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1月13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采用“三全”主题校本教研形式,事先要进行周全的设计和策划,找准教研需要探讨的问题,确立教研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教研活动的引领者要运用必要策略,给予教师专业引领。同时,还要有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以此提升校本教研的水平和层次。
关键词:“三全”主题;校本教研;互助合作;专业引领
“三全”即全员参与、全程研究、全体受益,“三全”主题教研是在以人为本的“三全”思想指导下,以校长和广大教师的全员合作学习为前提,以全员参与研究为核心,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研活动,是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与最可行的方式。以往关于主题教研的探讨多集中于对具体的教研问题的分析和阐述,从组织管理和实效角度开展研究的很少。
实际上,对主题教研进行专业引领、善于运用评价激励手段,是提升校本教研层次和水平的必然要求。“三全”主题教研的实施涉及学校多个部门,也涉及学校领导、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全体教师等各类人员,是一项集组织、管理、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笔者根据推动学校开展“三全”主题教研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出推动“三全”主题教研实施的策略。
一、确立问题策略
确立明确、具体、共性的教研问题是“三全”主题教研活动成功的前提。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实践者,是问题产生的主人,应该把教师当作教研问题产生的主体,培养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
1.问题征集法。在组织开展“三全”主题教研活动初期,要鼓励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搜集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教学问题,问题征集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从听课、评课、议课中寻找问题,从学生课业完成情况中寻找问题,从学科学段教学特点中找问题,从教学薄弱环节中挖掘问题等。问题征集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比如有的学校在教研室设置一块白板,鼓励教师将自己的问题记载在问题板上;或在教研室里设置“我的疑惑问题本”,或用笔谈的形式在本子上交流,挂在墙上的本子备课时教师都能传阅,从而做到日常教育中的问题随时发现,随时交流讨论,逐步培养教师主动发现问题的习惯。
2.自主反思法。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当教师问题意识不强、不具备提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不具有研讨性时,鼓励教师通过写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讲述自己困惑的现象,引起同事们产生共鸣,共同探讨困惑产生的原因,提炼共同的问题。
3.归纳总结法。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反思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对每位教师在研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这些问题的聚焦点,在这个“聚焦点”上提炼出本组的共性研究问题。学校再通过学校领导班子教学分析会或主题生成会,学校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和各教研组长一起整理、归类,通过归纳总结法的方式,确立学校层面的共性研究问题。
二、组织学习策略
组织教师学习是“三全”主题教研实施的基础。针对“三全”主题教研的问题开展学习是研究的奠基阶段,也是教师迈向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步。
1.学习培训法。学习培训是教师参与“三全”主题教研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对教师的集体培训,使教师能够将相关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三全”主题教研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使教师将读书和学习作为职业行为,从书中获得快乐与启迪。
2.展示交流法。展示交流是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三全”主题教研中的学习和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给教师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教师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有利于激发教师参与“三全”主题教研的热情,促进教师间的学习。
3.建立档案法。建立主题教研档案既是教师的成长记录和自我激励手段,又是学习工具,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三全”主题教研。建立教师个人主题教研档案,要求教师从学校对教师的发展要求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使教师参加“三全”主题教研的“个人愿景”与学校的“共同愿景”融为一体。
同时要求教师把学习的文章和阅读的书目随时加到自己的主题教研档案中,鼓励教师把参加“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经验总结、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写入主题教研档案。通过实施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法,可以使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发展的过程与状况,激励教师不断学习,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学习意识。
三、互助合作策略
互助合作是“三全”主题教研实施的关键。通过教师的合作和分享,让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来,教师之间为解决共同的问题相互支持和合作,实现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1.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是“三全”主题教研实施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法包括:一是小组内合作。即根据教师意愿、水平、课题,把大教研组分成不同学习研究小组,制订小组学习目标。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围绕学习目标,创造和谐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大家在“敢说、想说、抢着说”的氛围中,边教研边梳理,反复观摩研讨,再次验证、内化有关观念、方法,使行为跟进式研究发挥应有的功能。
如在实施“三全”主题教研活动时,小组成员轮流承担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主持人、主题发言人,专业引领等,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目标。二是小组间协作。“三全”主题教研从一个组拓展到全校,小组各有重点,全校参与研究,不再是一个教师“唱独角戏”或一个小组的精英研究,而是教师集体努力,通过团体运作的方式改进真实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分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相互启发,学会教学。在互听互评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教学困惑与问题与大家沟通、交流、反馈,收获的是集体智慧,在提高教师集体的教学能力的同时,教师专业化成长得到有力保障。
2.对话交流法。教师间的对话交流是组织实施“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有效方式,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通过对话交流让教师相互受益,有利于建立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具体做法有:把话语权、发展主动权还给教师,变过去的“一言堂”为现在的参与式学习。
尝试让教师当主角,在明确教研主题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根据交流主题,通过轮流主讲、互动研讨、专题辩论、经验交流等手段和途径,尽力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主体;在实践中,采用大教研组与小教研组交互的教研组形式,每次“三全”主题教研结束后,都会进行教研组交流活动,让组际之间的经验、策略进行共享。在交流的最后设置“提问”环节,小组间进行相互提问,教师要阐明组际的观点,并相互启发和补充。
3.多元导师法。在“三全”主题教研活动中,拜师结对是培养年轻教师、造就骨干教师一项有力举措。多元导师法的具体做法有:一是新毕业生与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结对的“青蓝导师制”,通过以老带新,帮助年轻教师尽快学习和了解“三全”主题教研,积极参与并能完成“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任务。二是教龄五年以上的至今未有文章发表的教师与园内富有经验的教师结对的“习作导师制”,师傅指导徒弟总结、提炼“三全”主题教研经验,并进行修改投稿,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
三是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结成的“梯队导师制”,师傅对徒弟进行“三全”主题教研全方位的“传帮带”,使徒弟尽早步入骨干教师的行列。四是由思想负担较重或个别不思进取的教师与园内的师德标兵结成的“交心导师制”,通过师傅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智慧点拨,使徒弟及早走出教研倦怠的心态。不同层面的导师制目的指向只有一个:就是促使每一个教师在自己原有的水准上再上一个台阶,主动积极地参与“三全”主题教研。
四、评价激励策略
评价激励是“三全”主题教研实施的重要保障。学校可以成立评估小组或由教科室来开展评价工作,对“三全”主题教研组织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
1.量化任务法。将“三全”主题教研任务细化,使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承担的教研任务,激励教师参与教育活动。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初将教研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的教研目标,根据教师的水平、能力、兴趣和潜能等进行合理的量化,由教师自己认领教研任务、确定教研任务完成的时间,并将其列入教师的考核内容,使教师承担的“三全”主题教研任务完成情况与教师的经济利益、获奖、荣誉相结合。教师“三全”主题教研任务的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成绩挂钩,作为教师工作量的一部分。教师为了取得好的考核成绩、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很自然地激发出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内在动力,提升了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性。
2.全员考核法。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全员参加“三全”主题教研活动,并在每一次研究结束后对每一位教师最精彩的表现进行点评,观察员会对每个教师的发言次数和质量进行统计和评价,将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成效等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中,并作为个人科研考核的依据。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校本研修文化的建构策略
摘要:校本研修需要有文化支撑,校本研修文化能把研修活动转变为自发、自觉的习惯行动。立足教学、立足学校实际建构校本研修文化,从思想认识、活动开展、制度保障等方面协调共进,方能推动校本研修的常态化、有序化、科学化开展,真正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