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01月06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创造了新的保护发展机遇。研究表明,加强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传承村落文化络脉是根本,建设生态田园生活方式是目标,发展村落新产业是重点,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是保障,并依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达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承载着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使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总要求,突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性必要性,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内容,进一步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村落格局、空间肌理、传统建筑、风貌特征蕴含着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博大精深的建筑思想,具有丰富的历史、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是乡村的特殊存在形式[1],应给予重点保护。然而,在村落城镇化、旅游开发化、村落老龄化空心化、新农村建设简单化等多重因素冲击下,无数传统村落在保护过程中被改造得千疮百孔,完全没有实现理想的状态,因而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迫在眉睫。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类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达州市传统村落蕴含着深厚的巴文化、驿道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是达州市高速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明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生命土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使达州市传统村落的“传统”与“美丽”之间保持有效平衡,如何使达州市传统村落得到更好的保护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1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了现实契机,对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明了现实方向
传统村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乡村振兴的具体化,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美丽乡村是指具有良好生态和人居环境、和谐美好生活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文化、经济的乡村[2]。
也就是说,美丽乡村建设涵盖了村落的规划与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及公共设施完善等建设内容,为当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村落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包含人文经济、社会生活、乡风文明、新兴产业等诸方面的发展,更是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提升。对传统村落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使其继承和发扬传统历史文化,修葺保护村落结构布局与传统建筑,升级优化初放的产业形态,确保传统村落在保护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美丽乡村还是传统村落内在美、外在美和长效美的高度统一。
传统村落的外在美是村容整洁、风貌独特、村民生活富裕、生产高效和生态环境美。传统村落的内在美是村民的家庭文明、家风良好、生活方式健康、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俭节约,而传统村落的长效美是指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路径必须是和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总而言之,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依托和全面发挥传统村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制定适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规划,通过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完善机制、提升村民素质,最终建设成传统村落有效保护、生活便利舒适、生态环境优美、村民素质全面提升、生产发展可持续、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得到满足的传统村落美丽乡村。
1.2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
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传统村落蕴含丰富文化底蕴,将充实并完善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从传统村落保护角度看,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发展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村落的沧海桑田,必须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达州市传统村落是几百年来劳动人民不断总结生产生活经验、适应恶劣自然环境、完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遗产,浓缩了巴地人民的设计理念、建造技术、风俗习惯和生态智慧。
当下达州市传统村落的美丽乡村建设,要对其所承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基因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传承,不仅要对历史建筑、村落空间布局结构、本土建筑村料、风貌特征等物质文化的保护,而且要对所包含的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民俗民间文化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从传统村落发展角度看,达州市传统村落受巴山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发展观念滞后、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欠发达等诸多因素影响,基本仍保持着较原始的状态。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达州市传统村落的村民感受到了社会的巨大变化,村民向往幸福美好生活,希望文明乡风,期待产业兴旺,盼望村落环境美,渴望共享社会巨变带来的发展成果,而美丽乡村建设为达州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现实发展机遇。
1.3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破解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困局
