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8月21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在人们的日常学习、发展与生活中,阅读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融媒体研究日益增多,但在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尚未进行广泛应用。鉴于此,本文研究了融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用户需求,试图分析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以跟随社会变化,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其生存状态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还蕴含着一个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因此,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注入活力和汲取现代元素,聚集一定范围的技术、信息、管理资源,以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论文范例: 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用户借阅记录数据集
二、公共图书馆用户需求及其行为变化
(一)公共图书馆用户需求
Coyle指出,图书馆的重点不是图书馆的资源,而是其向用户所提供的服务,服务能够将图书馆与出版社及代理商等机构区分开来,因此知晓用户的服务需求对于图书馆按照用户需求提供服务非常重要(Bavchneretal.,2012)[1]。为此,本研究从不同方面总结相关研究成果。
1.各出版形式文献的需求和使用。期刊是图书馆用户经常使用的文献类型之一,按照使用频率或者需求比例看,期刊是大学师生最常使用的文献类型之一。教师和研究生对期刊的需求较强烈,如平顶山学院教授最常使用的文献类型是中文期刊,其次是外文期刊。
2.各载体形式文献的需求和使用。在图书馆用户文献载体需求方面,印刷型一直是图书馆用户需求的主要形式。但随着电子型资源的出现与发展,用户对文献载体的需求逐渐发展成纸质型和电子型并存,且对电子型文献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据调查,我市教师有80%需要电子书刊,有60%需要联机网络数据库,有53%需要光盘数据库。研究发现,58%的学生需要电子书刊,56%的学生需要联机网络数据库,12%的学生需要光盘数据库(赵雨霞,2019)[2]。
3.文献语种需求。在图书馆用户文献语种需求方面,中文和英文是中国内地图书馆用户使用最多的语种,但不同学科、职称、学历、行业的人员对于中文和英文的偏好存在差异。如刘兹恒和王植调查发现,文科研究生第一常用的语种是中文,第二常用的语种是英文,而理工科研究生的情况则恰好相反(任玲、向文强,2000)[3]。
(二)公共图书馆用户行为的变化
网络的兴起和普及以及电子资源的发展使得用户越来越容易从网络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用户使用图书馆的行为和模式发生了变化。在图书馆使用方面,自从网络出现之后,信息用户越来越少使用图书馆。图书馆用户使用最多的是纸本图书,“书”是图书馆的品牌,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取代“书”在图书馆中的地位。绝大多数信息用户没有意识到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电子资源,因此也没有用过这些资源。
信息用户对搜索引擎的评价高于图书馆员,大多数信息用户最重视信息资源的价值。信息用户喜欢自助服务,大多数在使用图书馆时不会去寻求帮助(孙祝丽,2008)[4]。对平顶山市图书馆的调查表明,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发生了本质变化,越来越多的读者习惯利用类似Google的商业搜索引擎查找资源,图书馆实际到馆率在下降。分析可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重要性在下降,用户使用图书馆的频率在降低,用户对网络的依赖性日渐增强。
三、融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对各地公共图书馆提出的挑战
1.缺乏“互联网+”意识。据了解,图书馆领域内相当一部分机构和服务人员虽然知道“互联网+”概念,也知道“互联网+”是国家战略,但并不清楚“互联网+”的内涵和本质,对“互联网+”的作用及其所能产生的深刻影响缺乏足够认识。还有一部分馆员认为,“互联网+”是互联网巨头炒作起来的一个概念,不能产生实效(吕吉,2019)[5]。
2.互联网思维尚未形成。目前图书馆领域对互联网缺乏正确认识,尚未树立起互联网意识,对图书馆与互联网进行跨界融合的态度不明朗。有些公共图书馆基于历史习惯和传统思维模式不愿意改变既有现状,对“互联网+图书馆”持怀疑态度。甚至一些小型馆、地区偏远的图书馆拒绝接受互联网,认为互联网与图书馆没有任何关系。可见,当前图书馆缺乏互联网思维和实现跨界融合的勇气。
3.技术支持不够。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标准接口基础设施建设。尽管与其他行业或部门相比,图书馆是较早引进和使用计算机技术的领域,但由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和高校图书馆资金的有限性,目前这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陈桐利、倪洁,2017)[6]。
(二)公共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1.跨馆连接,多参界融合。传统图书馆因受特定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的限制,无论是公共馆之间、高校馆之间还是公共馆与高校馆之间,基本上都不能直接互联,用户想要进入某个图书馆网络系统必须通过其特定的网络接口进入,难以实现跨馆进入。可以说,传统图书馆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系统,尽管在系统内部图书馆是学科、专业、行业和领域交叉现象最为频繁的一个部门,但就馆与馆之间的关系而言,馆馆不通是常态。因此,应利用融媒体的优势实现馆际互联。
