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提升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时间:2019年09月23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数学公共课程是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本科教学环节的重要基础支撑,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剖析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如下问题:大班教学、超课时授课现象普遍;教学过程管理弱化,学生学习主动性较低;教育教学

  摘要:数学公共课程是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本科教学环节的重要基础支撑,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剖析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如下问题:大班教学、超课时授课现象普遍;教学过程管理弱化,学生学习主动性较低;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教学研究缺失。

  提出提高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综合策略:优化教学组织结构、盘活师资资源、施行小班化教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及新进青年教师培养;开设辅导答疑室,采用在线教学、多元化考核等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教学综合实践证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学公共课程在课程建设、教学环节、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数学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

  “双一流”建设,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在社会经济建设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提升我国教育水平而在高等教育系统推行的一项重要国家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高校共同的战略目标[1]。为实现此目标,各高等院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大力推进和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大学数学公共课程作为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课,是“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石和支撑,是“双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保障,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2]。

  大学数学公共课程具有授课对象覆盖面广、课程难度高、教学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一直是本科教学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农林类“双一流”重点大学,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本科为本”,并将提高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承担的大学数学公共课程占全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30%,涵盖工科、农科、人文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多年以来,受制于学校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生源等条件的限制,大学数学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大班化教学呈现常态化,学生入校时数学基础知识与素养差异明显。

  这些因素影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因此,在“双一流”建设环境下,进一步加强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以来,为更好地适应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针对基础课程质量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并进行实践与探索。

  这些措施包括调整基层教学组织机构、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与考核、重视教师技能培养等多方面。笔者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剖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促进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和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数学公共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授课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学第一学年的“高等数学”(甲、乙),“线性代数”(甲、乙)和二年级的“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几门课程。2012—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大班教学、教师超工作量课时授课现象普遍存在

  2012—2016年,大学数学公共教师的每年授课总课时数、授课教师人数及合班等基本数据。2012年以来,承担本科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人数仅有45人,年均计划教学课时多在240小时以上。从学生方面来看,4个班以上合班授课的情况大量存在。

  2012—2016年,4个自然班合班授课比例为41%~57%,5个自然班以上合班授课的比例达8%~16%。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制约,多年来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学任务落实难;另一主要原因是理学院在原有的以教研组为单元的基层教学组织结构下,承担不同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分属于不同的教研组,限制了教师在不同课程教学任务中的自由切换。

  2012—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数学公共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容量大和教师教学工作量大等特点。随着“双一流”建设对本科教学质量“强基础、重素质”的基本需求,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

  (二)教学过程管理弱化,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多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平时作业、出勤及期末考试3个环节,对学生的考核也主要围绕这3个环节展开。由于有些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时数较长,从学期初持续到学期末,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学生中普遍存在平时学习应付而期末考试突击复习的现象,导致学生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降低,仅通过短期应试训练以获得课程考试成绩,致使学生数学基础不牢靠,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在各类数学竞赛及后续考研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目前,大学数学公共课程的考试方式为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课程结束后仅进行一次考试,这样的模式造成学生只在期末时忙于应付考试,平时不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3]。

  (三)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教学研究缺失

  在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重视课程教学与实践、轻视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总结的现象。例如,在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取“板书+PPT”的教学形式,不能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能将讲授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融合。

  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进行解决、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认为大学数学公共课程就是演算、证明和计算的过程,和所学专业知识并无太大关系,甚至于对大学数学公共课程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的心理。

  二、提高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与实践

  针对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基层教学组织入手,对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过程管理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大学数学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

  (一)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盘活教师资源,促进教学任务落实

  针对多年以来教学任务落实难这一困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在加大新进教师引进力度的同时,开展基层教学组织结构的改革,以盘活内部教师资源。2016年,理学院针对原有基层教学组织中存在的教研室条块分割、教研室壁垒、教师资源难以跨教研室流动等问题,成立了大学数学教学中心,将原分属于不同教研室的教师统一划归大学数学教学中心管理,打破原教研室的壁垒,使承担不同数学公共课程的教师可以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心这一平台下自由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任务落实难的问题。

  (二)设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支持教学研究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理学院在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两种不同形式的建设模式,一种是固定形式教师队伍建设,另一种是自由形式教师队伍建设。固定形式教师队伍建设是以课程建设为目的,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教师教学团队承担课程建设、教学研讨、教学改革等与教学相关的长期建设任务,开展集体备课,切磋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探索课堂教学方法。

  自由形式教师队伍建设指教学团队人员为解决教学发展中的急需问题而自由组建的团队,其成立时间较短。如,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组建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引领,从教学设计、教学技巧、教学技能、教学实训等方面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培训,严格把好备课、教材处理、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等各个环节关。

  2016年以来,理学院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成立了自由形式教师队伍建设项目10余项,投入建设资金20万元左右,对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多措并举,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1.设置数学公共课程答疑室由于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课时多,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刚入校的大一学生很难适应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的进度。为此,除常规的由授课教师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辅导之外,理学院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数学公共课程答疑室。在固定的答疑教室,教师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答疑,对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并对共性问题进行汇总,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详细讲解。

  2.编辑出版与数学公共课程配套的课后习题册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数学教学中心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编辑出版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在内的数学课程配套课后习题册,题目类型涵盖基础知识掌握、提高,以及相关拓展内容,以适应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

  三、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实施的效果

  近几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战略目标,在切实推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目标的指引下,采取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策略,以做好数学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工作。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程教学、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之,做好高校大学数学公共课程的教学是贯彻落实本科教育“以本为本”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大学数学教学中心针对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系列综合措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例如,如何发挥过程考核、在线教学资源等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同类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以丰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做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数学公共课程的教学工作,服务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17-03-30].

  [2]孙慧玲,戴明强,杨美妮.军队院校工程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6):27-28.

  [3]徐国兴.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7(5):10-17.

  [4]蒋立兵,陈佑清.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6(11):60-66.

  [5]苏德矿.高等数学教学如何与中学数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效衔接[J].中国大学教学,2013(5):47-49.

  [6]阎晨光,苏连青,孙晓岭.基于数学建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37-41.

  教育方向刊物推荐:《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本刊刊名由清华大学胡东成教授题字。2001年获正式刊号,对外公开发行之际,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率先为本刊题词:“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促进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