美丽乡村建设是有效破解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困局的重要保障。达州市传统村落主要以农业为支柱产业,森林覆盖率低,无其他支柱经济产业,村落旅游业欠发达、经济作物偏少,村民经济收入少,无法满足村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造成了传统村落空心化,耕地农田大量闲置,土地大量荒芜。虽落实了村村通水泥路,但就达州市传统村落目前的现状来看,村落基础设施差,网络通信不配套,污水排水系统不完善;建筑风貌、街巷空间格局、村落空间格局、村落山水格局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现代砖混结构建筑随意穿插其中,五颜六色的铝合金瓦突兀其间,本土建筑材料被取代;传统川斗式木架结构建筑长期被雨淋日晒,自然风化,年久失修以及年轻人的逃离,致使传统村落腐朽衰败、日益老龄化。村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随意丢弃建筑垃圾和日常生活垃圾,严重污染了传统村落的土壤和水源,再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污水排放系统,生活污水被随意排放,直接影响了村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村民饮水源也遭到污染。污染严重的生态环境极大地破坏了传统村落的生态平衡,制约了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而美丽乡村建设正好破解了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同村落改建扩建、追求现代生活方式同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它有利于原汁原味地传承、发扬传统村落的传统民俗和地域历史文化,有利于妥善地保护传承数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建筑,有利于修葺延续村落空间结构布局,有利于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和修复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升级村落原始产业形态,有利于村落成为区域核心、带动周边村落共同发展,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4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增强传统村落原住民的文化自信
留住传统村落原住民关键是增强文化自信。传统村落凝聚了民族的历史发展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建造技术、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间特色,寄托了中华儿女的乡愁,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传统村落的原住民世代生活在村落中,因生活生产不断地创造文化和传承文化,他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态载体,对传统村落承载的传统文化活态传承至关重要。
但在新型城镇化、村落环境恶化、村落老龄化、村落空心化、村落自身功能不太完善、村民外出务工接触了现代化思想并逐渐适应了现代城市生活条件等因素的杂糅下,原住民认为传统村落的文化落后、生活太艰苦、建筑老旧破败、乡村基础教育太差,向往大都市生活,总想逃离乡村,千方百计送子女到县城读书,希望他们的子女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没有考上大学的年轻一代也进城务工,省吃俭用节约下钱来尽量在县城买房,不再回到条件艰苦的乡村种地生活;村落中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在固守那一亩三分田。
传统建筑衰败不堪、田地里杂草丛生、水利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如此种种,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原住民失去文化自信的严峻现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建设保护村落的建筑物和生态环境,破解此题的关键是不仅要发展村落的产业经济,留住村落里的年轻人在这片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土地上继续求生存谋发展,更需要增强原住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村落保护发展的文化自信,这是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更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当务之急。
2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标准
传统村落的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传统村落为载体,围绕总则,加强村落规划、村落建设、村落经济发展、村落生态环境、村落文明乡风、公共设施服务、基层组织与长效管理,从而实现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
2.1传统村落风貌独特,传承村落文化络脉是根本
传统村落是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赓续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传统建筑形式形态和符号反映了村落风貌特色并集中体现了村落文化络脉,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华夏文脉,就是保护乡愁,乡村振兴同保护村落风貌和传承文脉戚戚相关。达州市传统村落文脉源远流长,是巴人故里、荔枝古道必经之地、川陕第二大苏区核心地带,是巴文化富集之地,更是达州人的精神祖地。
其传统村落承载了大巴山区传统农耕家族几百年聚族而居的家族伦理精神、乡土文化面貌、农耕生活形态、荔枝古道历史和红色革命遗迹,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川东北地区聚落民居建筑景观特色,凝结了浓厚的巴文化、驿道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因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与表征,具有独特风貌特征和较高的建造技术、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达州远古巴人以“干栏式”建筑为居,这种吊脚楼建筑风格延续至今,传统村落的吊脚楼建筑普遍、建筑构件发达。镶嵌达州南北的荔枝古道,串联了无数川斗式木架结构的三合院、四合院建筑。
这些建筑有小天井、小青瓦、青石板院坝、前店后厂,布局精致小巧,或成“一字型”或“T字形”或“匚字形”,属典型的川东北民居风格。达州农耕历史悠久,形成了极具农耕文明神韵的传统村落。红四方面军在这片土地上錾刻了“赤化全川”“拥护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等红色标语,留下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也遗留下了许多红色文化深厚的传统村落。各级政府部门应统筹协调,切实保护好巴文化、驿道文化、红色文化古迹,努力保持达州传统村落文脉的延续性。
2.2传统村落生态宜居,建设生态田园生活方式是目标
生态田园生活方式应体现在村落布局完美、环境优美、生活唯美、和合之美。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空间节点、建筑材料、自然环境、生产生活、邻里关系本身就是生态宜居、生态田园的。达州传统村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其群落组合、院落空间、建筑形式生态宜居。
根据川东山地丘陵地形地貌和多雨潮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环境,其选址依山傍水,随形就势,或簇群或带状或零星散布于山腰台地、河谷坝子上;在空间形态上,布局灵活紧凑,呈现出架空的“干栏式”体系和室内室外、讲究形制的合院形态,以适应川东地区复杂多变的山地丘陵条件;建筑结构简约,建筑构件朴素,并运用达州丰富的木材、石头、泥巴、小青瓦、竹子建筑材料,既廉价又环保;村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保护自然,注重建设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健全耕地林地休养生息,固守着巴地世代传承的和谐邻里关系和乡土观念,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田园牧歌般传统生活,形成了水秀山清的田园生态系统,推进了达州传统村落的绿色发展。
