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基于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转型定位改革探讨

时间:2020年02月1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作为本科会计专业教学的补充,如何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准确进行专业定位,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进行校企合作,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下职业发展需求,是当前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高职会计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作为本科会计专业教学的补充,如何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准确进行专业定位,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进行校企合作,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下职业发展需求,是当前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构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改进和完善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课程设置体系

会计

  会计师评职论文范文:财务共享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财务共享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许多金融企业、服务企业、制造业的销售网点、连锁企业、通讯服务业中不断涌现和普及。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合众多企业发展需求,企业管理会计的有效转型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财务共享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高校人才培养、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国家健全管理会计制度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财务共享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提供参考性建议。

  1.会计专业人才职能发生了变化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会计人员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中小企业的经济业务和核算方式也进行了转型和转换,过去只是简单地要求会计人员会做账,现在不但要会做账,还要能进行后续业务的跟进。目前,账务处理的一些流程和程序都是在网上进行,会计人员还应具备实时做账、实时报账、实时审账的能力,这些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要重新定位,会计专业教学目标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及时进行改进。

  2.新会计教育理念的提出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核算能力,还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满足互联网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战略控制等综合能力的要求,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分析与数字化处理相结合的要求。

  3.互联网的发展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问卷调查显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范围逐渐在扩大,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就业范围了。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在实训环节就应提升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使学生不仅可以将就业目标拓展到出纳、会计岗位,还可以拓展到其他能够用到会计知识的岗位。[1]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未来会计学的组织形式应该转为宽口径、多学科、多样化、重交流等方向。

  因此,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就应该体现出来,具体表现为跨学科课程逐渐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开设范围逐渐扩大。为适应飞跃发展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改革,会计专业教师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各行业对数字化应用的要求,增加相关模块的实训内容,使学生逐渐了解以后有可能从事的岗位和工种,并且根据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在校期间就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并能制订明确的职业目标。总体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围绕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结合会计专业本身人才培养方向,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中级、初级会计专业技术人才。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力求使其达到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标准。

  在设计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宽基础、多方向”的设计思路,结合会计专业课程本身特点,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会计专业教学与会计岗位工作流程能够有效对接。高职院校应根据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以行业人才标准为参考,构建“4S”型(适应型、实用型、实践型、实战型)中、初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符合会计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与工作岗位实际对接的、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学、导、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制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使校企实现深度合作;构建校内学生实习—会计仿真模拟—企业实习的“三段式”会计实训模式。构建“三段式”教学实践体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对真实会计业务的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还应不断加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完善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及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配合院级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所有网络专业课程的师生互动工作。完善“学、导、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模拟教学和实际教学相结合,以校企合作为特色实现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会计岗位标准的实际对接。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主要课程教学过程中推广“模拟教学”法,为其他课程教学改革作示范。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进修、培训、企业挂职等方式培养会计专业骨干教师,使其具备大数据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师应有的专业技能。还可以聘任专、兼职教师充实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聘请具有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有丰富财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具体创新方案

  1.成立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

  为了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应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指导思想,由在会计领域长期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和教育领域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会计专业教师组成会计专业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进行指导,对会计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由会计专业委员会根据分析进行课程开发,确定教学目标项目、教学设计项目及技能实训项目,使整体教学和实训设计更加符合会计职业需要。

  在会计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应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会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研讨,并邀请其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研发、实践课程开发,以及指导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实践,并积极参与企业承接的项目,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加强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传统的会计基本工作流程是单一的,主要业务是处理票务单据、核算做账、制作报表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专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只做基础性工作,而服务于宏观需求的管理会计越来越受重视,市场对具有高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会计需求在不断增加。大数据时代要求会计人才要具备深刻洞悉行业规则,能够对企业内部数据进行专业分析,能够应对企业财务运行潜在风险,能够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为企业预算管理提供数据、路径的能力,并能够不断提升工作效率。[2]