2.以读者为中心。
图书馆要变革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从采访、加工、整理、存储到传递等各个工作环节和流程都要以读者为中心去展开。重视读者的参与度,尊重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注重读者体验,建立起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互助关系,让读者在“互联网+图书馆”中愿意做图书馆的义务宣传者并参与图书馆的创新活动,打造融媒体时代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新引擎。
3.多元结构重塑。
开放、共享、大众创新将成为图书馆文化结构的主要构成元素,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态势。图书馆从思维观念、管酬模式、服务理念到工作流程都要以读者为中心展开,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服务系统。同时,要依托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新的技术手段,进行图书馆大数据的开放、储存、传递和利用,在实现馆际互联、跨界融合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创新驱动。
4.开发智慧化服务。
(1)智慧化的需求感知。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读者、数据资源、管理者及服务人员进行全面的自动感知,将个体读者情景与群体相关情景进行融合,并结合读者在图书馆内外的环境信息,智慧化预测读者的潜在变化、实际需求以及动态需求。(2)智慧化的服务推送。通过数据挖掘进行智慧化服务推送,帮助读者在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3)智慧化的物流配送。读者的即时需求要被满足,即读者访问图书馆某一数据库时需要及时获得的相关纸质资源要被满足(彭云飞,2016)[7]。
四、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文化建设
(一)倡导经典阅读
1.开展经典导读系列讲座。提供书目导读一直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公共图书馆作为传统阅读的重要阵地,承载着提供经典文献导读和传承优秀文化的职责。公共图书馆可邀请本地重点大学文学院院长、文学教授、文学学科带头人、导师等专家学者,举办系列讲座和读书沙龙,如“孔门之问——《论语》导读”“绝地天通话《史记》——《史记》的古学价值”等精彩讲座,引导和推动读者直面经典、了 解经典、走进经典,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刘毅婷,2018)[8]。
2.开展经典文献展示及主题展览。可以发起“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征文大赛,获取市民读者的积极响应,经专家评审选出优秀作品,展示于公共图书馆内部空间,引发读者对经典阅读的共鸣。还可以利用公共图书馆内收藏的经典文献,策划并组织多种主题、形式的经典文献推介展览,以展现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二)创设文化空间
利用报告厅、会议室、读者教室、大厅及服务区等空间,举办多元化、常态化的图书馆活动。同时,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文化空间”的价值,可以依托现有馆舍对空间进行改造升级,倾力打造全新阅读空间,拓展和延伸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增添人性化、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满足市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文化需求。依托这些空间,加强活动策划与组织,逐渐形成固定时间、固定场所的系列读者活动,打造、培育和提升具有河南特色的阅读推广品牌。
1.打造城市经典阅读空间。通过精选古今中外文史哲类经典图书,致力于打造集经典文献阅览、读者活动、图书馆宣传于一体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倡导经典阅读、人文阅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空间可以每天免费开放16个小时,实行无人值守全自助服务。每周定期举办系列沙龙活动,包括“经典诵读”“读书沙龙”“微欣赏”“语言沙龙”“学术沙龙”等,不仅要成为市民阅读的适宜之所,更要成为推广经典阅读的主要阵地和促进学术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
2.打造公众教育学习空间。打造多功能服务空间,启用“讲读厅”,面向广大市民全年免费开放,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定期开展各类公益阅读活动,以培训、公开课、小型演讲、辩论等类型活动为主,读者可免费免证参加,包括网络公开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影视节目展播、乐享指尖阅读、粤语沙龙等公益活动。讲读厅内同时设置“图书骚站”,推行“交换图书、分享阅读”的理念,供读者自由取阅、自由捐赠,为读者打造交流、共享的城市知识空间。
(三)策划实施重大节庆活动
1.读书月。定期举办大型综合性群众读书文化活动,每年一届,每届持续一个月,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和开展市民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城市。读书月期间可以推出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通过活动构筑起城市的阅读氛围,传递知识能量,分享阅读快乐。
