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福建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路径研究

时间:2021年09月03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 要] 福建省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新经济规模偏

  [摘 要] 福建省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新经济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高技能型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 因此,只有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才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经过调研,总结归纳了福建省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新旧动能转换中的突出问题,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路径,为加快推动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 福建; 新旧动能转换; 路径

人力资源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只有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新旧动能转换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应用前沿技术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根本路径。

  近年来,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议题,国内外学者展开了深入研究,新旧动能转换是技术革命不断进步的过程,通过构建模型找到分割点,当全要素生产率相等时,产生新旧动能转换(HuixinY,2018); 以“创”促“转”,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和着力点,通过创见、创新、创业、创造有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应将技术水平上转变为自主创新型(余东华,2018); 在动能使用和转换方面的,从需求角度来看,应在增长动力结构倾向于投资,从供给角度来看,应凭借新技术、新方法等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政府应从要素结构维度寻求产业结构优化策略(黄少安,2017)。

  依据福建经济发展角度,找出了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新兴产业等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优势,发现新旧动能转换在就业、资金短缺、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罗婧,2017); 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通过强化融合发展、开放发展与改革创新、加速形成有利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新需求体系、创新体系(张文、张念明,2017); 提出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双创四众”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路径模式、对策建议(曾繁华、侯晓东、吴阳芬,2016); “十四五”时期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培育一批新旧动能转换优质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创新优化要素支撑,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路径(盛朝迅,2020)。

  通过以上研究综述梳理发现,国内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研究比较丰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大多从全国层面对新旧动能转换展开研究,具体研究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路径的较少。 福建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变中高速增长,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供给侧视域下新旧动能转换存在的问题,科学测度及评价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能力及影响因素,探索出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福建省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有效路径,为福建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二、福建省推动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态势分析

  (一)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是支撑经济振兴发展主力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9年福建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8889.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68.1%(图1); 福建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66.5%%逐渐增加到2019年的68.1%,2019年福建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3306.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6462.4亿元,占全省的48.6%;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450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98%。

  与各类经济增加值的增幅相比,民营经济增幅最高,已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对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有效推动市场资源的配置,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更新,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019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超年度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东部10省市第1位,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福建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更多资源要素向第三产业聚集,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1-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45.3%。 服务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15-2017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虽2018、2019年略有下降,但均超过了40%,表明三次产业正逐渐实现向协调发展、优化转变。

  (三)战略新兴产业呈增势状态

  福建省新产业新业态呈现增势状态,部分高端智能产品生产速度增加,工业新产品、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增速均超过了100%,新产业、新模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福建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逐步完善产业链,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等4个集群入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721亿元; 其中占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67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2.8%,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时期“倍增”目标; 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实现强劲增长,产值分别比增28.7%、23%和21.5%;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75.6亿元,增长23%; 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1081.5亿元,增长21.5%; 石墨烯产业已培育72个技术研发团队及200多个研发、产业项目,成为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四)数字经济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福建省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2019年成功举办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人工智能大赛永久落户福建省,数字经济规模约1.7万亿元。 推动蓝色产业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重点打造海洋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

  近日,福建省创新发展动能转换,为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税务部门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1项税收优惠措施,有效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企业增强创新活力、引进高技术人才、提升新技术服务能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保障。

  三、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来源单一,具有一定影响力科研成果较少,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福建省部分企业关键技术依然存在依赖国外情况,偏光片、液晶材料等核心技术材料进口率依然约占90%左右,自给率不足10%; 近年来,福建积极培育发展软件、集成电路等产业,但依然存在元器件发展滞后于整机发展情况,产业配套能力有待提升。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总体水平依然亟待提高,产业模式主要集中在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比有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存在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在R& D经费投入、有效专利授权数、技术成果转化率等指标上与北上广等先进地区存在明显差距,成为制约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流动资金不足

  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资金支持,但对福建企业走访调研发现,三分之一左右的企业存在固定资产少、规模小、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 研究表明,贷款金额流向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四分之一。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门槛比较高,手续比较复杂,审核周期较长; 二是民营企业自身存在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信誉度不高等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多数企业存在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等问题,而金融机构的抵押担保条件较为苛刻,同时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又明显高于大型企业贷款利率,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导致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较难。

  (三)高技能型人才匮乏

  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福建省随着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能源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型、高端制造业人才需求持续增加,但由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粗放及人才激励政策等问题,中小企业人才引进困难,尤其是技术型、管理型、创新型人才非常匮乏,制约了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

