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12月03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下面文章主要以徽派建筑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徽派建筑元素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导入,在创造力训练过程中,融入对徽派建筑元素的感悟,然后在逻辑思维的引导下产生创新成果,在设计验证过程中,实现环境设计的民族本土化,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优秀设计相结合。
关键词:环境设计,徽派建筑,元素,教学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道:“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这为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为环境设计教学思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与环境设计的融合更加深入。为了使当前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必须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架构,才能为未来环境设计的特色化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范,极具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它作为皖南地区代表性的标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将徽州文化中的乡土气息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环境设计内涵的发展与需求转变
面对西方科技与文化对国内环境设计的巨大冲击与影响,国内环境设计在与传统文化结合方面则略显薄弱,特别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很难通过相关课程让学生快速领悟环境设计专业的真谛。绝大部分教师对图形设计创新思维方法不够重视,对类似头脑风暴的创新思维方法也了解甚少[1]。环境设计的转型迫在眉睫,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导入传统文化成为转变过程的重要一环。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而教学内容的转变,课程的调整与教学目标的更新则是转变的落实环节。
此外,国家的相关文件与政策,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引入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直观的感悟与理解,倡导从整体来认识与解释事物,并且研究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联系。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满足当前创新能力与教育发展的实质需要,教学者需要审视自我,不断钻研传统文化同创造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将来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徽派建筑元素的种类分析
徽派建筑是我国地域文化特征明显且保留相对完整的建筑流派。其以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为依据,强调天人合一,完美地将山光水色互相交融。徽派建筑的特色是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作为基调,并通过加入石雕、木雕等具有吉祥意义的图腾来表达人民的美好愿景。其以黑白为主色,高墙错落有致,马头翘起,结构分明,外观素雅大方。徽派建筑大气磅礴,天人合一,将其建筑元素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传统文化气息,而且可以激活人的精神感受,缓解城市生活压力[2]。
(一)传统徽派建筑元素分析
1.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典型元素之一。古代徽州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古人出于防火的需求,楼房四周常常砌有高过屋顶的砖墙,屋角高高翘起,形似马头,颇有特点,故称之为“马头墙”。马头墙轮廓呈阶梯状,屋脊深入浅出,错落有致,极具动态美。俯瞰建筑整体,马头墙高低起伏,仿若万马奔腾,气势磅礴。马头墙色彩朴素但内涵丰富,蕴含着纯真的乡土田园气息,强调返璞归真的美学观念。此外,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有两层寓意,一方面是古人期望自己能功成名就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是家人对于在外的游子早早归家的期盼。马头墙明朗素雅,错落有致,内涵与形式有效结合,极具寓意美[3]。
2.粉墙
古代徽州建筑多采用灰白色调,使得房内私人空间同房外公共空间形成色彩上的合理过渡,极具儒家风味,体现出更高水平的审美内涵,徽州人低调典雅的性格也可见一斑。“粉墙”亦是徽州建筑的典型元素之一。
3.窗和屋顶
徽派建筑四面由高墙封闭,利用天井通风采光,所以在徽派建筑中窗的实用意义不是很大,通常窗小且墙外很少开窗。在白墙的衬托下,黑且小的窗极具特点,成为徽州建筑的特有元素。在徽派建筑中,一般以双向屋顶为主,附属房配置单向屋顶。坡屋顶微微向内卷曲,有利于屋顶排水。此外,当地人因地制宜,创造出三角屋顶及其他类型的屋顶。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设计师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徽派建筑坡屋顶的同时,创造出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屋顶形式。
4.徽州三雕
石雕、砖雕、木雕作为古代徽州的传统工艺,通过二维和三维的有效结合,点线面体的运用,雕刻出极具艺术美感的画面,形成徽派建筑装饰中的典型元素。雕刻出的画面空白较少,多以人物、瑞兽、树、花、云纹等创造出丰富的场景,塑造有趣的故事。人物生动,花树栩栩如生,让人难以忘却。雕刻对于工艺精湛程度要求极高,并且要求所描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叙事性与复杂性,以展示其装饰性与吉祥的寓意。