应有效地构建达州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经济体系和生态人文素养保障体系,要提升达州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村民居家厕所、沐浴、农具室等生活条件;加强达州传统村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网建设、路灯照明、交通设施、水质清洁、村民活动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建造达州传统村落生态游步道、湿地公园、农耕文化体验园等生态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达州传统村落的新生态田园生活方式。
2.3传统村落产业兴旺,发展村落新产业是重点
产业新、村落兴。构建达州传统村落产业体系,依托传统村落优势特色资源,促进支持村落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模式;建立现代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农业产业;推进数字村落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3]。调整达州传统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创新平台,加强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新产品研发,培育畜禽良种育种技术,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以提高农业质量、农产品效益和竞争力,引导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发展。
同时,挖掘达州传统村落产业发展潜力,积极发挥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手工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建材、文化康养、电子商务、红色文化旅游、荔枝古道旅游、农耕民宿经济、乡村物流等产业。
通过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引导达州传统村落新型经营主体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达州传统村落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达州传统村落现代农业,加强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园和村落创业园建设;发展达州传统村落电商平台,强化农产品生产地、销售地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以增强达州传统村落产业竞争力。推进达州传统村落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支持村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同村民建立联结机制,促进达州传统村落产业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质量,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从而实现达州传统村落的产业兴旺。
2.4传统村落乡风文明,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是保障必先顺教,万民乡风[4]。
也就是说,先要严格教诲,民众才趋向好的风俗。乡风文明是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有别于城市文明、也有别于传统农业文明的新型乡村文明,是达州传统村落村民增强幸福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让村民在整洁环境、良好生态、有序安定、和睦邻里氛围中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状态。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提高村民文明素养。达州传统村落村民是传统村落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这就决定了达州传统村落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
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通过引导达州传统村落村民摒弃陈规陋习、规范行为、引领向善,让文明浸润人心,让村民自觉地参加系列文明活动,并在文明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升;引导达州传统村落村民在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行为操守、素质修养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民风,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达州传统村落村民需要建好家风好家训,弘扬传统美德,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学法用法守法,倡导新时代新风尚;培育达州传统村落村民成为有文化、守规矩、懂技术、擅管理、会经营的新型村民,不断提升其幸福指数,从而实现达州传统村落中人人文明和乡风文明的目标,为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进而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
3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路径选择
美丽乡村建设为达州传统村落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要将达州传统村落建成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鲜明的产业特色、优美的人居环境、和谐的乡土民风的美丽新村落。
3.1党建统领,乡贤重启,乡土精神重铸,乡风文明重现
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对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领作用。在促进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上,应建立健全党建统领、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责、社会组织协同支持、村民积极参与、法治德治有力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治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到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5]。
推动达州传统村落组织振兴,打造出充满生机活力、和谐有序、以人为本的善治乡村,使村民形成向善向上的风气,从而提升达州传统村落的乡风文明水平。具有义利并重、家国担当的乡贤是维系乡音乡情乡俗的精神纽带,是弘扬村落正气的原动力,应重启在达州传统村落的邻里事务、风习教化、法制科技框架下、村落保护发展中作出较大贡献的新乡贤工程,发挥其在达州传统村落美丽 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的荣誉感召力、乡人凝聚力、乡邻信任力、乡村创新力以及强大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发挥他们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其为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重塑乡土精神,这对于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意义巨大,这是因为乡土精神既蕴含着慎终追远的淳朴家风精神、造福桑梓的乡贤精神、家国担当的国中杰出人物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民风民俗精神,又具有人情味、人文性、内省力。因此,在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重塑乡土精神。
