改革创新的空间较大,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4.生态资源独具禀赋,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京津冀地处的华北平原,水资源严重匮乏。数据显示,京津冀区域人口占全国8%,经济总量约为全国11%,而拥有的水资源仅为全国的1%。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雄安新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白洋淀,143个淀泊星罗棋布,历史上水域面积曾达到1000平方千米,现在也有336平方千米,随着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华北明珠”有能力承载起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

  5.历史文化悠久,奋斗精神高昂。

  区域经济的快速崛起离不开精神的鼓舞与支撑,雄安新区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更是如此。三县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历经文化蛮荒、文化边缘、文化繁荣三个阶段,在宋辽时代走上了文化繁荣,先后形成了宋辽文化、航运文化、行宫文化、雁翎文化等。北宋为抵挡辽军进犯修筑了宋辽边关地道,铸就了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有一支神出鬼没、声名远扬的雁翎队,这支队伍在抗战中无一人叛变投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雁翎精神。另外,圈头村音乐会、安新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多。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滋养和提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精神。

  (二)劣势和挑战分析

  1.担负重要使命,面临多重困难。

  进入新时代,面对“强起来”的时代命题,雄安新区担负着重要使命,既要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还要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可以说,我国发展过程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体制机制矛盾等都在考验着刚刚成立的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一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试验田。虽然我们也在集全国之力建设雄安,但相对于当时深圳特区面临的“速度”、浦东新区面临的“开放”,雄安新区担负的是“质量提升”“新旧动能转换”,雄安新区肩上的这幅担子很重,绝不是“平地起高楼”那么简单,规划编制、拆迁安置、生态修复、产业转移、人才集聚、创新风尚、开放共享……任何一项工作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2.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困难较大。

  雄安新区现有产业结构相对落后,雄县、容城、安新三县的第一产业占比较重,其中经济实力最强的雄县三次产业构成为11.1∶69.4∶19.5,一产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5个百分点,农业人口占比为66.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85个百分点;二产以传统产业为主,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容城主要发展服装业、雄县主导产业为塑料包装,安新发展制鞋、羽绒等产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5%。这些传统制造业布局散乱、污染严重,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压力很大。同时,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集聚产业、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的挑战。

  3.环境压力较大,生态修复成本较高。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基色。但雄安三县对传统产业具有较强依赖性,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结构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淀内生活污染物及部分水域渔业、鸭业等高密度养殖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现在“华北明珠”白洋淀的水质多是Ⅴ类和劣Ⅴ类。

  虽然河北省已经启动了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但无论是划定白洋淀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比例和空间范围、确定雄安新区环境质量底线,还是研究制定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解决新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利用上线等突出问题,都绝非易事,另外,还要涵养地下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白洋淀补水不足、水质恶化以及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风险等,工作量之大、投入之多、治理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4.创新要素缺乏,创新环境尚未形成。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追求。虽然未来图景很美好,但支撑区域创新的要素包括人才、资金、产业等在雄安新区都很匮乏,并且这些创新的优质要素仍然呈现出向沿海发达地区、向就业机会最多的中心城市集聚的态势。雄安新区不沿边不靠海,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雄安创新”所需要的创新要素从何而来?

  来了以后如何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也非常支持雄安建设,但两地差距太大,北京的研发成果较多集中在全国领先地位,而雄安现有的产业基础较为落后,对接起来困难很大。同时,创新要素的集聚、创新风尚的形成,既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人才、资金、产业等硬件,更需要体制、政策、创新的社会氛围等软件。这些条件的具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孕育、呵护,尤其在开始阶段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三、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重点

  雄安新区从诞生之日起就不仅是建一座新城来集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更重要的是要“以新立城”——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会触及到我国多年积累下来的许多体制机制上的矛盾和问题,雄安新区要由蓝图变为现实,必须进行一系列体制机制上的重大变革,而且每一个深层次变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行政体制、户籍制度、教育体制、土地制度、财税金融等皆需慎重为之。

  可见,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突破或创新原有的体制机制为前提的。因此,要以打持久战的心态对待雄安新区建设,不仅要下定决心,以“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耐心和恒心开展工作,更要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找准战略定位,抓住战略重点。

  (一)战略定位:雄安新区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发展新的两翼,共同承担起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可见,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其与生俱来的重要责任,尤其在起步阶段离不开北京优质资源的注入,北京同样也需要雄安新区的“合作共赢”。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作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是一座中心城市、枢纽城市,这不仅符合对接首都、带动河北、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的现实需要,还符合城市化发展的规律。

  在城市化发展初期,城市发展往往呈现出“单中心”聚焦态势,聚集了区域内的各种优质资源要素并不断“摊大饼”式的扩张,从而引发了“大城市病”。现在城市化已经进入了高级阶段,即“多中心”“组团式”“扁平化”发展阶段。现有的东京、巴黎、伦敦、纽约、芝加哥等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点。因此,未来决定城市发展水平的不仅是城市规模,更取决于其在城市网格中的地位。雄安新区担负着重要历史使命,虽然需要北京的支持与合作,但一定要明晰自身作为独立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无论在城市规划、产业定位、制度创新等方面要敢于突破各种干扰和束缚,努力走上京、津、雄“三足鼎立”、竞合发展的良性道路。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的初衷所在。

  (二)营造优良发展环境,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梧桐树”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指出的:“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四十年前”。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面对的是我们国家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这种特殊时间节点承担特殊历史使命的雄安新区,必须探索出一条“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相得益彰的道路。

  雄安新区的自身条件相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说,等同于“一张白纸”,如果简单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运作,各种“市场失灵”乱象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单纯由政府主导去建设一个共产主义乐园,雄安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大为弱化。因此,在雄安新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成为善于驾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明确提出的:“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协同发力。