2.世界读书日。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各地可借此节日推出图书馆7大系列、30余项读者活动,如进行图书展、学术讲座、主题征文活动以及首发公益性阅读刊物等(窦新颖,2019)[9]。
3.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周为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图书馆可借此组织和开展一系列活动。图书馆可以向读者现场展示图书从编目加工到上架外借的全过程,参与活动的读者可以推荐图书,体验即时采购、编目、加工环节,倡导几分钟就可将书借走,拉近读者和馆员之间的距离。提高市民对图书馆的知晓度和利用率,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倡导阅读和推动全民阅读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吸引读者来图书馆参与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开展“走出图书馆”系列活动,将读者活动推送到市民身边。例如,图书馆可以主动前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等推介和展示数字资源与服务。
(四)城市阅读推广联动
城市阅读氛围的营造和阅读文化的建设需要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推动,这里不仅包含市、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联动,还包括借助阅读推广联盟平台开展的广泛社会合作,以及引入民间阅读组织和阅读推广人等社会力量,最终构建多元主体共促阅读的良好局面。
1.图书馆联动机制。公共图书馆界多年来不断加强合作与共享,共同致力于阅读推广事业,如大型展览巡展、讲座信息共享以及联合策划和举办活动等。阅读推广联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联络机制。建立市“图书馆之城”阅读推广联合服务平台,包括门户网站、移动APP及相应的微信、微博等。建立市公共图书馆讲座专家信息库和展览资源库,充分实现资源的共知共享。另外,探索建立统一议价机制。
2.民间阅读组织和阅读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平顶山目前拥有各类民间阅读组织超过100个,其中活跃度较高的读书组织就有50多个,他们策划了一批立足基层、注重市民参与的读书项目,形式新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五)阅读推广平台多元化
1.融媒体馆藏推介。可以根据馆藏推介、读者推荐、读者调查等信息,定期通过新书展示架向读者宣传、推荐新书新刊。以海报形式分主题宣传、推介馆藏期刊,通过制作海报、编制书目等形式进行主题图书展示及推荐,每年定期通过期刊推介栏发布期刊借阅排行榜。公共图书馆网站可以开辟资源推介专栏,由推荐图书、期刊报导、音像新品、图书借阅排行榜、期刊借阅排行榜、音像资料排行榜等版块组成,编制的各类专题书目如知识产权法专题推荐书目、东盟征集文献推荐目录、新加坡文献推荐目录等要以电子版同步发布。
可以在网站数字资源专栏引进中外文电子数据库、移动终端可用资源、自建资源、试用数据库,同时推荐部分网络资源。还可以在公共图书馆微平台设置“微书架”“名家推荐”“阅读推荐”等栏目,同步推介馆藏资源,发布主题图书目录、订购的电子数据库,推荐新书和各类优质资源等。
2.全媒体信息发布。通过电子信息屏、网站通知公告、公众微信号等渠道广泛宣传,同时借助报纸、广播等媒体扩大影响,每年组织开展上千场读者活动,发布传统的海报和宣传册,发挥技术优势,依托各种新媒体技术构建一体化共享型宣传推广平台。及时更新与读者活动相关的信息,为海报、网站、短信、微博、微信等活动发布渠道提供统一的后台支撑,实现全媒体信息发布的稳定、高效运转。
3.读者参与互动。注重讲座、活动的现场交流与互动,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搭建读者广泛参与和深度互动的平台,形成阅读推广的宣传互动机制。通过网络在线互动、点赞、转发和评论,吸引公众广泛参与,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同时,精心构思和策划组织一系列线上活动,包括话题参与、有奖转评、创意征集等,与线下阅读推广活动相呼应。
[参考文献]
[1]BauchnerH,AlbertDM,CoyleJT,etal.TheJAMANetworkJournals:NewNamesfortheArchivesJournals[J].ArchivesofSurgery,2012.
[2]赵雨霞.浅析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国际公关,2019(12):235.
[3]任玲,向文强.县域经济与公共图书馆的互动关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5):69-70.
[4]孙祝丽.公共图书馆报刊开发利用的思考[A].现代图书馆服务,2008.
[5]吕吉.“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转型[J].江苏科技信息,2019(10):8-10.
[6]陈桐利,倪洁.国内数字阅读平台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2):23-28.
[7]彭云飞.支持移动终端的出版物阅读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6.
[8]刘毅婷.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图书馆[N].新华书目报,2018.
[9]窦新颖.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迎来盈利期[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9.
作者:田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