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教育类核心论文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内容创新

时间:2016年11月12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这篇教育类核心论文发表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内容创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职院校生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实现生命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并在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创新。

  这篇教育类核心论文发表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内容创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职院校生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实现生命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并在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创新。

教育类核心论文

  【摘要】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生命教育之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实践途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创新。具体指树立符合新媒体时代特征的生命教育理念;拓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选择能力与拒绝能力教育;课堂内恰当引入优质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育,课堂外开拓生命教育新阵地,通过社团组织、网络和手机媒体增强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强化大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淡化功利性地评判、坚持发展性地评判、发展个性化生命教育评价机制。

  【关键词】教育类核心论文,新媒体,生命教育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时代到来。这必然对高职院校生命教育提出新要求。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提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的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创新是一个包含理念、内容、实践途径和评价体系在内的系统工程。

  1.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生命教育之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生命教育创新的前提。推进和完善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生命教育,首先要树立符合新媒体时代特征的生命教育理念。

  1.1虚实结合,以虚促实

  虚即虚拟的网络空间,实即现实的教学课堂。新媒体时代虚拟的网络空间异彩纷呈,以其自身优势为学生了解社会构筑了一个独特便捷的平台。大学生通过网络看尽天下事,就信息了解而言可谓视野大开。相比传统生命教育课堂,网络因其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化更具吸引力。问题是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给他们的无限的自由和乐趣时,并没有意识或很少意识到这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奴役。虚拟网络中,大学生目不暇接地接收各类信息,无休止地体会着各色人等生命的欢愉与苦痛,却在关闭网络之后瞬间陷于空白和盲目之中。正如尼古拉斯•卡尔所言:“我们在网页上的每一次点击都标志着我们专注思想的一次中断,都是注意力的一次彻底瓦解。”这便是新媒体时代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的更严峻的挑战:更多的浏览与更少的思考。令人欣慰的是,机会与挑战并存。虚拟网络固然强大,却无法取代现实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生命教育过程中与时俱进,将虚拟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的教学课堂相结合,以虚促实,发挥虚拟网络的优势,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尽可能地通达生命教育。

  1.2共享共进,教学相长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而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生命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理论逻辑性、实践性等特点,在通过思政课展开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生命与情感的存在,关爱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灵动性、超越性与情感的独特性、丰富性、道德性;强调学生自主创新终身学习,完善自我修养,提升爱的能力(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深刻理解人生的各项内容,从而在现实中享受美好人生,应当坚持把“共享共进,教学相长”作为教学理念,构筑课堂教学中共享、共进的生命的精神交往,力求在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过程中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发现其不当之处并予以及时修正,使学生“心灵上有触动、情感上有共鸣、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上有体现”。新媒体使这一理念得以更好实现。新媒体具有如下特征:(1)去中心化的交互性和即时行;(2)高度的自主性和参与性;(3)全球共享与社群封闭性;(4)个性化与受众分殊化;(5)信息海量与多元化;(6)多媒体与超文本。此种背景下,学生人人皆为媒体,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作为受众,可以接受、取舍信息。教师应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引导学生探寻、挖掘与课程相关的优质资源开展生命教育,在分享中感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2.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生命教育之内容创新

  生命教育之内容创新是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基础部分。故应根据新媒体带来的新变化,实现生命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

  2.1拓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

  新媒体所具有的高度的自主性与参与性特征导致大学生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进而体现在课堂学习中。高职院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开展生命教育时,既要夯实原有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应当创造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引入具有现代伦理道德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贯穿于生命教育全过程。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解决大学生时代最迫切最紧要的理想、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诸多人生的理论困惑与现实难题。最终目的即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存在进而奉献;理解生活的意义在于以平等姿态、负责任地对己、对人以及对待自然;督促学生不放弃对善良和公正的基本价值追求;培养学生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与敬畏生命的意识以及化思想为行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有尊严地活着。

  2.2加强大学生选择能力与拒绝能力教育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提出了“自由选择学说”,他认为人是自由地选择自己行为的主体。萨特所言之自由,是对整个社会和人类命运充满关切的、承担责任的自由,是积极向上的、勇敢真诚的自由。就社会历史的角度而言,选择是由每一个个体自由做出的,每个个体都将为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道德选择过程实为道德行为过程。每一选择都是建立在个体自身的道德基础与价值观之上。加强大学生选择能力与拒绝能力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躬身实践的水平。重点要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新媒体时代价值观的多元化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对大学生的辨别与选择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创新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与拒绝能力的教育:选择文明与和谐,拒绝野蛮和动荡;选择自由与平等,拒绝奴役与傲慢;选择公正与法治,拒绝偏颇与人治;选择责任与担当,拒绝懒散与懦弱;选择诚信与友善,拒绝失信与冷漠。

