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完善废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年02月24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不断壮大。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赛迪智库数据测算,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92万辆,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达20万吨,但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总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废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企业数量和规模不足、技术储备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不断壮大。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赛迪智库数据测算,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92万辆,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达20万吨,但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总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废旧电池回收

  废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企业数量和规模不足、技术储备与革新存在短板、回收网络不够完善以及监督管理缺位等制约性因素,大量废动力电池流入非正规处理渠道,废动力电池的“私拆滥解”活动十分猖獗,有的甚至打着“梯次利用”的幌子将劣质的再生动力电池渗透到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低速电动车市场,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大部分非法个体户常采用原始的手工拆解和冶炼工艺,产生的含重金属电解液等污染物直排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政策体系顶层设计

  一是强化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作为工作主线,建立生态环境、工信、市场监管、商务、应急管理、公安、税务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报废动力电池的监管机制。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强化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对报废汽车回收处理的责任,参考借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国际实践经验,研究通过对动力电池收取押金、回购、以旧换新等措施,激发消费者参与废旧动力电池逆向物流的主动性。

  立足国情实际,探索完善配套的财政支持政策,通过经济手段杜绝废动力电池流入非法渠道。三是支持废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企业以先行先试的方式开展技术革新工作,打造一批更具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拳头产品”。通过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倒逼产品质量安全持续提升,营造产品安全、质量可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良好市场环境。

  2创新回收处理商业模式,推动平台体系建设

  一是在动力电池回收信息管理方面,要围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新兴技术,打造循环型商业模式体系,建立动力电池数字编码制度和回收处理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产品可溯源、数据可共享、信息可流通的闭环供应链商业模式。二是在回收责任主体方面,要围绕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这一核心,促进汽车制造企业与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业务联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废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三是在处理方式上,应严格遵循《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等标准文件,在确保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将废动力电池的产品剩余经济价值和资源价值“吃干榨尽”。四是结合生态环境部正在组织开展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选取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底子厚”的重点城市开展废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试点,成熟一个推动一个,运行一个成功一个,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模式。

  3推动完善废动力电池处理技术和污染防治制度

  开展废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全生命周期的环境风险评估和危险特性鉴别,为废动力电池环境管理提供行政依据。继续开展废动力电池物理拆解、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及其组合工艺的污染源解析工作,识别各种工艺路线的产污环节、特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强度,研究提出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及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对废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环境管理培训工作,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和行业协会的协调组织作用。不断丰富相关从业人员培训形式,建立定期培训进修机制,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和专业素质。

  作者:罗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