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教学论文范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论述

时间:2016年08月2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在教学中也开始融入一些多媒体的教师方式了,协同创新也是现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是一篇 教学论文范文 ,主要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 摘要:运用新媒体,通过自组织系统构建思想政治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在教学中也开始融入一些多媒体的教师方式了,协同创新也是现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

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运用新媒体,通过自组织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基于新媒体与自组织系统构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是在打破原有单一主体,内容及模式基础上以新媒体为主要手段,通过自组织原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各子系统的协同运行,产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现在看来关靠某一种主体力量独自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突破基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影响等带来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改变原有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走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没有实质内容的困境,培养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是整个社会,每个家庭,每所大学都在探讨的问题。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新的问题。过去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管是在形式方法上还是内容方面都已经很难适应由全球化、信息化等影响带来的大学生在思想上表现出的复杂性、非线性、不稳定性[1]特征趋势。第二,如何实现全员育人的问题。现在只靠学校或是家庭单方面的力量,并不能培养出社会好公民、学校好学生。第三,如何构建协同创新机制。要突破原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局限性,建立一个协同创新机制十分必要,关键问题在于怎么构建机制及怎么运行。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不是简单新主体的注入与重组,它有明确的目标与信息共享平台,机制的运行本身也有自己运行的原理。以上三个问题归根结蒂还是人才的培养问题。协同创新是高校走出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实现新发展的必然之路,新形势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面临网络信息、文化侵害等诸多挑战,大学生道德危机、功利性、浮躁等在大学校园凸显,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是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与教育力量,通过多主体、多因素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以实现集约化的协同教育效果。[2]本文以新媒体为手段通过自组织系统原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借鉴作用。

  一协同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联系

  (一)协同创新的提出

  自然界是由不同的运动形式、物质以及系统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3]即自然界中不同的运动、物质、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联系在一起的,这些为在研究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学者提供了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发现,尽管学科看似分的很细并且没有任何联系,但学者们很快就发现各学科间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紧密。学者们发现那些没有联系的子系统在每次质变后产生新的结构机理类似,甚至相同。协同所研究的就是各子系统在产生新的效应中遵循的共同规律。协同理论产生于协同学,1977年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在研究激光理论中运用了统计学与动力学方法,发现激光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现象,对此他感到非常奇妙,并进一步对实验做了分析与计算,结果发现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变是基于在一定条件下,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协作,自组织完成的。哈肯认为自组织区别于组织,组织是由外来的命令产生的结果,而自组织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协同产生新的结果。哈肯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通过总结与分析构建了协同学理论。此后,西方很多学者在研究创新理论时与协同理论联系在一起,用于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于是,有些学者提出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共同研发新的产品。同时企业高管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与管理水平,进行企业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这些举措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协同创新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认同。概之,协同创新就是各子系统基于共同的目标,运用沟通、统计、网络等方法通过协同产生新的效应的过程。21世纪网络发达,新媒体随处可见,这些为系统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比如在目标的建立上、沟通协商以及信息共享方面,新媒体不仅能及时为子系统提供准确的信息,同时也为整个系统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新媒体没有人所具有的感情因素,在处理诸多问题方面,可能会因为缺少感情因素变得呆板与陌生,时下所提“网络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可是我们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就是例子。由此看来,基于新媒体构建的新系统,在产生新的效应方面并不完善,这就可能成为子系统机理运动由无序走向有序的障碍。事实上,无序走上有序的过程中有一个自组织,所谓自组织是指系统自我形成或自我构成,通过内部协调自动的形成某种有序结构,并根据环境变化自我调整的机制。[4]在自组织运行过程中通过涨落达到系统(机制)的完善与不完善。基于此,我认为协同创新在运用新媒体手段通过自组织协同子系统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涨落的规律,就可以克服新媒体的弱点,创造系统新的效应。