5.天井和庭院
天井是徽派建筑中最具有特色的构成元素之一,所谓有堂皆有井是指徽派建筑中都存在天井,这也体现了古徽州人“四水归堂”的传统思想。在古徽派建筑中,由于墙高窗小,故多采用天井进行采光、排水和通风。天井不仅可以扩大人们的视觉空间,而且还将儒家思想、风水构造等理论集于一体。站在徽派建筑的院落中抬头望天,四方四正的一抹蓝色便是天井的独特美感所在[4]。
(二)徽派建筑在当代建筑中的演绎
为了突出地域特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大量的徽派建筑元素被运用到当代建筑中,从而形成新徽派建筑。其元素与符号不应该被僵化,它是有生命的,是根植在文化之上的。在环境设计教学的导入和设计过程中应该紧抓其文化的魂魄,更多关注符号与元素背后的文化与内涵,结合地域特点,将徽派建筑元素用于各环境空间的建设中。徽派建筑在当代建筑中的演绎主要有以下几点:
1.色彩
色彩是最为感性最为直接的艺术语言。传统徽派建筑外观简单素雅,使用黑白灰三色,对比明显却又不失风格,体现出徽派建筑文化的内涵。在环境设计中,针对不同的环境,应该考虑色彩的变化与张力。徽派建筑中大块的黑白灰三色,沉稳素雅却又不失明快,偶尔出现少许鲜亮的色彩,也会变成喜人的点睛之笔。徽派建筑以黑白灰作为基调,点线面流畅结合,时尚简约,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5]。
2.点线面特征
徽派建筑中点的使用非常有特点。墙高窗小,墙白窗黑,黑黝黝的小窗在白墙的掩映下分外明显,成为白墙上的点睛之笔,使得建筑更加引人注目。在当代建筑中也常采用类似的方法,起到加强的作用。木构建筑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强调线的概念,传统建筑中的柱、梁等均是线条的不同组合。
建筑通过面给予人们最为直接的印象,在徽派建筑中,马头墙便是最为直观的面,白色的墙面挺拔大气,黑色小窗灵气动人,两者的结合便是面与面的交融与碰撞。徽派建筑中点线面三者的运用随处可见,无论是弧度优美的坡屋顶,垂直挺拔的马头墙,还是圆润优美的梁柱,均是点线面三者的完美结合,使得建筑规整中又带有一丝有趣,严肃中又不失活泼气息。徽派建筑中点线面的使用给当下环境空间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3.特有元素
马头墙在新徽派建筑中,不再具备防火功能,更多的是强调线条结构,丰富建筑层次,加强建筑的透视感与立体感。在当代建筑中,一方面马头墙使用的位置、比例、叠落程度都要反复进行推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马头墙也不能只是单一的模仿,而应该做到形似神似。坡屋顶在新徽派建筑中已经经过简化,其形式多为单坡或双坡。构型完美的坡屋顶不仅能增加建筑的立体结构,而且可以成为变化多样的城市天际线。徽派三雕可以运用于各类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中,其多用于墙面装饰、吊顶装饰。采用精致的石雕、木雕和砖雕,可以营造空间氛围,显得设计儒雅却又不沉闷[6]。
三、徽派建筑元素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导入流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增大,环境设计的转型迫在眉睫。转型一方面是理清属性,明确定位;另一方面则是加强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实践能力。本文探讨将徽派建筑元素导入环境设计教学中的方法,使我国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与环境设计更加深入融合。
(一)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安排
将徽派建筑元素导入环境设计教学,按照环境设计专业不同课程进行相关融入,通过具体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建立良好的学习框架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课程,有区别地将徽派建筑元素引入到教学中,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于徽派建筑的认知与理解,到最后自主创新将徽派建筑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从而创造一个良性的学习框架。比如大一的中国传统纹样课,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徽派建筑中的特色元素图式进行临摹与研究;大二的风景写生课程中,可以带学生去古徽州区,实地观察徽派建筑的风格与特点,进行现场写生;大三的古民居考察与测绘课程,可以进一步实地向学生介绍徽派建筑中的典型元素,让学生积累大量相关知识;大三大四可以布置相关专业设计作业,将徽派建筑中的各元素应用到环境空间设计中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教学,利用翻转课堂或者视频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和拓展相关背景文化。
2.探索性设计研究
在大三的专业课程中结合徽派建筑相关文化进行考察调研,在民宿设计课程中开设“徽派建筑元素设计专题”。大四的毕业设中也可综合地将徽派建筑元素融入设计项目中。其重点在于,结合导师制与工作室制的特点,根据不同徽派建筑元素的特点设置题目,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喜好倾向进行选择,自主参与某课题组的研究。专题设计要主旨明确,并包含调研、安排与策划和设计等全过程。学生通过前期理论研究,中期的实地调研与后期的自主设计,对徽派建筑元素及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思考更加深入,设计调研能力得到提升,设计成果也与徽派建筑的传统文化相融合。
3.教学支持
徽派建筑元素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直面交流,帮助学生健全完善徽派建筑文化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多种实践采风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徽派建筑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变形与使用。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开拓学生眼界,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的实施要点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考量
