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2月25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医疗体系改革的内容不断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审计成为医院管理中一个强有力的措施,为医院职能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但是从公立医院的角度来看,新医改背景下的内部审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此内容为基本着眼点,详细分析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公立医院提升内部审计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一、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
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是通过规范的、系统的审计方法更好地对其涉及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控,从而识别其中存在的风险,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的问题。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改善医院经济活动,更侧重于助推医院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现阶段内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手段。
二、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不独立
现阶段,公立医院发展中很多内部审计工作都是由财务人员兼职完成的,内部审计岗位也是隶属于财务部门,没有单独的审计部门,更谈不上专门的审计组织机构。 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很容易出现“多头领导”的局面,并且从业务内容上来看,内部审计与财务工作相互混淆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内容相互影响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公允性受到影响。 部分医院没有自身独立的审计部门,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往往受到其他部门的干预,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
(二)人员保障不足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质量保障的关键,尤其是在面临制度调整的关键期,可以说高技能的人才和内部审计质量之间形成了正比关系。 但是现阶段公立医院的高技能人才现状并不乐观,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不多,医院普遍设置的内部审计人员都在2名左右,且多仅持有审计初级职称,其无论是审计专业技能还是经验都有所欠缺,尤其是内部审计人员多是从财务人员岗位过渡来的,财务基础较为牢靠,但缺乏对计算机、法律等知识的掌握,加之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在审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三)信息化水平低
现阶段,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采用的方法就是按照项目进行审计,虽然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较为普及,但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中涉足的范围有限。 现阶段,公立医院在审计过程中多采用人工方法对数据信息中的账、表、凭证进行审计,不但审计效率低,而且内部审计工作繁冗,工作总量较大,尤其是信息不能进行实时共享,为内部审计设置了障碍。
(四)服务监督功能不强
现阶段,内部审计的职能正在从监督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通过强有力的内部审计更好地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但是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在职能转换过程中,缺乏风险审计的理念,还是沿用财务审计的传统模式,缺乏经济责任审计等新型审计模式的加入,审计方法陈旧导致其在审计过程中职能转换不到位,服务职能不强。
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未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
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本质内容来看,委托受托责任的履行、接受医院法人委托从事确认和咨询业务是主要内容,所以根据本质内容内部审计关系应该以法人治理为基本前提。 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一直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部门管理,有些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合办,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组织想要实现精准的定位其实特别难,想要保证审计独立性和科学性就难上加难。 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关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内部审计隶属关系必须明确,尤其是内部审计机构需要从其他部门中独立出来,否则就会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问题出现。
(二)对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不重视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领导者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改革内容的落实上,其还需要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不受到影响,在大环境的变化下很多领导者认为,医院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就是本部门的事,与医院的整体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实现关联不大,正是在这种思想意识的驱使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实务建设的过程中忽视对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导致不仅人员数量出现了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不匹配现象,甚至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很难达到医改之后内部审计的要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信息系统数据缺乏交换
从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由医疗收费体系管理、医保报销管理、药品等众多功能管理构成的业务信息数据系统,另一部分是由财务会计核算、财政票据管理、报表管理、应收应付管理系统组成的财务系统。 但是从内部审计的内容来看,虽然也有一定的信息系统作为发展的支撑,但医院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常常采取的手段是审计软件加手工表格的形式。 这种情况下,手工表格的内容与公立医院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无法进行信息转换,长此以往公立医院内部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使得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不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导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四)结果导向审计思维
公立医院现阶段实施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账项审计,这种情况下,缺乏对风险审计内容的介入,从形式上看,账项审计主要是对结果进行审计的一种形式,侧重于结果审计,缺乏对事前、事中内容的风险预防和管控,导致内部审计不能进行有效的职能转换。
四、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
为了更好地解决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从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立入手。 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繁冗程度,将其彻底从财务部门中剥离出来,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部门,委员会主要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和审计人员的审计规范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从业务上向需要的部门提供一定的咨询和确认等相关服务,针对内部审计的结果出具合理的审计报告并移交给审计委员会,最大限度地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通过理顺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上的关系,通过责任和义务的区分,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保驾护航。
(二)打造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
公立医院在建设内部审计队伍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针对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技能培训,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涵盖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等内容的培训,还应积极将其拓展到法律、政策、金融、统计等内容的培训上,使审计人员能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第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审计专家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通过内部审计专家的参与,更好地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促使审计人员有效地参与到新医改工作中; 第三,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内部审计的结合,内部审计指标进行分解量化与考核机制结合,通过个人利益与内部审计的直接挂钩,更好地保证内部审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一致性。
(三)建立大数据平台
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公立医院应顺应发展趋势,积极建立信息化的内部审计体系,尤其是建立大数据平台。 现阶段,根据我国公立医院基本情况来看,三甲医院一般情况下会设置网络管理部门,并设置5至15名网络管理人员,维护整个医院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 在强化内部审计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共享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通过这些专业人员对信息化和内部审计进行更好的衔接,从而搭建一套符合公立医院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转换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真正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动态的监督和追踪,同时削减审计繁冗环节,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四)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相关规定,在实际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组织风险内容,以风险为基础更好地组织内部的审计工作。 这是针对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下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但从本质内容上来看这更是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与时俱进,将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作为基础,将风险导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较为贴合公立医院发展的内部审计模式纳入实际审计的范畴中,不断建立多元化的审计思维,促进审计职能更好地向服务功能转化。
五、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不难发现,新医改背景下,重点的改革内容深入医院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彻底扭转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更是打破了医院“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这些内容的变化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公立医院在实际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应该顺应大局发展趋势,实事求是,最终寻求合适的内部审计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运营和发展。
作者:廖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