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12月27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下面文章采用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对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了更好的发展对策,这种调查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开展情况,对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育模式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我国的教育长期定位于“适应性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思维方向受限,过于依赖老师,其主观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即使部分同学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也由于缺乏自信心,在面对过程中的挑战和结果可能发生的失败,而放弃对创新创业的尝试。而当学生具有开放思维后,对新事物的追求更具有兴趣,有更主观的看法,有更新的认识,此时又会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二)师资、课程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在高校中,师资有限,针对创新创业没有完整的培养过程和相对应的教育教学体系,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对学生创新创业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在师资方面,创新创业方面师资数量相对较少,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为数不多,因此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很容易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单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等,这些也会限制其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发展。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相对较少,教学比重小;实践课程相对于理论课程而言,比重也较小,不能达到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和学生单一的、固有的知识体系是无法打破思维模式的固化僵局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转变教育的固化思维。
(三)政策保障和社会环境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一直以来,政府和高校都很重视专业理论教育,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从战略角度给予深度认识。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与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甚至纳入专业与学位教育的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普及程度还是开发深度,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在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由教务处负责组织,“挑战杯”竞赛由学生处和辅导员组织完成,“节能减排”竞赛由学院自行组织等,作为课外实践活动,仍处于比较独立的状态,缺乏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在社会实践校外拓展方面与社会联系不够深入,政府部门对创新创业投资不足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最大的短板。其次,扶持政策乏力,尤其是劳动保障、银行支撑等方面,针对大学生的扶持政策缺乏有力保障。最后,市场信息不完全,政府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科技知识发展与经济形势变化的信息等,都必然制约了创新创业的发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以及对这种教育模式的态度和行为,我们通过在我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中随机调查的方式,对一定规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种方式有助于从客观角度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目的、观点、态度等几个方面,兼顾了男女大学生的比例和本、专科的学生比例。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8份,有效问卷95份,符合采样有效率。问卷中的问题都与我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以下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当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各种各样的见解。有少数人把创业理解为必须是开办一个企业才叫创业;当然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算创业;还有28%的同学认为既然是创业就要开发一个前沿科技项目。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对创业是有一些迷茫,感觉有一定的压力,缺乏自信,当然只有4%的人把创业当成是赌注,可见,当代大学生还是很冷静的。当问到“大学身对创业的看法是什么”时,有高达90%的人都不反对创业,所以说当代大学生还是有创业的潜力的,只是缺少客观的条件。
第二个问题我们问道:“你认为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什么?”有40%和33%的认为是解决目前的就业问题和挑战自我。当然,也有13%的人认为是获取财富,看重的是物质财富,还有14%的同学想要寻找刺激,敢于冒险。
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1.把“适应性教育”变为“创造性教育”。长期以来,以教师为课堂主体角色的适应性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没有得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主体角色应发生转变,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角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成为重点。针对课堂主体角色的教师和学生转变如下。
教師: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结构的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团队的建设等。具体而言,教师由过去以自身为中心的讲授式模式转换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由主讲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对于教学的设计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侧重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学生由过去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同时也要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需提高,这对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都起到促进作用。如我校,除了丰富课内实验项目以外,还开设了开放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比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2.借鉴他校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中国某些名校已经在积极追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浪潮。积极投入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有很多高校开始在部分课程上建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完成创新学分,代替传统的考核方式。教育部也联合重点高校,开始尝试推动大学之间的联盟,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包括推动创新学分的互认。
在我校,秉承“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办学理念。定位于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开放性本科院校。与名校相比,我校课堂教学理念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传授式阶段,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开设的较少,学校相关保障政策也不够成熟,这些不足也因各种惯性等因素一直存在,一時无法改变,因此,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创新性教育理念,就是一个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时机。近两年,我校学生参加竞赛的创新团队,数量和质量已有明显提升,如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挑战杯、节能减排等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创新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不断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1.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以必要的知识储备为基础,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勇于探索的精神为指导,这一切都离不开承担这些责任的高校教师。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把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把教学和科研融合起来,不走出一条创新创业之路,那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拿什么与学生分享?创新创业应有的基本流程与方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面对失败怎样激发出更大的热情等,这些实际又实用的问题对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都是宝贵的经验与财富。因此,加强各专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首先加强在岗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提供科研实践活动的平台;其次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的力度,让新教师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最后可以聘请企业人士,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创业导师之类的工作。
2.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平台与课程。高校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大学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教育和学习特点,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显示出阶段性,见下表。
为适应这样的思维发展过程,我们学校的做法是: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既有“模块化多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也有“集中与开放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开设与专业相关、内容前沿的选修课,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过程的活动课,以及学生需要自主完成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具体内容来实现。其次,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搭建的三级实践教学平台:第一级,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实验平台;第二级,让学生能够实际动手,亲自操作的实训实习,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的课程设计等实践平台;第三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借助各级重点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毕业综合设计等能力提升平台。最后,借助第二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功能的校外能力拓展平台。通过这样的培养途径才能实现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保障职能
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发挥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第一,创新创业的政策引导,诸如税收减免等,合理地利用政策规则,帮助具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第二,培育体系的扶持,比如国家政策的倾斜调整、各级各类指导机构的建立,及时出台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活政策和重要措施等;第三,市场体系的支撑,大学生创业是市场所催生出来的产物,各种科技园区、技术孵化基地的建设,保障和支撑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综合分析以上所有作用,政策是其中核心,政策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对政府职能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
四、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基石,创新更是教育的泉眼,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因素。通过以上的现状调查以及论述表明,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毕业生竞争日益激烈,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学生就业后能否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就需要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复兴梦”。
参考文献:
[1]钟博.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J].智富时代,2015,(9).
[2]李洪源,李细平.创业型人才素质提升的实践探索[J].企业导报,2014,(2).
[3]张伟,盛大俊.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艺术科技,2015,(9).
相关阅读:大学生创业知识产权政策实证研究
这篇知识产权论文发表了大学生创业知识产权政策实证研究,在大学系统性地开设知识产权通识课程,并与时俱进动态设置课程体系。政府部门和中介组织应集中力量,建立大学生创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的知识产权需求提供全过程、高效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