在专业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设计可行性与外观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将徽派建筑文化底蕴贯穿其中。这种思想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把握结构、材料、设计元素的运用与施工可行性四者之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把握设计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考量到设计的方方面面[8]。
2.设计协同
设计协同要求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徽派建筑元素融入环境设计,并对设计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与数据仔细推敲,认真考量,反复推演,从设计构造到最终安装过程都全程参与,每一个小细节都决定着最终设计的成败与否。数字化协同可以带来更加精准的设计数据,只有在团队协作下才能学习到更多知识与经验。
3.深化设计
设计方案在不断的推敲与修改后,最后由导师进行评判,找出存在的不足并且对设计方案进行细化处理,才能取得行之有效的设计。而深化设计是将已在软件上生成的模型进行拆分细化,生成可供lasercut分割的文件,再利用验证实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为徽派建筑元素较好地融入公共环境空间与建筑的设计方案提供坚实的保障[9]。
4.导入方法
徽派建筑在导入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导入方法有以下三种:
(1)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包括激发疑问导入、情感导入与问题矛盾导入。顾名思义,激发疑问导入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来寻求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情感导入则是要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氛围,针对徽派建筑元素导入,可以从徽派建筑文化背后的故事及传承开始谈起,从而提高学生与知识的情感融合程度,进而产生共鸣;问题矛盾导入是指在特定情境中创造一定的观点冲突,通过讨论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多指利用媒介创造特殊的语言动画情景,引导学生从直观单一的形象思维过渡到复杂立体的抽象思维。对于徽派建筑元素的导入,可以通过相关媒体观看徽派建筑古往今来的变化与传承,了解徽派建筑的平面及三维构图,从而加深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3)直接导入。
一是审题导入,通过探讨徽派建筑元素的特点与运用帮助学生思维直接到达学习主体;二是举例探讨,可针对徽派建筑中特有元素,如马头墙进行论述,以此引出整个主题。三是讨论导入法,教师可通过讨论环境设计专业与区域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而抛砖引玉引入徽派建筑元素。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以上文章将徽派建筑引入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去,在教师的教学中,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框架、设置探索性设计研究,以及进行专题训练,使得每位同学在自主设计过程中不仅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徽派建筑元素以及背后的文化传承,提高设计创新能力,并且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本次设计,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更有效地表达到设计作品中去。这不仅是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加强与发展,也为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运用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崔帆.图形设计创新思维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及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6):123-128.
[2]应莉.徽派园林元素在城市景观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7(2):54-56.
[3]陈绪忠.视觉元素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及运用刍议[J].江西建材,2014(21):199.
[4]蔡如,刘华平.现代中式徽派文化主题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4):41-43.
[5]刘永德.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高波,曹正平.现代建筑的徽派建筑风格营造[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6):167-169.
[7]柯山.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我院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培养[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4):125-127.
[8]瞿晨.徽文化元素在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0):88-91.
[9]徐晶.相与为一:艺术设计开放实验教学中的多元发展探索[J].装饰,2015(5):96-97.
建筑类期刊推荐:《中华民居》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管的,中华建筑报社主办的主要面向投资、基金、建筑、房地产开发、装饰装修、装饰设计、家居建材、城市环境规划、建筑院校、设计院等行业的居住建筑行业的国家级建筑类专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