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线上线下融合视角下我国零售业流通效率的测度分析

时间:2021年07月24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零售业态处在快速演变的过程中,其仍然面临着实体零售业发展缓慢、网络零售业缺乏体验等问题。而在此过程中,流通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零售业态的演变进程。基于业态演变视角,本文对零售业流通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促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零售业态处在快速演变的过程中,其仍然面临着实体零售业发展缓慢、网络零售业缺乏体验等问题。而在此过程中,流通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零售业态的演变进程。基于业态演变视角,本文对零售业流通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业态演变是否能够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零售效率的高低。目前,实体与网络两种零售模式保持着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而非对立、矛盾的关系。流通效率因子各指标在近些年来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增长趋势较为平缓。随着电子商务流通因子的引入,批发零售业的增加值和新流通效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电子商务对于提升流通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线上线下;业态演变;流通效率;网络零售业;实体零售业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9月,由商务部流通促进中心撰写的《中国线下零售小店数字化转型报告》正式发布。这是国家部委首次针对线下零售小店发布的专题报告,同时也说明零售业态发生的显著变化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快速兴起,全新的商业模式日益成熟,以淘宝、京东等为代表的网购平台也应势而起,取得了辉煌的经营业绩,这不仅改变了国内零售市场格局,也深刻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一方面,网络零售业取得的重要发展成果使得大量实体零售企业开启了触网之路;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前往实体零售商店仅仅是为了体验商品,并不打算直接进行消费,而是转向网络端进行购买并等待物流配送,这一全新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上游供应链与网络零售企业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实体零售企业要寻求经营效益的突破便只能在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流通环节投入更多精力,因此流通效率对于零售业的演变而言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网络、实体零售业的发展状况,从零售业业态演变视角出发,对流通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引导零售业态的科学演变与零售企业的健康发展。

  零售业态演变机理

  (一)新业态出现机理

  1.消费需求多元化对新业态影响机理。

  流通环节离不开零售业,零售业具有鲜明的经营特点,能够通过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的方式销售商品,在销售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直观地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改变,从而实现零售业态的创新。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人们对于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情况下零售业想要继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就必须积极进行企业内部革新。消费者主权理论明确指出消费者的主导作用,如今消费者对于消费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存需求,而是更多地关注产品质量。

  为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零售业在业态演变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公开性,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服务态度。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零售业的变革和发展,零售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需要改变经营策略,加大对消费者钟爱品牌的推销力度。除此之外,房租和人工等费用的支出会导致实体零售企业的产品价格高于一些网络平台,此时经营者可以从产品质量上入手,对商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从而吸引更加关注产品质量的消费者。

  购物体验、服务喜好、价格喜好以及质量喜好等都直接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零售业态开始进入变革时期,并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等因素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因素的改变也会造成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零售业态和消费者需求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消费者一旦产生了某种需求,相继就会产生对应的业态,消费者在这方面的需求越多,就会推动这些业态成为主要业态形式,主业态的存在也会受到其他新兴业态的冲击,但是在客户的需求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这种业态便不会消失。

  2.西方零售业态演进理论对新业态影响机理。

  西方零售业态演进理论认为新旧两种业态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新业态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弥补服务和价格之间的真空地带,新旧两种业态可以互相弥补不足,他们所面对的消费者对象不同,因此两者之间在本质上并不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零售业态的存在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都在经历一个从出生到衰败的生命周期,在这个周期中,他们可能会经历成长、创新、成熟和衰败等生命过程,但是每一个阶段都会收获不同的体验。当业态演进的过程处于创新时期,这种新的业态还不能占据市场的主要地位,此时旧业态还是市场经营的主体,但是市场的主要业态还是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

  零售业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零售业态会不断地寻求更高的发展层次,为了适应消费者的整体需求,一个普通零售企业的发展状态往往是从杂货店起步,再历经超市、专业店等经营形式,最终发展到大型的购物中心。新业态会随着消费者需求而不断萌芽,旧的业态也会一直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时,主要业态形式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增加市场中零售业态类型种类,最终满足消费者的各种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满足感,为其提供更好购物体验。

  (二)新旧业态融合发展机理

  1.正反合演化机理。

  根据正反合演化机理的哲学解释,否定和肯定是相互包含的,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寻求平衡的关系,在自我认知和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零售业态的变化大多是在旧业态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业态形式,这种新兴的业态形式极具时代特色,是旧业态革新与升级后的产物。在20世纪90年代,连锁店形式开始浮出水面并逐渐取代了传统零售店。随后在21世纪初,我国国际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在这个时期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之一,外贸经济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随后产生了很多连锁店和超市。

  除此之外,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国内市场带来了重创,但此时国内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基本成熟,很多商家开始采用线上零售的经营模式,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也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极大冲击。这种线上零售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在整个经济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也吸引了大批研究人员对零售业态在未来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如今实体店的零售经营现状不容乐观,线上零售的销售额逐年攀升,结合正反合演化机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认为未来的市场发展状况不是实体店的零售消亡以及最终线上零售占据整个市场,而是两者相互融合发展、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发展。实体店零售具有直接与消费者交流、方便为消费者提供高水平服务、产品质量有保障等优势,虽然其商品价格会略高于线上渠道,但是对于注重商品质量的消费者来说,仍具有一定吸引力。放眼未来零售业发展,其形式很有可能是实体经营店作为体验店,线上作为零售店。这样既解决了商品价格高昂的问题,也为消费者带来了绝佳的购物体验。

  2.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机理。

  生产和消费原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但是由于流通过程的存在,三者之间成为了互通的关系。企业经营者要想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就应当从缩减中间环节成本消耗着手,提高企业的流通效率,为企业生产经营增加利润创收。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商流等都是影响流通的关键性因素。实体店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容易积攒顾客,并且商品运输体系和销售体系都比较完善,但是实体店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产生店面租金、员工薪资、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资金支出,导致资金不足、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

