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怎样使用任务驱动法

时间:2017年12月28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啊上的一种教学法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师生围绕共同的任务开展学习,在问题的引导及驱动下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案。高校教师通

  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啊上的一种教学法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师生围绕共同的任务开展学习,在问题的引导及驱动下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案。高校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完成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其指导思想是使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过程中把握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支持基础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必要性

  在学校里与其他老师谈论起教学工作,大家常会这样说:还是你们信息技术课好上,玩电脑,学生多愿意上课啊!这是很多老师的说法,也是很多同学对信息技术课的理解。在他们眼里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有意思。但很快就有一部分同学感觉理论学习很枯燥,上机操作时他们最有兴趣的是聊天,对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兴趣明显不足。学生为什么会失去兴趣?其本质就是学生对现在老师的讲授法教学感觉到厌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讲授法一般都是老师先讲解某个知识点,然后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步骤进行操作,机械地重复。这样的重复学习,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就成为必然。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就成了摆在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它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以往的重现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不断思考、不断学习的状态,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知识,从而尝试解决当前的问题,并提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并没有已经设计好的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研究教学目标、精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始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入手,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放在第一位,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的提出方法

  1.根据学科素养、学习目标设计任务

  信息技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是:具有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具有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能够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要求为:了解、理解、迁移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为:模仿、独立操作、熟练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为:经历、反应、领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按照信息技术素养和学习目标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划。特别是在设计中一定要引入情感体验方面的设计,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

  2.把任务分解成小目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给学生一个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都会不知所措。所以,在给出一个总任务之后,要把这个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并且任务的设置采用分层次的方式,后一层的任务比前一层任务难度略微提升,这样就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教师可以先制定一个低难度的任务,这个任务可以包括知识与技能里关于知识部分的掌握要求、过程与方法中关于方法学习的范例等,让全体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新课的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设计中等难度的任务,给出需要学生完成的题目。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他们的任务,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个层面是设计开放性的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设计问题并解答问题,让那些学有余力并且对信息技术有兴趣的同学,思维得到拓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3.任务设计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任务的设计要体现自主学习。学生完成教师指定任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当学生接收到老师提出的任务后,需要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

  任务的设计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预先考虑到哪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并将典型问题提交给合作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知识,可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意识到群体学习对个人发展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务的设计要采用竞争的形式,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进行自学的时候,可以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谁的设计更有创意、哪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好,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三、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任务为载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把学习内容融合在任务之中。教师提出任务后,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在对任务的探索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又提出新的任务。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如下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展示任务--小组合作,研究任务--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1.创设情境,展示任务

  任务驱动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出发提出学习任务,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学习电子表格中表格的部分知识时,任务可以这样给出:开学了,小明作为班主任助理,需要设计班级课程表,请大家一起帮他设计一下;一年一度的篮球赛就要召开了,你作为这次篮球赛的组织者,请设计本次篮球赛的比赛场次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能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调动学生迫切想学的心理。

  2.小组合作,研究任务

  对于简单的任务,学生可以自己找到解决方法。有些任务比较难,学生对如何完成任务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因此,要对任务进行明确和条理化。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将任务分解成可以操作的若干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讨论,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这样后进生在学习中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3.独立自主,完成任务

  经过讨论,明确任务完成的步骤后,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应成为一个引导者,多给学生指导和鼓励。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巡视,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给予指导和示范。对难点问题要进行总结、强调、点拨,从而解决课堂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4.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展示。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之间评价的形式。对学生作品可以采用大屏幕集中展示、网页展示、打印出在班级教室展示等方式。通过展示、点评,使学生能够学到别人作品中的亮点,找到自己进步的空间,从而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红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30).

  [2]邓小霞.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

  相关阅读:教学与管理杂志教育职称论文征稿

  《教学与管理》(旬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分三个版。中学版为中学教育服务,小学版为小学教育服务,理论版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主要栏目:教育理论、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学生管理、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法研究、比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