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浅谈艺术学院的大学英语教改

时间:2019年12月1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考虑艺术生的特殊性,在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切实做到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培养他们的英语

  【摘要】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考虑艺术生的特殊性,在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切实做到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培养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艺术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果园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教育部为此专门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国内各校也积极开展各项研究与实践,力求实现新突破。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既有相同的问题,也有特殊性问题,即一方面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按照高等教育改革要求,要开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教育、个性化教育,更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还要针对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进行教学相应、人事相宜,富有特色和实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

  比如艺术类学生有较为扎实的艺术专业造诣,活泼外向的个性使他们更容易接近英语语言文化的新领地,这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优势;但是学生们对英语学习重视不足,英语基础薄弱和学习习惯不健全等又阻碍了这门课学习,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挑战与压力。总的来说,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策划不同、侧重不同的改革方案,探求不同的人才培养规律。

  大学英语考试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质量、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策略、方法、效率的综合价值判断。它既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保障。然而,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保障,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却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过度依赖终结性评价,其直接后果是大学英语教学走入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死胡同。

  因此,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建构科学、有效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以评价促教学、以评价促发展势在必行。针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做深刻研究,并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意义重大,既是贯彻教育部《教学要求》和推进我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建立起以艺术院校学生特点为基础,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的需要;还是以评价体系的反拨效应引导老师和学生,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需要;更是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把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现状,进一步提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研究现状

  由于艺术类与高校其他普通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来源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一)学生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艺术生高考的成绩是这样计算:总分=文化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40%+专业课统(联)(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60%。大多数高校不设英语最低线的要求。因此,很多考进高校的艺术类学生不重视英语课,英语基础薄弱。还有些学生从艺术类学校直接考入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在中学期间就没有学习过英语。所以学生入学的英语水平可想而知。笔者对西安工程大学艺术类表演,广播编导、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摄影、美术学、动画这几个专业2017级入学成绩做过初略调查,他们大学入学英语成绩有将近50%在60分以下,另外有30%的学生成绩在60到70分之间,入学英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数为60.52分,只达到总分(150分)的40%。

  2.班级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艺术类招生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背景的特殊性。一些学生在中学期间就专攻自己相关专业,文化课的学习并不系统,有些甚至在读期间没学过英语,这样一来,学生的英语程度就有比较大的差异。进入大学后,班级的编排及授课是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单位进行,因此在同一个班级里,既有英语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也有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还有个别学生几乎不懂英语。这种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状态给大学英语有效授课带来了很大问题。

  3.学生学习投入不足。

  学生过去的学习经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期待,对语言教学的看法和学习风格。艺术学生的基础差,对语言学习没有兴趣,是大学英语课的课堂有效出勤率不高的一个原因。一方面,每节课都会有学生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请假;另一方面,即便是学生们都来上课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平常成绩而被动地坐在教室里,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此外,由于艺术类专业课学习的特殊性,很多学生习惯于晚上熬夜搞创作、赶作业,而大学英语课程多为早上课,晚上搞创作、赶作业的习惯使得学生早起有困难,这可能是部分学生迟到甚至旷课的原因。还有极少数学生上课缺勤是因为对英语课内容不能满足其学习要求和期待所至。

  由于学生成绩相差悬殊,个别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艺术类英语课上感觉老师进度太慢,不用上课也能应付考核,甚至期末考试还能取得好成绩。根据笔者初略调查发现,每个班都有不到1/4学生想要参加四级考试,有不到1/10学生希望通过有效学习通过四级考试。这部分学生因为教师的折中教学理念得不到有效的学习指导,从而延误了学生上升的机会。

  除了以上几点,学生们对英语课的消极态度还和他们的学习信念有关。很多艺术类学生觉得语言学习无关轻重,对他们的专业课学习没有帮助,对他们日后的就业发展也没有太多影响,所以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比如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能自觉早起练习朗诵;表演专业的学生能自觉早起坚持练形体,但很难每天抽一定时间学习英语,他们往往只重视自己的专业课学习以及实践机会,甚至偶尔上课期间有学生请假去参加专业相关的比赛、实践。课余自主学习的时间投入非常欠缺。大部分学生不足3小时/周。探究原因,除了以上几点,超过50%学生认为专业课任务太重影响了课下英语学习,还有不到50%的学生则认为是由于缺乏自学能力。

