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10月29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在城镇化进度不断加快的推动下,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遭到了破坏,尤其是水资源污染和匮乏问题,对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阻碍。在城市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不仅能够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还能够对城市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本文对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实践应用
引言
由于我国领土面积大,人口也比较多,所以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对城市建设与发展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同时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损害。这时,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将其应用在城市规划中,能够显著提升城市排涝防洪的能力,还可以增强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对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让我们的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在处理水资源短缺问题时具备海绵的弹性,当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灾害等问题来临时,能够轻松应对,所以其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简化而言,就是在雨季时,城市中积水会变多,海绵城市能够吸收、储存、净化这些雨水;在干旱时节,海绵城市再将储存净化的水资源予以合理利用。
海绵城市理论有三大特点,分别是:
(1)城市规划应用海绵城市的前提条件是该城市的发展要做到整体协调统一,比如城市综合环境的治理与布局,排水系统、地下管线的铺设与布置等。借助当地自然环境的优势,合理运用相关技术,使其能够将雨水尽数吸收并净化,解决城市中水资源短缺问题。
(2)海绵城市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建设灵活性城市,将自然灾害等问题予以妥善解决,确保城市中的水循环系统能够顺利正常运转,并对生态环境予以有效保护。
(3)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时代中,海绵城市理论将传统造价偏高的城市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城市中的排水系统,其现在正在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充分满足了城市水文特性发展的需求。
2.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在规划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令开发影响降至最低[1]。首先,对城市中现有的湿地、自然水系进行有效保护。其次,针对已经受到损害的绿地系统,采用先进科学方式予以修理恢复,使其雨水滞纳处理能力得以显著提升。然后,充分利用绿色屋顶、生态湿地以及雨水花园等技术,加强雨水渗透与积存能力。笔者分别从绿地广场、水系湿地、城市道路、地块内部四方面,对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2.1绿地广场
当前国家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绿化程度要求为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在开发绿地、公园、广场等没有相应合理的措施,导致局部排水防涝能力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径流污染也日渐严重。对此,在设计绿地公园时,对其四周的空间以及雨水排出路径予以全面考虑分析,并将低影响开发体系予以合理应用。这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良好休憩娱乐场所服务,还可以加快雨水消纳与净化工作的进度。除此之外,广场是当前城市中较为重要的公共娱乐休闲设施,也是民众应用较为广泛的活动场地,其主要特点就是面积广、硬化强,在对其进行规划建设时,可选取透水路面结构形式,通过地下空间,建立出健全完善的雨水调蓄体系。
2.2水系湿地
城市中所具有的河流、湖泊、坑塘都是天然处理雨水滞纳的场地。因此,一定要实施科学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这些场地的保护,不可对其进行填埋以作他用。同时也要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需求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对填埋过的水系予以修复,特别是具备较高内涝风险的地区。面对城市中各种水路并行的城市布局,应当对水和道路之间的绿化带予以充分利用,并制定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对城市缓冲区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在缓冲区引入地表水,对地表水予以有效处理,借此消除死水区,达到优化城市水资源、加强水系湿地利用率的目标。
2.3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要素。实际生活中雨水的径流量较大,污染指数也偏高,对此,首先要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稳定性能,使其能够正常运行,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交通出行服务。其次,道路两旁以及周边的绿化要做好,可选取透水路面、LID树池以及下凹绿地等技术,将雨水径流量予以减小,并净化改善其水质。
其中透水路面能够让雨水更快、更多的向地下渗透,以防出现较多积水,对交通产生阻碍,该方式比较适合应用在负荷较高、污染较重的地区,比如:人行道、机动车道等。而下凹绿地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绿化带进行综合整合设计,使其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流入绿化带中,继而达到储存雨水、净化雨水的目的。
2.4地块内部
低影响开发形式主要是从根源上选取分散方式,对降雨径流量进行合理有效控制,同时对雨水的水质予以优化改善[2]。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心是在城市地块内部大范围应用低影响开发方式,并全面推广,除却上述所说透水路面以及下凹绿地之外,还有屋顶雨水花园。屋顶雨水花园将雨水从屋顶接收并通过先进有效的生态手段对其进行过滤处理,使其能够灌溉植物,以便提高雨水的利用率,降低了废水排放量,也大大节省了城市建设的成本,这也是海绵城市理论的优势之一。
然而纵观当前城市建设现状,发现在处理城市径流雨水时,大多数城市依然采取的是传统陈旧的方式,该方式不但无法落实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城市发展战略,而且在处理城市径流雨水时也没有太大效果。所以,城市建设亟需改革创新,摒弃传统落后的方式,充分应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对城市径流雨水予以科学有效的控制处理,可显著提升城市雨水的利用率。在实际应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每个城市的真实情况,不可盲目运用,如此方能加强城市预防内涝的能力。
建筑论文投稿刊物:住宅与房地产以推动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推动城镇住宅建设和房地产业的体制改革与健康发展为办刊宗旨,探索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房地产市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观念,可以优化改善城市水资源,加强城市防范内涝的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因此,为了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应当大力推广并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为城市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彦峰.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 住宅与房地产,2020,(18):249.
[2]张弛.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 四川水泥,2020,(04):65.
作者:任雷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