  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地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制订由出纳、会计、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等基础岗位及拓展岗位组成的职业岗位群标准,按照不同岗位工作流程,明确工作任务、岗位技能,实现不同岗位和课程内容的融合。[3]课程体系可以设置为四个方面:职业素质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职业拓展课程体系和第二课堂。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包括文化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会计综合实训、财税一体化实训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体系包括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素质实践;第二课堂包括讲座、职场体验、技能大赛、社团等。

  3.采取多样化的实训方式

  会计专业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注重课程的仿真模拟,通过模拟企业真实业务案例,重点进行原始凭证登记和各类账务登记,以及报表编制、银行、税务等业务流程处理等方面的实训,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基本业务能力训练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熟练程度上,重视实践流程和各个业务环节的衔接,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工具提升自身学习效率。会计专业教师还应明确各个阶段的实训教学目标,实训教学具体可以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个方面。单项实训包括基础实训和专项实训,基础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点钞、数字键盘操作、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电子开票等能力;专项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账务处理、纳税申报、筹资融资、会计电算化等能力。

  综合实训包括会计综合业务流程处理和3D虚拟实训两个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丰富实践教学设施和内容,针对实训教学平台更新不及时,未实现财税一体化的问题,应不断更新教学设施,更新实训教学软件;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制度的变更不断调整实训教学内容,为会计专业教师参与学院实训教学平台开发创造更多的机会。[4]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日常管理中,还应将实践教学刚性化,将实践教学设施、内容、课时、教学大纲、教案、考核方式落到实处。并积极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互联网技术飞跃发展的优势下,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建设完善、科学的会计专业实训考核体系,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帮助学生制订职业规划、实习计划,通过实习日志填写、实习鉴定和实训考核三种方式,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4.通过技能大赛推进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应通过会计技能大赛不断深化和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以校赛为基础,市赛、省赛为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会计专业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会计技能大赛。通过会计技能大赛,不仅能够使学生接触比较前沿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够提升学校的参与度和知名度,增加校企、校校之间的交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技能大赛并不能完全替代日常教学,日常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技能大赛只是日常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日常教学不断创新和改革的有效途径。[5]

  5.加强校企合作

  (1)为了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高职院校应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建立会计专家教学团队,可以聘请审计局、银行、会计事务所等行业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扎实的业务技能优势,让他们指导、承担会计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和学生实训实习工作。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方式,为学生“走出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2)高职院校应与电算化网络公司建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和校企合作育人基地,相互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和实训教学等工作。(3)高职院校还应与新建立的实习实训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学生实习环节根据各单位工作特点和接待能力,选派毕业生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工作奠定基础。

  6.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其包含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个员工必备的基本品质。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主要在学生职业技能和学生会计实务技能两个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正常运转,对于频繁出现的企业财务安全和会计犯罪问题,会计专业教师要防患于未然,注重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将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规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应用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会计专业教师应在不同课程中为学生普及不同的专业知识,如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热爱会计职业;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保守商业秘密,开源节流;在经济法和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认识法律的严肃性,增强法律意识;在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还可以聘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廉洁警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强化服务、参与管理、提高技能、坚持准则、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这几个方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入职业道德考核内容,积极发现学生各个阶段职业道德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有效地发挥学校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6]

  7.开展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及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负责专业建设方案的具体设计、管理、指导、实施,还可以组建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团队。(2)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可以制订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对专业建设项目层层进行责任划分,将具体任务落实到人,制订专业建设项目进度计划和质量保证措施,使专业建设项目的落实具有可操作性。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完善专业建设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专业建设评价流程,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确保责任落实到人。(3)经费保障在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用于专业项目建设,并严格遵守财政资金使用审批程序,保证专业建设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锐:《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

  [2]黎日环:《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探求》,《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6期,第471页。

  [3]孙玉芹:《高职会计专业“1234”交融并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教育经济》2018年第11期,第94-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