  (二)协同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关系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发展成为在这一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的关键因素,而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不仅仅是合作,更多是表现为整体的协同,如果现时有人还主张闭门造车,忽视大局观念,他将被这个社会淘汰。佩鲁在《新发展观》中论述道“冲突与合作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社会发展,而新的综合与协作已成为今天的根本,合作、协同、互助、和谐,一切综合地发展越来越被看做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5]作者认为这一觉醒应该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随着学生道德危机等问题的出现,改变原来由学校单独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加入家庭、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协同起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协同创新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提供了逻辑起点,即协同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与协同创新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逻辑上的一致性,概括起来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目的是一致的。协同创新要求各子系统要清楚系统的目的,一切活动的开展应该都是围绕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如果从一整体态势来看,包括家庭、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等共同目标都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个人。基于这个同一的目的,通过协同创新机制完全可以把各子系统(家庭、企业、政府等)联系在一起,各子系统各司其职时只要不偏离同一目标,就可以产生新的效应。第二、协同创新要求系统是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必须实现系统开放,系统开放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以及各方面的诉求;另一面系统开放有利于各子系统准时掌握学生信息,子系统交流信息,可以随时根据本人系统迅时信息作出调整。第三、作用的非线性。以往学者在研究物理学、化学、力学等就已经证实,几个要素协同产生的反应并非是线性的。为什么不是线性,主要是因为各子系统(元素)中又包含子系统(次系统),而且子系统间的协同也不是一对一的数值关系,即协同创新产生新的效应并非元素的重组和简单的叠加,它是“从子系统层次到系统层次,不仅有量的积累,更主要的是发生了质的飞跃。”[6]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实质上就是参与主体的非线性作用,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作者认为协同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不管是目标的一致还是在内容方面关联的一致,其实质是协同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找到了逻辑起点,即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内容的发展具有协同创新的内涵,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的必要

  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所带来的影响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多元文化、高度发达的科技以及复杂的经济环境几乎成了这个背景下的代名词。由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政治方面的影响,同时对社会文化、人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也颇大。比如由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对青少年的影响显著,正是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难度,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构成一种挑战。作者认为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文化的演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宣传、过程等文化属性,大学生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积淀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选择的多样性,那么究竟怎样的文化应该被大学生选择,哪种文化值得选择,就是我们高校老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所谓文化选择,是对某种或某部分文化的撷取与吸收或排斥与舍弃。[7]香港占中事件让我们看到某些力量的重要性,显然不管是现实的需要,还是理论方法上的指导,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协同各方面力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是必要的。

  (一)现实需要

  大学生功利性、道德危机等思想状况的现实,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04年的马加爵事件、10年的药家鑫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牵扯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人幻想完全把思想政治教育寄托在高校基础课老师或是高校的某个部门,这样是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高校恶性事件的发生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学校发生的个案,只要高校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好的就不足为奇,事实上情况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好,从整个高校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令人堪忧。主要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网络的影响,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恰恰因为大学生精神的空虚导致在现实社会中的无聊、郁闷、没有激情,而虚拟世界(网络世界)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他们在虚拟世界中能够寻找到快乐,所以各类娱乐节目、游戏、微信等媒体受到追捧。显然,加强网络的管理与运用网络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契机。二是传统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正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学生反感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如何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理论需要

  首先应当指出,由经济发展推动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已经对各领域的理论需要做出了改变,现今国家鼓励全民创业,全民创业的前提得有创新思想,而推动全民创业的群体应该是高校学生。由此可以看出,过去的一些理论知识变得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比如在伦理道德蜕化的今天,社会需要道德创新;由于网络的普及与发展,这时社会需要的是网络道德与网络法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制教育与法规逐渐普及,法律知识在社会逐渐受到重视,人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端意识增强。显然,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要求,不仅要有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也需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概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以及理论的需要,都要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试想以披着物质的外衣去改变灵魂的教育是不能取得成效的,也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要想改变这一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多个主体力量的参与及内容形式上的创新。

  三基于新媒体与自组织系统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如今协同已成为各学科、各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理论构想不等于实际可行,知易行难。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亦是如此,尽管有学者已经提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并在理论上进行了阐释,也提出了些自己的看法,但是理论还得在实践中检验。作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和以新的视角,在吸收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精华时,还应当结合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协同家庭、社会、政府、企业等,以新媒体为手段,通过自组织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本文所指所指新媒体是基于网络建立的一系列平台,如大数据、微信、QQ、新闻报道等。协同创新机制要依靠自组织原理,通过子系统的协作,完成质的飞跃。基于此,作者认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必须弄清以下几点:

  (一)以新媒体方式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指出东亚教育是遗传了“普鲁士基因”,在他看来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割开来,形成课堂式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暂且不论中村修二所说是否是正确,但笔者认为现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家长认为的成才教育)是分割式的教育,学校老师和家庭在某种意义上达成了协议。比如,在小学、初中还是老师和家庭共同教育,但是到了高中,家庭基本上不会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也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及升学率,加之社会对高中升学报到的推波助澜以及企业在选人方面对学历的选择性重视,以致在高中基本上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见,分割式与断裂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后遗症通过高考留给了高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要回到本应该持续性与共同育人的目标上来,简单的把家庭、政府、企业、社会群体等加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新媒体的普及,学生主体以及社会、市场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已经发生改变。如果把家庭、政府等看成是一个个子系统,作者认为基于新媒体协同各子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是重要举措。1.“集中—开放”的系统平台。“集中—开放”的系统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架构,有了架构还需“肉体”才能活动。作者认为要给架构补充“肉体”,首先要实现资源的集中,主要要集中各类主体、各种元素,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学会运用网络手段,搭建网络平台。网络具有速度快,反映面广的作用,通过网络设置机制目标,目标通过新媒体能够准确及时反馈给各个子系统,子系统通过系列运作又通过新媒体集中到机制主体(学校)。机制主体把集中的资源与子系统沟通、协商、调查,通过数据分析运用新媒体使各类资源在平台开放,实现信息共享。近来河源市举办的首届变形记夏令营活动引起了我的思考,主办方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再为小营员投票的方式,使很多市民在短短3天内便知道活动的开展情况。主办方以新媒体传播变形记理念的事实,让我们看到了新媒体的推动力。恩格斯说过:“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8]显然,“集中—开放”系统平台借助于新媒体,不仅激活了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主体,同时各类参与主体能够发挥各自的力量,在主体目标的推动下各子系统协同产生一个新的力量。这一新的力量主要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力量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教育目标的创新等。2.实践评价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关联各子系统及所涉事务的复杂关系,以及所产生的系列创新成果需在实践中检验其科学性,所以构建协同创新实践评价体系,一方面基于新媒体能够调节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比如各子系统力量对主体系统目标的承接与完成以及利益纠结等可能存在矛盾的调解。另一面可以对创新成果、教育效果等形成一个反馈机制。反馈机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过程中所采用的是正反馈,正反馈能够使整个系统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即所有创新力量能够仅仅围绕协同创新目标发挥各自的能活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产生的效果达到最优。以新媒体为手段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在整合资源与反馈信息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机制如何运行以及推动机制发展的原理是自组织系统,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更好地运行,对自组织原理的探讨就变得十分必要。

  (二)基于自组织原理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是以高校主导的涉及多个主体参与,包含了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创新等多方面内容所形成的复杂系统。它表现的是非线性、复杂性、纠结性等特征,区别于以往简单的以学校或是家庭单一主体的线性教育关系,但又不是完全对过去简单形式的升级或是完全抛弃以往的内容与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强调的是非线性关系、动态过程管理、多重均衡和共同演进的作用,并且试图采用统计学、数学等模型演化的过程。问题的关键是究竟以什么样的系统来处理这些复杂的问题?在处理非线性关系等问题时又是以何种原理演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实质上是资源的自组织过程,演进过程是由无序到有序的替变。根据复杂理论,由于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带来的整体效应使复杂系统不能简化为几个要素之和。比如,在主体力量的协同过程中,机制的运行不能简单认为融入家庭、政府、企业就会产生新的效应。事实上,系统的微观改变总是在宏观层面目标的压力下演进的。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么家庭、政府等主体力量应该是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整体目标下,发挥本身的优势力演进。当然,自组织过程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再分配以实现系统的更高目标。尽管这一过程具有自发性质,但绝不意味着完全排斥人为主观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要采用新的手段与工具管理自组织过程,而作者认为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新媒体可以承担这一使命。关键是我们在整个系统的演进过程中,要把握由无序走上有序过程中的涨落。因为整个系统在演进过程中,各子系统任何微小的涨落都可能偏离平衡状态,同时子系统间微小的涨落也可以使整个系统在演进过程中发生质的改变。简而言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将怎么继续,我们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理念看到了端倪。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演进的过程,涉及多个主体力量及内容方面的创新,从新媒体的视角与自组织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是一个契机,需要多个主体力量的共同参与,任何一方的缺席都可能造成系统的空洞。当然,一种机制的构建关键是要把它的发展作为生产力,即应该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提供些实践方面的借鉴,所以具体如何利用新媒体以及自组织原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论文投稿期刊推荐《教学与管理》(旬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分三个版。中学版为中学教育服务,小学版为小学教育服务,理论版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主要栏目:教育理论、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学生管理、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法研究、比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