  3.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生命教育之实践途径创新

  3.1课堂内恰当引入优质媒体资源

  传统生命教育主要通过设立生命教育课程及讲座来传授相关知识。此种模式下生命教育方法单一,且常流于形式。加之教授此类课程的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甚至可能导致他们的反感。新媒体的高度开放性与交互性特征形成了人际交往的广泛性,打破了个体在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上的障碍,再次印证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新媒体时代海量资源的呈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惧怕或避之唯恐不及都不明智,高效地加以利用才是正途。教师应大量浏览进而有效地筛选出一些精微的视频资源,与学生分享,或直观地看,或有组织地讨论,或课下完成不限字数的心得体会,在生命教育中将事半功倍。此外,定期布置明确主题的生命教育课堂活动,让学生以多媒体或视频形式呈现。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力、组织力、协调力、执行力以及情感上的尊重与关爱都将得到好的展现与锻炼。

  3.2课堂外开拓生命教育新阵地

  3.2.1通过社团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社团组织是课堂的有效延伸。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专门的生命教育协会、心理协会或道德协会的作用。每年确定明确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寓教于乐地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活动年年有,主题各不同,注重坚持性与创造性、目的性与效果性相统一定会深入人心。同时利用微博、微信匿名性、交互性、平等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发挥微博、微信的教育作用,为社团组织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锦上添花。3.2.2利用网络、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以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共享社区模式为总依托,在校园网络上专门设立高质量的生命教育专题网站、论坛或频道,实现校园网络工作室、专题论坛的生命教育功能。校园生命教育网络建设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思想性与生活性、主流性与丰富性、引领性与参与性、服务性与教育性相结合。手机是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又一天然载体。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手机短信平台,开展参与式生命教育。运用这一平台,承担生命教育任务的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而且可以因材施教、定向交流,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可以开发高校生命教育手机播报平台,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范围可以扩大到教师群体以及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内容上选择形象的、暖心的、集聚正能量的生命教育的格言、警句、图片或微视频等,以温馨提示的方式定向发送,让理论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成为人们生活的指南。

  4.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生命教育之评价体系创新

  4.1淡化功利性地评判

  生命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生命教育的评价需要评价者(自我和他人)淡化现实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放眼长远,着力于一个乐观、向上、奋进的人生态度,一种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里能够温柔和善地对待家人与朋友、悲悯体恤弱者的情境并给予微薄之助、细微地关照周遭的物事、做到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等,这便是生命教育的成功。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总是抱怨指责、满脑子一己私利、成日想着投机取巧走捷径获取财富甚至不惜牺牲公众利益,这便是生命教育的失败。

  4.2坚持发展性地评判

  生命教育是一个终身必修课。漫长的人生过程中会是怎样一种情状人人不得而知。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学生有能力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能够有足够的意志力实现内心的理想,能够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面对可能发生的生活无常。因此坚持发展性地评判抑或“当时不评判”,换言之:评判后置,把评判的权利交给每个人生活中的旁观者也许更加公允。世界著名演讲励志大师力克?胡哲以“没有四肢的生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实现了生命教育的自我教育与家庭教育完美结合。如果就年少的他来说,在旁人眼中他无疑就是一个巨大的失败。但就成长之后的他而言,他获得了巨大的让人难以置信的成功。他的事业、他的爱情、他的顽强的意志以及内心对生活无限的渴望都成为一个奇迹,并典范性地对世界各地在身体上或者精神上遭遇挫折的人们进行着生命的教育。

  4.3发展个性化生命教育评价机制

  现实生活的人们在自然禀赋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或聪颖、或愚笨、或勤勉、或懒散、或暴躁、或平和、或进取抑或安于平淡……种种不同导致未来迥异之人生。如何评价一个人的成功,自然有一些基本的标准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诸如诚信有爱、责任与担当等,但也有一些区别性的个性化的考量标准,比如你的与众不同的自然禀赋决定的独特的生活方式。一个人可以天天向上,做一个高级管理者,也可以成为一个超级游戏玩家,抑或是一名周游世界、看尽天下雄奇秀美景色的旅行者……总之,不同的选择造就不一样的人生。这其中,没有高下之分,只是选择的差异。因此,生命教育应发展个性化评价机制,在个体共性和个性中寻找一种平衡,求同存异,鼓励个性,为别样人生喝彩。

  【参考文献】

  [1][美]尼古拉斯•卡尔著,刘纯毅译.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2.

  [2][澳大利亚]力克•胡哲著,彭蕙仙译.人生不设限(第一版)[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6.

  [3]金源云,李国强,杨华.论新媒体时代的奴役与隔绝问题[J].编辑之友,2013,(10).

  [4]赵敏.新媒体视域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程芳 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期刊:《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月刊)创刊于2005年,是由黑龙江教育杂志社主办的高教刊物。曾荣获”黑龙江省社科十佳期刊:。本刊以高教评估研究为重点,探索我国高教评估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