3.2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层保护,自然恢复
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层次和建设原则。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务必遵循规划先行、节约优先、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分层保护和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在传统村落的整体规划上,统筹推进达州传统村落规划改造、美丽幸福新村落建设规划,完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规划编制工作。
从宏观上对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把控,要有计划、分区域和分步骤地进行规划建设,以达到最优化、最大化地利用各种资源;确定达州传统村落的新村落片区、农田山地、林地草地等整体建设保护范围,并坚持“小而美”理念,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突出巴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宜居宜业、生态保护、地域文化特色等,奋力开创达州传统村落规划发展新局面。
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还是一项庞大的财政支出,由于达州社会经济欠发达,在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坚持节约优先,把钱用到刀刃上,重点对达州传统村落中的传统建筑和空间主体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依据不同类别价值建筑进行重点保护,针对达州不同传统村落之间、同一传统村落的不同片区之间的村落价值不一、生态环境不一、村落格局破坏程度不一的现状,需实行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地制定相对全面的分层分区保护措施。
分层保护就是对达州传统村落按照国家级传统村落、四川省传统村落和达州市级传统村落进行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三类进行保护;对达州传统村落中的建筑空间、街巷空间和公共空间3个层次,根据各个空间承载价值的不同进行分层保护,将每个空间格局层次按照不同片区的完整程度、建造年代等区分重点,针对达州传统村落不同重要程度的公共空间、街巷空间、建筑空间中的重点对象进行重点保护,次要对象协调保护。对达州传统村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则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保持传统村落发展的协调性,支持自然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加深传统村落间的联系性,以实现达州传统村落建筑风貌同乡土自然景观风貌的协调统一。
3.3森林康养,旅游度假,产业兴旺,经济发展
产业兴旺是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达州传统村落须遵照“制定一项好规划,找准一条好门路,培育一群好产业,壮大一批村落经济,造富一方百姓”[6]发展思路,将达州传统村落集体经济壮大、村民经济增收作为工作重心,扎实推动传统村落的产业由单项推进和单打独斗向统筹协调和内外兼修迈进,促进传统产业模式提档升级,让达州传统村落新产业旺起来,村民富起来,村落风貌美起来。
要建立农户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模式,成立传统村落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规模化地种植粮食、花卉、水果蔬菜,以及拓展鸡场、鸭场、鱼塘、牛场、羊场专业养殖业。要探索农户+专业合作社组合方式,农户以土地入股,种植清脆李、桃树、梨树、枇杷、橘子等经济作物,或饲养猪、牛、羊、鸡鸭鹅等,按农户、集体经济和业主占股比例进行分红,并以吸纳村民务工、订单种养、技术培训与服务、农副产品代销等多种方式,同农户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以构建基地+散种(养)集收新模式。要培育特色旅游产业+深度体验模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壮大传统村落集体经济。
3.4延续村落空间,优化人居环境,传承村落风貌,形成美丽村落
传统村落空间是村民联络血缘、情感和社会关系的纽带,也是村民日常生活的载体。在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吸收国内外传统村落重构经验,建构完善达州传统村落空间理论,有机统一达州传统村落空间的实践性和制度化的村落规划,探索达州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点,总结达州传统村落空间演变规律,从而预测未来村落空间演变趋势。优化达州传统村落土地空间形态,调整用地结构,限定开发土地资源,并实行功能分区。延伸达州传统村落空间肌理,遵循保留地标建筑、保持地脉资源、延续地志,将激活民俗场景、传承风土历史、村落风貌作为村落发展保护的核心内容。
甄别分类定级现存村落建筑,保护达州传统村落标志性乡土建筑;整合巴文化、驿道文化和红色文化建筑遗产成果,延续村民集体记忆来保存村落格局肌理和传承文脉空间,严禁任意插入现代新建筑,避免同原村落肌理格格不入。作为历史文化遗存,达州传统村落环境丰富了村落的传统文化、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应保留达州传统村落中的宗祠、古井、石板地坝、街阴、坊巷等传统公共空间,建设急需的绿地、运动场地等。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功能齐全、乡风和谐、管理科学的标准,推动达州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完善村落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设施。
达州传统村落风貌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境,又具有生态田园魅力,是达州场地性建筑生态、地域性村落形象、唯一性建筑风貌的有机结合体,要将达州传统村落风貌同水体和土地资源同样对待。搭建达州传统村落有机聚散空间肌理,修复保留有价值的特色老院子、石拱桥、祠堂等乡土景观;复兴村落街巷格局,结合村民生活实际,遵循宜人道路尺度,保留村落自然线性;延续体现地域文化的建筑内部空间结构、建筑形态和建筑排列组合方式,以保持达州地方特色,从而形成美丽村落。
总之,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应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带动达州传统村落的乡风文明、村落空间结构保护、村落文脉传承、村民文化自信、村落产业兴旺。达州各级政府要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积极调动村民的主体性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全面推动达州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川渝地区区域优势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勇,张捷,章锦河.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人文地理,2005,(01):68-74.
[2]向富华.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美丽乡村概念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0):25–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4.29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4]滕新才.荣挺进注译.管子·版法[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4:61.
[5]张明晓.乡村振兴战略下钱塘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9:86.
作者: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