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时间:2022年01月06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运用新新贸易理论构建数字经济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分析框架,采用微观贸易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可以发现:第一,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这一结论在改变关键变量衡量指标、考虑内生性、改变回归样

  摘要运用新新贸易理论构建数字经济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分析框架,采用微观贸易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可以发现:第一,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这一结论在改变关键变量衡量指标、考虑内生性、改变回归样本以及考虑行业趋势改变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提升的驱动作用在不同贸易方式上和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均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第三,生产效率是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提升的可能机制,而质量生产能力这一机制的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政府应该加快数字经济战略部署,加速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创新,不断推动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升级,打造中国制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出口产品质量;新新贸易理论

数字经济

  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贸易迅速扩张,已于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是,随着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逐渐深入,出口规模已不再直接体现一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综合素质[1](P55-64)。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凸显、技术引进受阻等诸多挑战,同时受到发达国家实行再工业化战略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双向竞争”,以要素成本为核心的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明显弱化[2](P53-62)。

  因此,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3](P4-15),这是中国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引领国际贸易规制的重要突破口。以企业异质性模型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认为,产品质量与一国的出口绩效和贸易利得有着直接联系,已成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4](P53-67)。

  然而,中国制造虽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市场规模,但出口产品尚未“以质取胜”,产品质量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5](P417-474)[6](P263-284)。显然,如何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成为中国在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和贸易强国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近些年,学者们围绕出口产品质量展开了多方面的讨论,研究发现:技术创新[7](P167-185)、融资约束[8](P63-84)、贸易自由化[9](P82-94)、投入服务化[10](P45-60)等是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这些研究为探究如何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提供了有益洞见,但是可能忽视了一个重要维度。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不断融合,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11](P1-2),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制造业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3](P4-15)。基于此,本文拟着重研究的问题是:数字经济是否驱动了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如果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以上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国制造业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新的发展路径,进而为国家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政策选择提供合理的启示。

  一、文献综述

  自“数字经济”的概念提出以来,学界沿着三条路径展开研究:第一,数字经济内涵研究。大量文献在这方面进行相关探讨,形成四种主要的理论视角,包括从组成范围来界定数字经济[12](P23-41),从投入产出的过程分析数字经济[13](P5-22),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定义数字经济[14](P15-18),从经济效率的视角理解数字经济[15](P102-108)[16](P87-98)。

  第二,数字经济测算研究。目前,国际上关于数字经济的测算方法还未统一,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在界定数字经济范围基础上,直接估算数字经济增加值和规模[12](P23-41)。二是构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17](P1-10)[18](P33-44)。三是基于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来测度数字经济规模[19](P3-16)。第三,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最著名的研究始于生产率悖论,即信息化并未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围绕于此,学者们开展了广泛讨论[20](P3-43)[21](P5-23)[22](P24-34)。

  与本文较为相关的是数字经济与出口活动的研究。这一类文献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降低贸易流程中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16](P87-98),同时还能降低贸易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形成一种新优势[3](P4-15)。相关实证研究表明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23](P137-163)[24](P104-127),改善出口绩效[25](P52-65),助推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26](P646-670)[27](P72-89)。现有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多维度的有益借鉴,但仍有一些问题可以进一步拓展:

  第一,如前所述,尽管已有研究从多方面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但大多都忽视了数字经济视角。第二,现有文献对数字经济的研究目前仍侧重于内涵解读与规模测算,而关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驱动效应研究则相对较少,虽然部分文献以互联网、电子商务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例检验了数字经济的出口驱动效应,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鉴于此,本文运用新新贸易理论构建数字经济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分析框架,并采用微观贸易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在于:

  第一,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不断融合的新形势下,本文为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可为培育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新的发展路径。第二,本文基于质量异质性模型剖析了数字经济的出口驱动效应,为理解数字经济与贸易的关系提供一个较为完备的分析框架,这是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有益拓展。

  二、理论分析本部分我们主要基于Hallak和Sivadasan[4](P53-67)的理论框架,讨论出口产品质量的内生决定因素,进而分析数字经济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机制。

  三、模型、变量与数据为了定量考察数字经济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本部分将构建数字经济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基本计量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并对相关变量的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与处理进行说明。

  四、计量结果及分析

  基于以上构建的计量模型,本部分将首先进行基本回归,以从整体上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其次,对不同贸易方式和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异质性检验;再次,分别从改变关键变量衡量指标、考虑内生性、改变回归样本以及考虑行业趋势改变等四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对生产效率和质量生产能力这两种作用机制进行检验。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制造业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本文从数字经济视角来考察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路径,首先运用异质性贸易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经验分析。我们研究发现:

  第一,总体而言,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将会驱动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0.050%。在改变关键变量衡量指标、考虑内生性、改变回归样本以及考虑行业趋势改变等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

  第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存在着贸易方式异质性和所有制形式异质性。具体来说,数字经济发展对一般贸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出口质量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第三,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显著存在,即生产效率是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提升的可能机制,而质量生产能力的中介作用在本文研究样本期间并不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应该加快数字经济战略部署,完善数字经济基本支持与保障环节,积极制定并推出相关激励措施,加速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创新,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水平,进而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优势、注入新动能。近些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比如第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不协调、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融合发展能力有待增强等[18](P45-48),因此需要政府统筹部署,并促使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第二,在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应适应性调整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形成包括需求信息、研发设计、智能制造、销售与服务等全过程的资源整合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第三,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创新赋能作用,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由于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转换成本高、投资周期长及见效慢等问题和瓶颈,政府应该加大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完善产权保护体系,以促使转型企业可以获得数字技术的正向收益,激发企业更大的创新动力,不断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打造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参考文献:

  [1]谢靖,廖涵.技术创新视角下环境规制对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17,(8).

  [2]王拓,李钢.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与国际竞争新优势培育.改革,2019,(6).

  [3]裴长洪,刘斌.中国对外贸易的动能转换与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形成.经济研究,2019,(5).

  [4]J.C.Hallak,J.Sivadasan.ProductandProcessProductivity:ImplicationsforQualityChoiceandConditionalExporterPre‐mia.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13,91(1).

  [5]J.C.Hallak,P.K.Schott.EstimatingCross-countryDifferencesinProductQuality.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011,126(1).

  [6]施炳展.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测度与事实.经济学(季刊),2013,(4).

  作者:谢靖王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