  一是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使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政府要做好雄安新区的顶层设计,在起步期,政府可居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好自身的规划和引导作用,在规划编制、产业选择、生态管控等方面重点发力;在发展期,则要逐渐让位于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主体焕发出活力和创造力,政府主要行使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能。总之,市场和政府要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有机结合。

  二是在这场政府与市场的博弈中,雄安新区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敢于自我革命,减少行政干预,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大胆进行制度创新,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现在浙江、江苏涌现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不见面审批”服务、“一次办妥”等举措,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否则,一味依赖政府的发展路径将导致市场发育的迟缓和不成熟,雄安新区也将缺乏自我生存机制和造血功能。

  (三)营造创新风尚,引进和培育高质量发展的“金种子”

  毋庸置疑,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创新,而创新不仅需要高端高新产业作为支撑,更需要形成高端要素集聚的创新风尚。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指引下,雄安新区未来的硬件环境一定会国际领先,更为重要的是软环境,这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深圳发展初期有我国的短缺经济作为支撑,主要发展以“三来一补”产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形态,不过在后来的发展中,深圳一直注重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创新技术与人才,创新体制机制,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环境,不断推进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创新的典范城市。

  雄安新区的传统产业较多、创新基础薄弱,在供过于求的时代背景下,不具备自我蠕动发展的条件,建议走出一条“输入—再创新—输出”的新路径。

  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做优城市印象。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和重要遵循。雄安新区创建初期就承担着建设一座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现代之城的历史重任,这就需要五大发展理念同步推进协同发力,率先把“未来之城”的城市印象做优做美,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以优质的智慧宜居环境、较低的创新创业成本、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美好充裕的成长空间等,集聚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创新要素和资源,不仅要“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还要使这些优质高端创新要素成为雄安新区发展的“金种子”,在雄安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新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主要指标的第一个分项指标即为“创新智能”,明确到2035年,其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6%,与北京相同,超过了当前深圳(4.20%)、上海(3.82%)和广州(2.33%);更为抢眼的是,还明确其基础研发经费占比为18%,也与北京相同,这是我国首次将基础研发经费占比列入城市发展指标,说明雄安新区在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上将会更注重源头创新、基础创新;另外,其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大数据管理贡献率、数字经济占比等指标也都在80%以上。

  可以说,雄安新区将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探索用虚拟城市管理现实城市,智慧城市呼之欲出。这都需要雄安新区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部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五大重点产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高起点规划布局主体功能区,强力吸纳和集聚相关要素资源,以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探索高水平产城融合发展之路。

  三是不遗余力进行制度创新,营造活力涌现的环境基础。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良好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保障,创新风尚的营造亦是如此。硅谷之所以长期繁荣发达,并不是因为美国政府对其投入了大量资金,而是因为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力资本发挥创造力的法律,在融资支持、产品采购、基础研究、服务体系等领域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体制。分析硅谷的就业结构可以发现,2017年,其创新与信息产业就业人数仅占27%,社区和商业等基础设施服务人数占69%,美国近四分之一的风投公司聚集在硅谷。

  从根本上说是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孕育了硅谷的创新沃土,从而成就了硅谷的创新神话。雄安新区营造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风尚,可借鉴硅谷、深圳及其他成功区域的经验,注重从制度创新入手,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奖励制度、支持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营造尊重市场、尊重创新创造、尊重人才的创新氛围。

  三是建设雄安大学城,为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支撑。美国挑起的贸易战直击我国发展“软肋”,作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标杆,雄安新区亟需肩负起我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使命。实践证明,“产、学、研、用”的高度融合可以为城市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创业人才,这些人才又会在未来反哺于母校,从而形成城市发展的源动力和支撑。《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打造知识溢出效应明显的大学园区等。规划建设雄安大学城势在必行。其中,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对雄安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硅谷核心区域有三所世界排名前十的顶尖研究型大学,中关村模式也是依托知名大专院校和重要科研机构发展起来的。可以由国家投资迁建和新建几个前沿性研究型大学,培养基础领域前沿的研发人才,也可以鼓励民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西湖大学)到雄安联合办学,还可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探索合作办学等。

  (四)涵养城市精神,铸就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因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屡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在于中华文化中无比强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国家如此,一座城市亦是如此。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引领一座城市奋勇争先的动力源泉。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雄安人力同心,进行多方面的、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涵养城市精神就成为凝心聚力共筑雄安梦的重中之重。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就是在“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的指引下奋斗出来的。

  硅谷最让人羡慕和推崇的也不是那些富翁们,而是蕴藏着无限可能性的硅谷精神,它鼓励冒险、刺激创新、容忍失败、绝少束缚。雄安新区所在区域历史文化悠久,宋辽边关地道诉说着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可歌可泣的雁翎精神。雄安精神根植于这块土地,但要成为“人类发展的未来之城”,更需要跳出来,勇于放大原有的淳朴的传统精神,以开放、包容、自由、多元的理念,涵养和培育拒绝平庸、鼓励冒险的“创新精神”,敢于做梦、执着追梦的“创富精神”,挑战权威、不惧失败的“勇士精神”等,保护追求合法财富的欲望,让世界上怀揣梦想的人们集聚雄安,让雄安成为大学生、公务员、企业家、工程师、教育家、冒险家、发明家等实现抱负的乐土,让雄安的城市精神成为雄安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张占斌,戚克维.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J].先锋,2018,(7):29-31.

  [2]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J].学术月刊,2018,(3):66-86.

  [3]师博,张冰瑶.新时代、新动能、新经济——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解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8,(5):25-33.

  课题组负责人:赵冰琴

  课题组成员:吴家强王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