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如何通过课堂追问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时间:2017年12月08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追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通过追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动手操作后,认知错误时,或者思维卡顿时采取追问措施,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到抽象,从片面到全面,从模糊到清晰。教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

  追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通过追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动手操作后,认知错误时,或者思维卡顿时采取追问措施,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到抽象,从片面到全面,从模糊到清晰。教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教学思维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追问,有效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追问,数学思考,数学思维,动手操作

  一、在动手操作后追问,让思维从形象到抽象

  动手操作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动手操作后进行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初步感知走向抽象。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在学生初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我将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形纸片放在盒子中,让学生摸图形。

  师:谁可以在这个盒子中摸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上台摸纸片的学生都能顺利摸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没有人摸出圆形来呢?

  生1:因为我们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棱角,圆形没有棱角。

  师:那为什么也没有摸出三角形呢?

  生2: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三角形只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生3: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4:长方形的对立边的长度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相等。

  学生在摸过图形之后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教师适时地追问可以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从形象感知走向抽象概括。

  二、在认知错误时追问,让思维从片面到全面

  学生经常出现认知上的错误,认知错误往往是由思考的片面化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认知错误时追问,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从片面到全面。

  例如,教学“两、三位数的乘法”时,我设置情境:如果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所需时间是114分钟,那么绕地球21圈则需要多长时间? 我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后进行估算。有的学生将114看作100,21看作20进行估算;有的学生则将114看作110,21看作20进行估算。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1:我将114看作120,21看作20计算的积为2400。

  师:这样估计的结果跟正确答案相比,是大了还是小了?为什么?

  生2(思考了一会儿):估算结果大了。因为114看作120,增加了6;而21看作20,只是减少了1。

  (我要求学生通过计算进行验算,学生计算出114×21=2394,2394<2400)

  师:这个估算过程是不是适合其他乘法算式呢?我们用其他算式来检验。

  教师的追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自己的计算方法存在不足,使学生经历了自我发现、自我否定、自我纠正的思考过程。

  三、在思维卡壳时追问,让思维从模糊到清晰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思维卡壳的现象。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思维卡壳时追问,让学生思维变得清晰,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例如,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时,我出示题目:在长5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生1:长方形的宽没有说明,无法计算呀?

  师:大家再想想,尝试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

  生2:假设长方形的宽是30厘米,剩下部分的周长是100厘米。

  生3:假设长方形的宽为40厘米,剩下部分的周长也是100厘米。

  教师按照两位学生思路,板书算式: 50-30=20(厘米),(20+30)×2=100(厘米);50-40=10(厘米),(10+40)×2=100(厘米)。

  师:宽不同的两个长方形,计算结果真的一样吗?

  生(齐):剩下部分的长和宽的积跟大长方形的一条边长相同。

  学生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进行新的探索。在学生探索出现思维卡壳时,教师再给予引导,让学生有更清晰的解题思路。

  总之,课堂追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让追问变得有智慧,就该把握有利时机,引导学生逐步从被追问到主动提问,使思维走向更深、更远处。

  相关阅读:素质教育背景下怎样有效提升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