  一方面,结合福建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实际,坚持创新驱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发挥基础研究的扩散效应,推动基础研究转化为原始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链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应用、规模化发展等逐渐完善的全过程,建立健全新产业生态系统。 应以调整产业、产能结构为重点,创优环境、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协助企业建立完整产业链,搭建承载力强、配套设施完善的园区。 通过创新挖潜增效,主动化解过剩产能,以“互联网+”为手段,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企业定制化服务,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采取相应政策激励重点产业领域如新兴战略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比重,提升其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产业部门的主力军作用,政府应统筹谋划,引领政产学研主体间协同互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福建省建设成创新型省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挥强大支撑引领作用。

  (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福建省应提升资本-劳动比。 利用科技含量较高的机器设备提升资本-劳动比,提升每名工人创造的产值,但提速不宜过快,如果超过了限度,投资回报率就会下降,就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升反降。 各民营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产业研究中心、技术研究所、科研基础设施等创新平台共享,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 努力构建开放灵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培养企业创新创造精神。

  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土地、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要素重新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向高生产率产业流动,挖掘创新竞争的资源重新配置,建立技术研发人员空间集聚及知识共享机制,推动传统资源要素及创新要素相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完善资源配置优化机制,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协调发展,为促进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三)化解过剩产能,减轻新旧动能转化压力

  统筹规划福建省区域发展需求及产业布局,运用淘汰落后产能、技术创新及改造等方式化解水泥、造纸、石材、纺织等一些传统低效产能,大力发展一批高效高端产能; 激励资源利用率低的企业提升设备智能化、高端化程度,推动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产业转型发展; 鼓励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低下以及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提高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程度,实现产业升级或转型发展; 推动钢铁、煤炭、水泥、电力企业等优势企业融合产能发展,搭建产能兼并重组平台,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推动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对于省内生产经营困难但具有优厚发展基础的民营企业,采用龙头企业并购重组的方式支持船舶、电机、造纸等行业发展,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壮大新动能,引导产业龙头企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提升对外开放度,构建有利的全球价值链

  福建是对外开放大省,应充分利用外资带来的发展机遇,继续提升开放深度及广度,持续推动优势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钟表业、集成电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高端装备、稀土石墨烯、生物与医药、数字经济、纺织服装、茶、物流、旅游等产业发展,重点培育超千亿元重大产业集群,建立区域特色显著、产业布局合理的特色产业集群,扶持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相关产业提速增效,立足发展实际,努力提升对外开放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共同构建稳定全球产业链。

  (五)强化人才支撑,补齐新旧动能转换人才短板

  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一批高素质、高技能、高学历专业人才,这些人才需具备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良好职业素养、较强知识技能的综合型调幅素质人才。 福建省应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技艺精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人力资源师评职知识: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期刊征稿方向

  企业应从人力资源现状出发,采取新举措和思路,建立完善企业人才供需求系统,培养优秀的技术及管理人才,为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完善的人力资源保证。 以支撑企业长远的战略规划为导向,切实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结合企业发展规划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人力资源的训练及开发‍‌‍‍‌‍‌‍‍‍‌‍‍‌‍‍‍‌‍‍‌‍‍‍‌‍‍‍‍‌‍‌‍‌‍‌‍‍‌‍‍‍‍‍‍‍‍‍‌‍‍‌‍‍‌‍‌‍‌‍。 各民营企业应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人才资源管理措施,如制定明确的企业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企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对象、持续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奖励机制,培养适合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学历企业人才队伍,补齐新旧动能转换人才短板。

  [参考文献]

  [1]吴德进,张旭华.加快福建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研究-辩证关系、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J].福建论坛,2018(6):157-163.

  [2]李晓颖,张戈,石秀芳.企业上云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3):165-167.

  [3]陈磊,郎晓黎.“标准化+”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8(11):50-53.

  [4]王肖肖,李冰,邓永梅,等.新旧动能转换机制与路径研究——以临沂市为例[J].中国商论,2019(7):238-239.

  [5]黄秀海.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北方经贸,2018(11):116-117.

  [6]陈德金,庄灵习,包则庆,等.技术预见支撑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2018(07):53-54.

  [7]陈婷.新旧动能转换下福建省山茶油企业的发展现状——以福建胜华农业科技发展公司为例[J].海峡科学,2018(4):37-40.

  [8]罗婧.福建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亮点、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理论学习,2017(5):34-36.

  [9]商薇.浅析淄博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路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8(20):82-83.

  [10]黄汉权.推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8(8):32-40.

  作者:宋秀峰1 , 林中燕2 , 赵桂燕3 , 宋津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