  采用线上零售的方式则完全克服了这些缺点,与时俱进的经营模式使得线上零售能够在收到客户的真实订单后再通知厂家发货,避免了货物滞留仓库和资金不足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资金流动的效率。线上零售也存在缺点,例如供应链尚不成熟、网站等渠道建设资金不足、无法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在经营的过程中,线上和线下的经营者都会对现有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改善经营,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从而扰乱市场经营顺序,大大降低流通效率。

  基于消费者角度来说,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一般会比较关注商品的品牌、质量和价格这几个方面的信息,较高的流通效率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销售价格。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零售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消费者对产品进行不合理的讨价还价;在选择支付方式时,可以选择第三方支付,这样在后期产生交易纠纷时,能够便捷有效地为交易提供合法凭证,减少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基于政府角度来看,要想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尽快实现经济的转型,将粗放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政府部门应当履行自身的职责,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企业的大规模发展,在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中注入信息化因素,提高企业的流通效率,打造积极健康的市场经济发展氛围。

  业态演变视角下我国流通效率比较分析

  (一)我国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规模性指标。在本研究中,选取批发零售业工作人员和零售业集中度作为规模性指标。其中零售业集中度指标就是超出限额的零售额和社会零售总额之间的比值,是当前社会的产业自由竞争情况和流通业规模的重要衡量指标。周转率指标。在本研究中,选取批发零售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库存率作为周转率指标。一般来说,流通渠道的顺畅程度和流通渠道效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流动渠道越顺畅,流通效率就越高。效益性指标。

  在本研究中,选取总资产报酬率、人均销售额以及物流效率作为效益性指标。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值大小是影响流通效率的关键因素,较大的市场规模往往会对应较高的流通效率和流通效益。技术性指标。在本研究中,选取互联网普及率和RδD经费作为技术性指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流通效率的提高,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成为流通效益的重要衡量指标。

  (二)传统流通效率的主成分分析

  因子模型的适应性分析。本文在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采用了SPSS19软件。在衡量所选取数据的适应性时,选取了Bartlett和KOM球形度检验的方法。KOM检验的系数值以0.7为界,如果系数值大于0.7,则说明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显著。Bartlett一般用来判定相关系数是否适合选用因子分析。对本次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KOM和Bartlett的值分别为0.723和172.435,KOM值大于0.1且显著概率值为0.001,远小于0.5,因此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分析。提取主成分。提取的成分时要想满足主成分条件,就要首先满足特征值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75%,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数值和1越接近,公因子所反映的原始信息就越多。在本研究中,从变量中选取一个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的作为主成分因子,经过分析发现所选取的变量作为因子时都能够反映较多的原始信息。

  本文对流通效率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指标在近些年来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增加趋势较为平缓,流通花费在GDP总量中占比较高,要想赶超发达国家,依然需要继续努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国内技术革新。我国传统流通效率一直处在增加状态,随着电子商务流通因子的引入,批发零售业的增加值和新流通效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电子商务对于提升流通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对于增加零售业销售额的作用是有限的,零售业经营者要想进一步提高营业额,必须要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政策建议树立起正确的理念,明晰网络零售业态和线下零售业态之间的关系,为其划分主次,寻求两者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而不是随意地取代某一成分,争取为网络和实体零售业态提供充足的市场生存空间。加强对流通业发展的重视,平等看待每一项发展政策,避免对政策产生歧视心理。

  “重视生产,忽略流通”已经成为了国人经营的惯性思维,但是流通业是联系消费和生产之间的重要桥梁,有助于实现产业的功能和价值。企业经营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平等看待政府发布的政策,对流通业给予高度重视,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力度整合流通资源,建立集消费和休闲于一体的消费体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存需求,会更多地追求高品质产品,提高使用过程的舒适度,而线上购物往往还难以给予消费者良好的体验感,此时便体现了实体零售业的重要性。不管是电商还是实体店,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优势都非常必要。

  一方面,网络零售业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人员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经营人员要加强经营管理和资源整合,提高产品的流动性,减少商品的库存量。向传统产业宣传电商优势,鼓励其进行经营转型。企业要想寻求长久的发展,就要不断提高人才质量以及企业内部的技术水平,鼓励员工们充分学习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克服时空限制以及信息获取的滞后性,加快资金流动,提高销售量。

  经济论文投稿刊物:《商业经济研究》创刊于1982年,是原国家商业部创办的国家一级商业经济类学术期刊,是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期刊创办30余年,为传播商业前沿理论、促进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商贸流通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行业内和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策略,减少不必要的审核过程,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适当减少对企业的税收,提高企业的流通效率。目前,传统的实体零售店正面临着高昂的员工薪资、店面租金和水电费等开销,给商品的正常流通带来了极大阻碍,严重削弱了传统零售店的市场竞争力,导致流通效率低下。这种情况下,国家要发布相关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资金流动性。

  参考文献:

  1.黎传熙,祁明德.异质性零售交易模式与流通效率的相关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23)

  2.吕建兴,叶祥松.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其演变特征——基于流通环节的视角[J].世界农业,2019(6)

  3.孙伟仁,徐珉钰,张平.渠道势力、流通效率与农产品价格波动——基于中国200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9(4)

  4.王欢.零售业发展规模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区域差异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1)

  5.吴兰.基于零售业态演变的我国进口跨境电子商务业态分类[J].商业经济研究,2017(20)

  6.张琼.移动互联网+视域下零售业态演变路径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2)

  作者:杨守勇1博士生武勇2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