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02月18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从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要求入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集作业、驾驶、检修于一体的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经过实践,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能力;顶岗实习;捣固车
教师评职称论文投稿刊物:《教育教学论坛》是一本面向教育界、学术界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教育类学术刊物。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课程的实施过程亦是工学结合的过程,只有不断进行课程内容更新,建立课程质量标准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实现。按照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XM-1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和“河南省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群建设项目要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创新并不断完善“四岗递进、四地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生产实际的教学组织模式,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行业企业需求是专业课程改革的第一步,主要解决的是“行业需要什么人”的问题。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是铁路行业背景极强的专业。随着铁路技术进步和装备现代化的发展,大型养路机械的应用覆盖了全国繁忙干线的大修、维修作业的主要项目,很好地化解了线路运输与施工维护的矛盾,已成为确保线路质量、提高既有线效能,保障高速、重载、大密度铁路运输必不可少的施工手段。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是集机、电、液、激光、计算机及网络等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现代化机械,需要设备作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械化维修专业教学团队深入企业,调研了西安、郑州、太原等铁路局工务机械段,走访了昆明中铁、金鹰重工等大型养路机械生产厂家,明确了以大型养路机械中三种典型机型的作业、驾驶、检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教学核心。经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了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即培养面向铁路和轨道交通机械化线路维护一线,以线路捣固、钢轨打磨和线路清筛机械设备操作为主要岗位,符合大机设备施工作业、运行驾驶、维护检修及相关职业岗位要求[1],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创新合作,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
为了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共同参与专业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加强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郑州铁路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与专业带头人共同组建了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2]。确定了以捣固车、清筛车、打磨车为教学的三种典型机型,以从事这三种机型的作业、驾驶、检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分析了大机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内容,奠定了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以捣固车为例。课程体系按照“一条主线、两个平台、两个模块+拓展领域”三个阶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了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四岗递进、四地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工务机械段、大机检修基地、大机生产企业等的调研,依据大机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大机操作、驾驶、检修的岗位能力要求,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选择大机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内容,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开发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线路施工作业、运行驾驶与维护检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依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岗位群的分析[3],按照基础性强、适用岗位多、无替代的原则,提炼典型大机中机、电、液、线路捣固、钢轨打磨、线路清筛等核心技术,整合课程内容,重点建设了以大机设备施工作业、运行驾驶、维护检修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线路大型捣固设备及运用、钢轨打磨设备及运用、线路清筛设备及运用、大型养路机械检修技术、大型养路机械运用管理5门专业核心课程和大型养路机械电气控制技术、大型养路机械液气压传动技术2门主干课程。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突出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设计中结合了大机施工作业与维护检修季节性特征,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以项目化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二)推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现场调研表明,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方式具有“春秋施工、夏冬维护”的特征。即春秋季节,大机设备在铁路线路上流动施工,按照铁路机械化维护“三规”[4]要求实施线路捣固、钢轨打磨和线路清筛等大修作业;夏冬季节,大机设备回到工务机械段基地,进行设备保养检修,以保障大机设备在线路上施工时不影响铁路安全运营。基于铁路大机设备施工与维护的作业特征,人才培养实施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5]。将三学年分成5个标准学期和2个短学期,第1、2、3、4、7学期为标准学期,5、6学期为短学期。在第1、2学期,学生先进入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现场,进行识岗实习,认识大型养路机械、了解大型养路机械施工过程,熟识专业,为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感受职业氛围。然后,在校内进行公共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学训。
第3、4学期,学生先进入大机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了解大机的生产工艺流程,熟识大机构造,为大机专项模块课程学训打下基础,然后,回校内围绕大型养路机械的机、电、液、激光、传感检测等专项模块课程,进行专项学训。第5学期教学在“厂中校”进行,学生利用暑期大机回检修基地进行设备保养期间进行助岗实习。第6学期,在校内以仿真、模拟训练为实践教学主要方式,进行核心模块课程的学习。第7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三)创新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最后的环节,十分重要。由于大三阶段多数学生已被铁路或地铁公司录用,每年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顶岗实习。与铁路局等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人员,将由学校联系用人单位,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把学生按3~4人为一组,分配到车队、工班、大修车间等不同岗位,进行顶岗,以准员工身份提前融入工作环境,为毕业后顺利入职做好心理和技术准备。未签订就业协议人员,由学院联系校企合作单位实习,主要是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生产厂家和负责大修的厂家。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执行顶岗实践教学,围绕大机的拆解、轮对检测、电气调试等真实生产过程进行工学结合教学。为保证顶岗实习学生的权益,由学院统一购买人身意外险。实习期满进行现场综合技能考核,并由企业兼职教师给出实习成绩。学生返校提交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等资料,综合评定后确定毕业成绩。
三、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被评为校级优质专业。麦可思公司调查报告显示: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达到96.5%,在当年全校所有专业中排名第一。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与郑州铁路局工务机械段建立铁路大机分校,使铁路大机工务实习和检修实习等专业实践教学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使企业得到了人才,学生得到了就业,学校得到了声誉。毕业生供不应求,“出口畅”带来了“进口旺”,2012年以来7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已为各大路局培养毕业生千余人。可见,该课程体系的构建较好地承载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董奇,黄芳,国卉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兼论高职课程观的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27-31.
[2]郭婺,周洪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47-49.