  (二)教材问题

  针对艺术生编写的大学英语教材短缺,也是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困境。尽管教育部推荐了一系列优秀的大学英语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大部分是面向高校普通本科生编写的,没有专门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专用教材。就西安工程大学来说,艺术类本科生先后用过的教材有《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以及《21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目前在用由葛宝祥主编的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前两套教材对于艺术生,我们是从预备级开始,起点比普通本科生低,但内容上并无本质区别。由于艺术类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低,上述两套教材的难度明显高于艺术类学生的英语程度,所以教学效果欠佳。

  目前使用的这套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每单元口语听力内容和本单元话题相关,并直接安排到每个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力求突出语言的实用性,但深度和广度都有局限。教材内容编选和学生的专业背景也没有关系,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材从词汇到练习太过简单,调动不起学习兴趣;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依然学不会,根本无法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授课过程中,不论是从课堂设计来说,还是从学习任务布置来说,都很难利用教材进行有效指导。

  (三)教学评价方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艺术类学生的考试采取传统的评分体制:期末成绩包含40%的平常成绩和60%的期末试卷成绩。平常成绩包含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和测试四个部分。期末试卷考试基本采取四级考试题型,题目内容60%-80%出自课本及课后练习,只有小于等于20%的题目学生没有见过。尽管题目简单,但考试成绩通常不理想,有大批学生不及格。当然也有例外,极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能考取高分,甚至满分。

  所以每年艺术类的期末考试出题老师都很为难:出什么样的题,课内还是课外?难易程度?考试题型?平时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很可能是基础很差的,甚至是英语零基础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只要碰到传统的考评方式一定是不合格的。众所周知,知识的积累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难道笔试没有及格就说明他没有好好学习,学习没有成果?可是课堂中老师明明看到了他的努力和显著进步,那么兴趣的提高、学习方式的改进和较自己过去有了进步,等等,笔者认为这些成绩应该算作艺术生英语课成果的一部分,那么能不能以某种方式将这些因素参与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学期总评价中来?

  三、改进的措施

  (一)学生问题:分设不同课程,因材施教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基础都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为了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笔者建议艺术类的英语课按强制选修的形式开设,代课老师按照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开设不同课程,比如大一开设比较基础的课程,如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大二开设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课,如简易英语,视听说以及帮助学生通过国家级别考试的课,如四级考试;或者就按听说读写四个方向设置课程,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兴趣爱好、日后的可能用途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也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问题:选择合适教材,允许多种教材渠道选择合适的教材,首先要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对艺术类人才语言方面的需求,了解学生个体的语言学习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蔡刚教授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材的语言必须突出真实性;必须让学生接触的大量的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一味地降低教材难度是不可取的。

  笔者深为认同。要想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有指导意义,教材就必须有适当的难度。允许教师在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上有更多的自由,比如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风格增减学习内容和难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除此以外,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利用多种渠道,如网络、书籍、文献等选择适当材料,补充教学内容,以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使用英语这门语言来了解专业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目前大多数大学艺术类英语课使用了多媒体手段,但主角依旧是教师,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课下参与到学习中。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布置任务要合理可行,并且要提示完成任务的途径。

  课上围绕所布置任务进行授课和互动。允许学生课上使用手机字典,扫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词汇障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的信心和习惯。坚持因材施教,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要给出解决的方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授课方式上也可以有些改进:不再将词汇、语法、的医务工作者的实践行为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医疗工作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营造良好的氛围。

  4.重视新媒体阵地建设,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的迅速来临,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交融、交锋频率也越来越高。作为医学院校来说,应该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迅速抢占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在思想碰撞、意识争夺等各种文化属性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将医学生坚持正能量和先进文化的意识激发出来。比如,医学院校在全面开展德育工程时,应该根据院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和构建符合医学生人才培养要求的全新的工作架构和体系,紧紧抓住新媒体时代背景,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的机遇,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切实掌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促进医学院校医学生教育工作成效的稳步提高。

  医学院校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载体作用,加快学生教育服务工作网络系统建设的步伐,通过建立以学校官网为中心、学校、学院、班级、学生为一体的多级别、多层次新媒体矩阵的方式,引领医学院校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平台管理和队伍管理制度,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为广大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英语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目前,大学英语老师使用信息化教学已是授课必备的方法之一,基本上很多大学的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而且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也更加方便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